策劃執行:本刊編輯部
專家支持:叢非從
編輯:賈方方
出品:婚姻與家庭雜志
心理學家說,憤怒是一種内心不快的反應,它是由感到不公和無法接受的挫折引起的。
在婚姻中,有人在憤怒中燃燒了愛人,眼神冷到極點,狠心的話把愛人紮個透心涼。
有人在憤怒中燃燒了自己,知道憤怒是一種罪惡,便生吞下去,埋藏在心底,把自己傷得體無完膚。
本期,我們将帶你深入思考憤怒、理解憤怒,追溯憤怒的源頭,從“心”開始,化解憤怒,滋養夫妻關系。
01
憤怒來襲,滅火還是洩火?
回憶下伴侶惹你生氣的經曆,在那些時刻,你選擇了壓抑憤怒還是表達憤怒?
丈夫總是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妻子很生氣,但每次想發火時都會壓抑自己,告訴自己:成熟點兒,他加班也是為這個家好!
每次接妻子下班,丈夫都會看到她在男同事堆裡談笑風生。他很在意也很憤怒,但最後還是說服自己:為這點兒小事生氣不值。
和伴侶發生矛盾後,因為害怕關系會破裂,于是就從當下逃離,借助工作、睡覺、喝酒等熄滅怒火。
壓抑并不會讓憤怒消失,它會堆積在内心借由其他事情爆發出來。越壓抑,爆發時就越強烈。
批評、發火、埋怨對方讓自己不滿意,這些都是指責。一位妻子就曾抱怨丈夫的原生家庭充滿了指責:小到牙刷擺放大到家庭财務,家人三兩句話就紅了臉……她不敢想象,今後要如何跟這樣一家人相處。
表面上講道理是為對方好:如果你xx,你就會有一個糟糕的後果,潛台詞則是:你是錯的、差勁的,我才是對的、好的。
一位丈夫吐槽妻子在學校當學生的老師,到家給自己當老師,道理一套接着一套。不知情的都說她好脾氣,從不吵架,但隻有他清楚自己承受了什麼。
憤怒到了理性無法操控的程度,就會訴諸暴力,這是最傷害關系的表達。
很顯然,壓抑或表達憤怒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時,不妨停下急于滅火和洩火的腳步,學會“向内看”,追溯憤怒的源頭,看看你的内心到底發生了什麼。
02
向内看,追溯憤怒的源頭
源頭一 憤怒背後的評判:你是什麼樣的人,我說了算
孩子報名那天,蔡凱突然打電話讓妻子玉婷轉點兒錢交學費。玉婷皺眉:“你有沒有責任心啊?怎麼現在才說需要我轉?”蔡凱無奈回應:“我隻有這麼多錢了,你快轉吧。”又是這句,玉婷感覺自己要炸了!
玉婷知道,蔡凱每月都會轉錢給自己父母,唯獨對這個小家特别吝啬,她越想越生氣,甚至想到了離婚。
思考:在玉婷看來,蔡凱顧父母家不顧小家,說明他是個“沒擔當、不負責”的人。但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以點帶面的邏輯:“此刻沒擔當、不負責”,變成了“一直沒擔當、不負責”;“在顧大家不顧小家的事情上沒擔當、不負責”,變成了“在所有方面都這樣”。面對如此糟糕至極的人,能不憤怒嗎?
可是,蔡凱在這件事上真的沒擔當、不負責嗎?面對玉婷的指責,蔡凱之所以敢說出那句“我隻有這些錢了”,源自他的底氣:我把錢給了父母,意味着我是一個孝順、有擔當的人,足以說明我是好的。
正是對同一行為的認知差異,導緻雙方在指責與辯駁中相互糾纏。所以處理憤怒,需要跳出“我就是對的,他就是錯的”的固有認知,想一想你給他貼的标簽是什麼?他會同意嗎?如果不同意,他又是怎樣定義自己這個行為的呢?
