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超過眼鏡蛇和蜘蛛,拍死一隻養傷半年,輕則腫痛,重則皮膚糜爛,這就是堪稱童年噩夢的毒隐翅蟲。
隐翅蟲為什麼這麼毒呢?
其實這和“毒隐翅蟲毒素”有關,毒隐翅蟲毒素存在于毒隐翅蟲的血淋巴中,因此,如果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将毒隐翅蟲一掌拍死,那麼毒素就會随着血液四散開來。
而毒隐翅蟲毒素是一種強烈接觸性毒素,換句話來說,隻要碰到就一定會中毒,即便有衣物遮擋,毒素也能夠一步步滲透到皮膚上,同樣能引起隐翅蟲皮炎。
在某些醫學雜志上,更是認為毒隐翅蟲毒性勝過眼鏡蛇毒,即便是經過稀釋,在皮下和靜脈注射後,實驗用豚鼠、白兔和小白鼠都會死亡,甚至會引起白細胞病變。
我還要提醒一點,别以為毒隐翅蟲死亡後就能安心,毒隐翅蟲毒素“保質期”非常非常久。上世紀期末,我國科學家幹制的黃足毒隐翅蟲成蟲,即便已經貯存8年仍有毒力,在研究人員整理數年前,用酒精保存的毒隐翅蟲成蟲标本時,僅僅是和微量毒酒精接觸,就導緻了兩次眼結膜炎及眼睑炎。
由于皮膚接觸部位會産生灼燒感,因此很多人以為毒隐翅蟲體内擁有大量強酸,是依靠腐蝕對人類造成傷害。其實,毒隐翅蟲毒素的确呈弱酸性,PH值在一點幾左右,看起來是不是感覺酸性特别強?
但是水果梅子PH值也是這個數,所以腐蝕性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強。
而毒隐翅蟲毒素之所以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主要還是因為毒素在接觸到人體皮膚的一瞬間,就會引起表皮組織産生急性炎症反應:
皮膚潰爛、出現片狀水腫性紅斑和水泡,期間還會伴随灼燒疼痛感、糜爛、結癡及表皮壞死;對于少數患者來說,發熱、頭昏、頭痛、淋巴結腫大、觸痛等等都有可能發生,最後傷口處還會留下疤痕,如果不減少日曬并塗抹相應藥膏,疤痕極有可能不會消失。
通常來看,如果治愈效果好,疤痕會在3個月到6個月内逐漸消失,根據每個人體質和其他因素的影響,發病過程一般最短3天,最長能達到接近一個月。臨床表現主要為燒灼疼痛感→發紅→灰白色膿泡→漸呈片→淡紅色滲出物,初期2-5天内炎症反應最為嚴重,也是患者最痛苦的“至暗時刻”。
曾經有患者因為忍受不住疼痛,抓破傷口導緻局部皮膚進一步糜爛,還引起過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等并發症狀,這是因為傷口處的膿水照樣擁有毒性,隻是被稀釋過而已,如果流淌到幹淨部位依舊能引起炎症反應。
隐翅蟲皮炎有明顯的好發位置,主要集中在面部、頸部和四肢,也就是裸露部位,但毒隐翅蟲也會利用衣服縫隙鑽入其他部位,每個區域引發的炎症反應都有一定差别。
如果你認為遇到毒隐翅蟲,隻要不把它拍死就沒事,那也圖樣圖森破了,因為如果你過于緊張,讓毒隐翅蟲感到自身遇到危險時,它們會主動讓自己“全身出血”,這些血液接觸到人體後同樣能夠引起炎症,所以想要不中毒,最好的方式那還是躲得遠遠的。
從上個世紀開始,隐翅蟲就一直是不少南方人忌憚不已的存在,恐怖程度堪比都市傳說,有些人說它會咬人,咬上一口就要爛一塊肉,有些人說它渾身都是毒,碰到就會導緻皮膚潰爛,但事實上,這些大部分都是謠傳。
首先,毒隐翅蟲并不咬人,或者說,大部分隐翅蟲都不會咬人,隻有極少一部分大颚比較強壯的隐翅蟲,被你抓在手裡時為了自衛咬你一口,當然,被隐翅蟲咬傷肯定是不會中毒的。
我本人就是隐翅蟲受害者之一,童年的我某一天突然感覺耳朵附近很癢,像是有小蟲在爬動,在一巴掌拍死小蟲順便給了自己一耳光之後,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就覺得耳朵附近很不舒服,睡了一覺後就被送往醫院,醫生一看就說這是“隐翅蟲皮炎”,由于皮膚潰爛外加疼痛,讓我一度以為自己耳朵要“掉”了。
前後折騰了将近2個月才總算治好,而隐翅蟲則給了我一個真正的童年陰影,有被隐翅蟲折磨過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故事,看看還有哪些跟我一樣的小倒黴蛋。
由于大部分毒隐翅蟲都是肉食性掠食者,所以它們最常出現的地方在灌木叢、草地以及小樹林中,那麼為什麼咱們有時候能在家裡看見這些小毒蟲呢?
