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也就是愛新覺羅·玄烨是順治帝福臨的第三個兒子,所以是皇三子。康熙的生母是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在順治帝的時候還是一位庶妃,福臨去世後兩年,孝康章皇後佟佳氏也病故了。康熙的兄弟中隻有二哥愛新覺羅·福全活得時間比較長,其餘兄弟否很早去世,康熙是福臨的兒子中最長壽的。
康熙的大哥是愛新覺羅·牛鈕隻活了89天,但依然享有皇長子的稱号。皇二子是愛新覺羅·福全,出生在1653年,福臨曾問福全長大後想做什麼?福全回答做賢王。所以康熙親政後,将比自己大一歲的哥哥封為親王,并在平定三藩之亂時讓福全當過撫遠大将軍,征讨葛爾丹,在1703年因病去世。皇四子就是董鄂妃的兒子,福臨稱之為朕第一子,大有冊封太子的意思,但是這個皇子活了才3個多月就夭折了,福臨最愛的董鄂妃也因此得病。還有皇五子是愛新覺羅·常甯,和皇二子福全一樣都是在1703年去世的,隻是時間比福全稍早十幾日。而皇六子愛新覺羅·奇绶在康熙還沒有親政的時候就去世了。皇七子愛新覺羅·隆禧和皇八子愛新覺羅·永幹是同年出生的,但是康熙最小的弟弟在1667年就夭折了,而皇七子在1678年去世。
福臨活着的時候,他的皇子們都很小,活着的福全最大也才9歲,所以當時福臨并沒有立太子的想法,不過後來得了天花病重,才決定立太子。最後在福臨信任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建議下,決定立玄烨為皇太子,福臨駕崩後,玄烨為康熙帝。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排序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這四個人,在清朝曆史上是名聲響當當的皇帝。他們四個是祖孫四代人的關系。順治讓大清站穩了腳跟,後三位皇帝開辟了一個“康乾盛世”。不同于他們的前輩,努爾哈赤或者皇太極兩位,那兩位隻是打下了基業,穩定了江山;也不同于後來的鹹豐和宣統,沒落之日任人宰割,令人唏噓。正是這四位皇帝,把清朝這一條漂泊的巨輪,開進了強國的港灣,被曆史所銘記。
康熙乾隆畫像
要了解這四個人,首先要搞清楚他們祖孫四代人之間的關系。四人中順治是爺爺,順治世稱清世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順治死後膝下共八子,但他把江山交付給了年僅八歲的康熙。康熙不辱使命,膽識過人,果敢處置外交和内政,結束了當時内憂外患的局面。至于後來的孫子乾隆能繼位,其實是爺爺康熙欽定的。那麼就要說到康熙的四兒子,後來的雍正皇帝。
據記載,康熙晚年為讓誰繼位而煩惱,一日康熙在圓明園信步遊玩。見一小孩練劍,招式有模有樣,頗有他當年的風華。詢問得知這是四阿哥的兒子弘曆。康熙招呼他過來背書,弘曆對答如流,這老皇帝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憑他閱人無數的本事,他确信這個孩子将來必成大器。這就為今後康熙把皇位傳給四兒子胤禛奠定了基礎。公元1722年臘月,康熙走完了一生。雍正皇帝繼位,按照父親的遺囑,那個當年舞劍的孩子弘曆被立為太子。13年後這個孩子成了著名的乾隆皇帝。
現在看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祖孫四代人是絕代風華的才子英雄,個個充滿了傳奇色彩。
曆史上康熙有多少個孩子
康熙在清代所有皇帝中屬于資質超群那一類,若要排名至少前三甲。他一生功績不勝枚舉:削平三藩,收回台灣,抗擊沙俄,編纂字典等等,可以說功高蓋世,為後人所敬仰。康熙和子孫三代人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鼎盛時期——康乾盛世。那麼康熙有多少個孩子呢?