源頭二 憤怒背後的高期待:你就應該這麼做
去接侄子的途中,丈夫劉亮滿口答應要給顧芸買支鋼筆,可她滿懷期待等來的是侄子和丈夫的一片歡聲笑語,以及侄子手中提的各種零食和玩具。至于鋼筆,劉亮一拍腦袋說:“哎喲,忘了,隻顧着接小鵬了。”
顧芸很惱火。丈夫很少給自己買東西,甚至自己主動要了,他也常常忘記。為此,她冷暴力了很多次,都沒有用。但劉亮對侄子卻很上心,每年寒暑假都會把他接到家裡,買衣服、玩具,甚至還自掏腰包給他報了遊泳班。顧芸很生氣:“為什麼丈夫不能像剛熱戀時那樣,關注自己的喜怒哀樂,多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呢!”
思考:每種負面情緒背後都隐藏着一個未被滿足的期待。顧芸期待丈夫記得給自己買鋼筆,能顧及到自己的喜怒哀樂,把心思都放在自己身上。但她沒有意識到,自己之所以沒有被滿足,是因為期待太高了。
當劉亮無法做到顧芸的要求時,她就開始懷疑自己:是我不值得被滿足嗎?是我沒這個魅力嗎?是我不夠好嗎?承認這個現實對自己多殘忍啊,還是将怒火指向沒有滿足自己的那個人最安全。
其實,當你因為某個期待沒有被滿足而感到憤怒時,不妨思考下,這個期待隐藏着哪些理所當然感?你希望對方具體怎麼做?你覺得對方是怎麼看待這個期待的?
源頭三 憤怒背後的匮乏:能量不足的警告,我要自救
管彤對趙文的不滿不是一天兩天了。前幾年還能好好上班,這兩年辭職在家搞網文創作,還美其名曰要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好好工作也就算了,對家庭也不上心。孩子總是自己接送,家務也是自己管,晚上是他靈感爆發的高峰,就算自己再累,他也絕不會犧牲一分鐘為她做一口飯。
思考:憤怒看似如火山爆發,一發不可收,但也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會爆發。憤怒被點燃有一個前提條件:自己的能量即将消耗殆盡。
管彤内心有一個信念:房間就應該保持幹淨,人應該有一份穩定正當的職業……她對自己有這些要求,也要求丈夫必須做到。但對趙文來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最重要,房間亂點兒更有生活氣息……
當丈夫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管彤會覺得内心的秩序被打亂了,能量匮乏到了頂點,憤怒就産生了。
所以,當你憤怒時,可以想一想,在那一刻,到底是什麼讓自己的能量即将消耗殆盡?此刻,你對對方的要求是什麼?你對自己的要求是什麼?平時,你還有哪些“不得不”的信念讓自己感到很累呢?
源頭四 憤怒背後的渴望:其實,我好想得到你的愛啊
馮佳最受不了妻子的挑剔。他去菜市場吃了幾次虧,她就說:“讀書讀傻了吧,連柴米油鹽的市場價都不知道。”和他一起入職的同事升遷,她逢人就說他有多固執、不知變通。馮佳覺得,妻子嘴上長了刀子,絲毫不考慮他的感受。
思考:内心的自我認知就像一塊磁鐵,會随時把對方的某個言行往符合自我認知的方向解讀。如果妻子吃飯時嘟囔想吃辣的,馮佳就會下意識覺得妻子在暗示他做的飯菜不合她的胃口;不合她的胃口,就是在挑剔他做的飯不好吃;說他做的飯不好吃,就是在說他不好,不認可他。
妻子真的是在挑剔他嗎?這個行為可以有很多種解讀:妻子覺得天氣有些涼,吃辣能暖身子;妻子喜歡吃辣,她隻是在陳述一個最真實的感受……但馮佳偏偏要解讀為“她不認可我”“她在說我不好”,因為這才符合他的自我認知“我的本質就是不好的”。
“不被認可”是馮佳的一個情結。馮佳從小成績出衆,但一直得不到父親的認可。考了第一名,父親說:“沒什麼大不了的,說不定還沒學習差的混得好呢!”馮佳對妻子的憤怒其實是在說:我好想得到你的認可啊,但你為什麼要像父親一樣否定我、挑剔我呢?你為什麼不能成為我的理想父母呢?一個人的憤怒越強烈,内心的愛就越匮乏,對被愛的需要也就越強烈。
所以處理憤怒,要先識别出自己身上的匮乏,是缺少被認可、被重視、被體諒、被理解還是被尊重呢?又是怎麼缺的呢?