因為趨光性,毒隐翅蟲對光源十分敏感,特别是對熒光,光亮越強,就越能夠吸引更多隐翅蟲;而且它們也有趨高性,通過實驗發現,在同等光源下,毒隐翅蟲總是喜歡往高處飛行。所以,如果你在家裡發現了毒隐翅蟲,那麼最好趕緊看看高處是不是還藏有其他同夥。
早期資料認為,毒隐翅蟲毒素同時存在于雌雄雙方,隻不過含量上有較大差别,雄蟲毒素量較少,但是雌蟲擁有的毒素10倍于雄蟲,但是近年來逐漸出現另外一種觀點,雄性毒隐翅蟲本身其實不含毒性,但是可以通過食用雌性産物而獲得毒性。
根據現代研究,人們發現毒隐翅蟲毒素,并不是毒隐翅蟲自身合成,也和食物無關,而是一種細菌,一種存在于毒隐翅蟲體内的共生菌産生的,這種共生菌隻共生于雌性毒隐翅蟲體内,并通過卵傳遞給下一代雌蟲,但共生菌并非存在于所有雌蟲體内。
不過科學家也發現,少部分後代個體自身也可以合成毒素。
當然,不管以上哪種觀點都認為,雌蟲毒性遠遠超過雄性。
其實隐翅蟲是自然界中一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全世界總共有超過60000種隐翅蟲,那麼毒隐翅蟲有多少種呢?
如果從世界範圍來看,大概在300種以内,如果從中國來看,那麼就隻有20多種。作為甲蟲中少有的“飛行天才”,隐翅蟲并沒有提高自身防禦力,而是把防禦重心放到了保護後胸上。
因為後胸對于飛行十分重要,畢竟後翅就位于後胸,在爬行時,隐翅蟲會挪動尾部,把翅膀收回鞘翅,而這也是隐翅蟲名字的由來。
在分布上,毒隐翅蟲遍布南方城市,尤其是四川和重慶這兩座城市更是重災區,曆史上曾多次出現隐翅蟲皮炎“大流行”。
我能找到最老的一份資料顯示,在1958年時,毒隐翅蟲曾讓不少重慶民工被迫住院,因為夏天天氣炎熱,民工們幹得又是體力活,所以全員都打着赤膊,再加上是夜間工作,強烈的光源吸引了大批毒隐翅蟲,飛到民工身上被拍死後,就導緻了這場大流行。
自這一年開始,南方各地陸續出現多起類似事件,就連我國海軍都曾中過招,1986年,一支水面艦艇部隊爆發流行隐翅蟲皮炎,發病率達到了82.9%,總患者人數更是達到了324人。
但是隐翅蟲毒素也并不完全對人類有害,至少,目前已經有部分科學家發現,把隐翅蟲提取物和毒隐翅蟲毒素混合使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對糖尿病皮膚潰瘍有一定的幹預治療作用,且在每毫升0.1毫克的濃度下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進一步實驗發現,隐翅蟲毒素能夠治療濕疹,神經性皮炎、癬、瘡,更令人驚喜的是沒有并發症,隐翅蟲毒素能迅速破壞壞死的組織,并使其完整複原,隐翅蟲毒素還對頑固性、化膿性、壞死性皮膚潰瘍也有治療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隐翅蟲毒素提取液效力非常強,可導緻人皮膚成纖維細胞的溶解,效果至少是溶血卵磷脂的1000倍,因此如何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還不對人體造成二次傷害就是關鍵所在。
普通人遇到隐翅蟲時,不管它是不是毒隐翅蟲,都盡量别去招惹它,可以用紙片等容易攀爬的薄片物體,放到它的前進路線上,等它自己爬上去後再扔掉,實在害怕的,也可以對準小樹林,然後對它來一招“彈一閃”直接彈走,反正隻要你不過度緊張,不直接拍死它就行。
說來也很有趣,毒隐翅蟲雖然很好分辨,從樣貌來看就是“黑紅黑紅黑”的小蟲,但是許多小生物為了保護自己,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向着毒隐翅蟲靠攏,沒有毒液怎麼辦?
那我就在外貌上和毒隐翅蟲保持一緻,所以現在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黑紅黑紅黑的小昆蟲,若非專業人士,還真難一眼看出它們的真面目,對此,我隻能說,看到這種小蟲還是趕緊溜吧,萬一運氣不好碰到了一個真貨,那可就夠你喝一壺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