康熙的孩子們
康熙的孩子們數量,在清朝帝王中算是最多的。根據清室内務部編纂的《玉碟》顯示,康熙共有兒子35個,女兒20個。最後長大成年,即16歲,并且被封皇子的共有20個兒子。而成年的女兒據記載有7個。可見當時的醫療水準之落後,胎死腹中或幼年夭折者居多,出生率偏高,但成活率并不高。
在衆多兒子當中,最有出息的莫過于皇四子胤禛。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雍正皇帝。他的母親是恭仁皇後,雍正年少有為,20歲就跟随父親征戰準葛爾丹,隻手掌管正紅旗大營,後來被封為晉雍親王。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留下龐然大清帝國。四兒子雍正繼位,執掌江山。關于雍正的繼位,野史上有傳言,他是通過激烈的奪儲之争害死康熙,篡改遺诏達到目的的。但正史上說康熙操勞過度,報病而死,雍正合法繼位。真相究竟如何,現如今早已死無對證。
康熙有多少個孩子,這個問題的确切答案是55個。但他們大都碌碌無為,被曆史車輪所湮沒,真可謂一将功成萬骨枯啊!
探析康熙康熙吃糠喝稀什麼意思
康熙一生勤政愛民,他始終沒有想到在他感慨社會穩定、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的同時,居然聽到“康熙康熙吃糠喝稀”這樣的民間歌謠,讓他痛心疾首,“康熙康熙吃糠喝稀”是怎麼回事呢?
“糠”是用來喂豬的飼料,“稀”是将飲食和水弄在一起,與康熙兩個字同音,這是在康熙南巡時聽到的歌曲。康熙開啟了“康乾盛世”的先端,他打敗了鳌拜,平定了藩鎮之亂,收複了台灣,向北打退了沙俄的進攻,難免有些統治者的飄飄然,再加上身邊趨炎附勢一群小人們的歌功頌德,康熙以為天下太平。
但在一次南巡過程中,康熙隐藏了身份,沒想到讓他看見了意想不到的一幕,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大街上孩子們紛紛唱着民謠“康熙康熙吃糠喝稀”,康熙生活在百姓中,了解雖然時代太平,但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康熙回到京城,對想要粉飾太平的貪官污吏進行了嚴懲,他開始加大力度減輕徭役,在政治、經濟上鼓勵百姓農耕;整治河道,方便灌溉;延長墾荒的上稅時間;廢除匠籍制度,鼓勵手工業發展等等手段,改善民生。
“康熙康熙吃糠喝稀”這句話來源野史,但是具有真實性的。在康熙的影響下,他的兒子—愛新覺羅·胤禛采取了更加果斷的手段,加強中央軍權,整治貪官污吏。
康熙南巡圖介紹
康熙南巡圖作于1689年,整幅畫卷描繪了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的場景。其中包含南巡路上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迹等内容。整幅畫卷共有十二卷,全面客觀地描述了康熙年間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側面的反映了康熙年間百姓的生産生活。
以此,康熙南巡圖有着極為珍貴的美學價值和曆史資料價值。康熙南巡圖的作者為王翚、楊晉等人,他們用工筆畫法再現了康熙年間的社會狀态。康熙南巡圖共有十二卷,每一卷長為1555到2612厘米,寬為67.8厘米。根據記載,康熙南巡圖從1691年開始着手繪畫,前後共用三年時間完成繪制。值得一提的就是每幅畫卷中,都有康熙皇帝出現。第一幅畫卷主要展示了康熙皇帝出行的場面,這幅畫卷共長1555厘米,寬為67.8厘米,畫面最開始時,地點定格在了永定門。
從畫面來看,此時康熙皇帝一行人已經浩浩湯湯地走出了永定門,前來送行的文武百官們都站在護城河兩岸目送皇帝的離開。此時,康熙騎在一匹白馬上,周圍圍繞着身強力壯的侍衛。從整體來看,康熙南巡圖色彩鮮明,畫工細緻,将人物和風光描繪地格外細緻鮮明,仿佛身臨其境一般。清朝滅亡後,康熙南巡圖在亂世中遭到了搶奪。如今,故宮博物館藏有康熙南巡圖第一、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卷,而剩下的畫卷大多被收藏于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
康熙年制龍紋紫砂壺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專題: 康熙皇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