識别出憤怒的源頭,你也就知道了,真正需要處理的不是憤怒,而是駐紮在我們内心的這些原住民。如果不安頓好它們,你還是會在其他事情上重複一樣的模式。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03
安頓好内心,學會化解憤怒
1.撕掉标簽
首先要意識到你給對方貼的标簽隻是自己的主觀認識,并非事實。
怎麼區分呢?你覺得他是A,就盡可能地尋找他是A的證據。玉婷意識到,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證明丈夫是很有擔當和責任心的。擇校時,他對比了多所小學;她的父親中風,是他請了好幾天假在床榻邊照顧。
其次要化概括為具體。如果真的對對方的行為有不滿,也要盡可能地描述行為本身,而不是對其做一個概括性的評價。交學費這件事可以這樣描述:我們在先前的讨論裡并沒有說需要我轉一部分錢;在顧父母家舍小家的問題上可以說:你給咱爸媽轉了很多錢,咱家給孩子看病吃藥的錢卻不夠花了。
2.破除全能自戀,為自己的期待負責
在伴侶沒能滿足你的期待時,你要放下“你就是應該這樣做,你明明能做到”的執着,多想想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期待得到滿足。
顧芸希望劉亮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可以學習使用其他方式,比如撒嬌、交換等。如果這些也無效,可以借助社會支持系統,讓朋友、同事等滿足自己。
還可以放下對部分期待的執着,主動将自己的期待調整到對方能夠實現的高度,并接受喪失。這是一個人從嬰兒狀态走到成人狀态的必經之路。
3.放下自我強迫,獲得輕松與自由
靈活地對待規則。經過嘗試,管彤發現可以暫時放下一些規則。比如她忍住幾天沒收拾,3天後發現地闆格外幹淨,因為趙文對髒亂的耐受度是3天。
求助。如果放不下這些規則,管彤可以在很累的時候求助于和自己有一樣規則的人一起分擔。
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内心沒有太多規則的人,大多以感受為先,活在自己有感覺的事情裡就是自由輕松的。趙文看似散漫,但在自己感興趣的創作上格外投入,這是管彤可以學習的。
4.愛自己是終極答案
對馮佳來說,他從小缺乏“被認可”,這是既定事實,無法改變。妻子會時不時刺激到他敏感的神經,也無法成為他的理想父母,所以他能做的就是思考一個問題:别人不認可我,我是認可自己的嗎?
之所以在被否定時受傷,是因為我們認同了對方,認同了“我就是不好的”。同事升遷,就是自己差勁;妻子不開心,就是自己不好……所以,即使得到了别人的一句認可,也無法抵消馮佳對自己的巨大“嫌棄”。
馮佳開始尋找自己“好的”證據:相比經常夜不歸宿的某些同事,自己品行端正,對妻子始終如一;有很強的專業能力,掌握着公司的核心技術……随着證據的增多,馮佳的自我認可度逐漸提升,他人的評價也不再能輕易惹怒他了。
本刊觀點
在咨詢中,心理咨詢師能夠清楚地意識到,來訪者流露出的任何一種負面情緒都不是随意抛擲出來的垃圾,而是一種警報,正提示着他們内心有待被察覺的生命缺口。
同樣,當憤怒襲來,你也要知道,它正在提示着你内心“油量已不足”的事實。
有意識地思考,追溯并療愈内心的缺口,才能從根本上化解憤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