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接班人黃輝勾結河北總經銷商徐自發,攜手叛逃加入飛利浦的消息,将兩家企業間的矛盾擺上前台。表面上看,這是中國空調巨頭格力和荷蘭老牌豪強飛利浦之間的強強對決。但這個敢跟格力叫闆的飛利浦,真的是那家擁有131年曆史的電器老字号嗎?
一、人才流失導緻矛盾激化
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身為國内家電領域的巨頭,格力公司這兩年正面臨着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自2019年下半年進行渠道變革開始,不少格力内部的中高層人員和市場銷售都挂印封金,轉投到其他同行門下。
最先離開的是山東經銷市場的老大段秀峰。因為不滿格力的種種新規,他帶領手下團隊加入空調界新貴奧克斯,使得格力在山東地區的市場營收幾乎腰斬。但當時外界普遍認為,這次叛逃影響不大。因為被董明珠視為心腹嫡系的河南、河北兩地經銷商并未表現出異心。
但實際上,河南總經銷郭書戰家族早就和美的暗通款曲。而河北總經銷商徐自發更加嚣張,通過間接控股的方式成為飛利浦空調中國運營總部的幕後股東。而原格力執行總裁黃輝、前格力二号人物望靖東、原總裁助理胡文豐等核心高層都加入了飛利浦,公開跟格力叫闆。
前段時間,徐自發在一場答謝宴會上高調宣布:退出格力的經營,轉做飛利浦空調。這次當衆倒戈後,董明珠真的慌了。因為從技術到管理,再到銷售,飛利浦空調用的都是格力的原班人馬,對格力了如指掌。如此恐怖的敵人,讓她不得不防。
所以目前格力對飛利浦嚴防死守,屏蔽了包括“作業指導書”在内的标準文件,還要求代理商在格力和飛利浦之間做出“二選一”的抉擇。兩家公司的矛盾被徹底激化。表面上看,這次的矛盾是中國企業和外國公司間的市場競争,但實際上是兩家本土企業内部的管理層争端。
二、老字号外企另有貓膩
飛利浦明明是一家荷蘭企業,為何也被歸入本土企業了呢?這裡需要先科普一下荷蘭飛利浦公司的曆史變遷了。這家誕生于1891年的荷蘭公司最開始以做燈泡起家,後來經過擴張,陸續推出了電動剃須刀、電熱水壺、咖啡機等家電,曾是全球最大的家電品牌之一。
但在最近20多年來,飛利浦卻在不斷地拆分并兜售了顯示器、平闆電視和半導體等方面的業務,逐步退出家電市場。2021年,飛利浦将旗下的家電業務出售給格力空調的大股東高瓴資本,隻保留了助聽器、呼吸機等醫療健康方面的業務。
在将旗下業務轉交給其他公司後,飛利浦化身家電行業的南極人,幾乎已成為一家靠賣金字招牌賺錢的“貼牌公司”。其中它在2019年開始推出的空調業務,也并非自己運營,而是幾經轉手來到了南京智浦公司手中。這家公司就是徐自發和黃輝等格力前高管加入的新公司。
而飛利浦空調的生産廠商,全權交給了成立僅12年的廣東美博制冷有限公司。再加上其規格标準大量照搬自格力空調,可以說除了“飛利浦”三個字之外,這家空調公司和人們熟知的荷蘭企業毫無關系。消費者們購物時也需要擦亮眼睛,别被這個套皮的“外國品牌”給誤導了。
三、空調市場格局難改
和美的、格力等巨頭相比,飛利浦空調隻不過是行業内的新軍。雖然其身上擁有濃重的“格力”色彩,但短期内會讓格力非常難受。但長期看來,它并沒有辦法真正改變空調市場的大格局。如果它想另辟蹊徑的話,前幾年憑借低價優勢昙花一現的奧克斯空調,就是它的榜樣。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因為格力幾乎已經度過了線下轉線上的陣痛期,線上業務發展得有模有樣,唯有市值近5000億的美的能與之一戰。另一方面,飛利浦在空調領域的商譽和技術積累,都遠遠比不上格力。一旦格力找到有實力的新經銷商,必将對其發起反攻。
結語:飛利浦空調靠着跳槽和挖人,快速集結了一批有實力的骨幹人員,甚至威脅到了格力的江湖地位。但如果他們想要真正的取代格力、在空調市場中分一杯羹,還需要從産品質量和消費者口碑方面多下功夫。大家同意這種觀點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下方留言。喜歡我們文章的,麻煩大家點個關注哦,随時獲得有用的資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