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學階段孩子到底要不要住校

小學階段孩子到底要不要住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8 22:23:53

“我就想做個有媽的孩子,你能陪陪我嗎?”

聽到女孩哭着喊出這句話,我禁不住淚目。

這個初二的女孩說:她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寄宿,從小就一個人,感覺自己就像孤兒院裡的孩子一樣,一周才能回家一次,即使回家也很少見到媽媽。

小學階段孩子到底要不要住校(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1

說實話我理解不了這樣的媽媽:你的工作到底有多忙?孩子已經在學校裡整整一周,能不能将工作集中在6天做,周末騰出幾個小時的時間陪陪回家的孩子?

無論媽媽有多麼充分的理由,在我看來,這都是一個不愛孩子的媽媽。這樣的父母,實質上是意識不到父母的責任、也承擔不起父母責任的父母。

令人詫異的是,這樣的家長還很多,有些家長從小學一年級就讓孩子寄宿,甚至幼兒園。而且她們絲毫不認為自己不愛孩子,而是有堂而皇之的理由:我要掙錢養家糊口,我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能力,不愛孩子我怎麼舍得花這麼多錢讓她住宿呢?

小學階段孩子到底要不要住校(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2

如果說寄宿能讓孩子自立、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那麼孤兒院的孩子是最自立的,也會最有出息。可是事實上孤兒院的孩子幾乎都有心理問題,成人之後沒有優秀的,甚至很難融入社會。

有種現象叫孤兒院現象:二戰後,羅馬尼亞人口銳減,于是政府要求每個婦女必須生育4個以上的孩子,可以由政府來撫養。有6萬多名孩子一出生就送進政府辦的機構進行撫養,這些孩子後來絕大多數都出現行為異常,智力低下,情感發育不良,不會跟人交流,被人稱之為“孤兒院現象”。

從小學就開始寄宿的孩子,當然比孤兒院的孩子要強得多,但也會對孩子的情感發育和智商發育帶來一定的傷害。因為孩子不是産品,可以在流水線上生長,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空氣、水和食物,還需要情感的滋潤。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孩子“住宿”的問題時說:“最好的住宿學校也不能代替母親。”

小學階段孩子到底要不要住校(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3

很多教育者和心理學家公認的過早住宿的孩子長大後多數會出現以下問題:

1、缺乏安全感‍,容易自卑

從小被送到寄宿學校,孩子很自然地會産生一種想法:“是不是爸爸媽媽不愛我?他們是不是不想要我了?”

孩子與父母的安全依戀關系主要在0-3歲建立,但因為性格原因或者這個階段并沒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安全依戀關系,有些孩子在3歲以後還需要來自父母的很多關愛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如果這種孩子被送往寄宿學校,很可能導緻嚴重缺乏安全感,孩子們會擔心父母不愛他,害怕被父母抛棄,影響到成人之後的生活。

有位朋友,現在已經結婚了,還是經常會做夢夢到爸媽不要她了,以至于吓醒。她從四年級開始住校,隻有每個周的周末可以回家一次。她每天都很想家,經常半夜想到哭,要求媽媽給她轉校,但媽媽認為這個學校教學質量特别好,就是不給她轉。童年住校的經曆成為她的夢魇。她不止一次表示:“我的孩子在上大學以前我絕對不會讓他住校!”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說:

人類早期就是一對一撫養,過早地把孩子送進寄宿學校,父母無法給孩子解決一對一的情感關系,他以後成年會有很多的心理問題。

小學階段孩子到底要不要住校(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4

2、與父母之間關系冷漠‍

一位80後的朋友,在她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父母出去打工,一年回來兩次,她和弟弟開始跟着爺爺奶奶,後來爺爺去世,奶奶生病,她們又寄宿在姑姑家裡。

她說:每天晚上睡覺時都能聽到遠方火車鳴笛的聲音,就特别盼望這列火車上有我的父母,希望早晨一醒來就看到她們,那是我最快樂的幻想,雖然每次帶給自己的都是失望,但我第二天依然憧憬着。

現在的她已經是一兒一女的母親,工作後将年老的父母接到自己居住的城市生活,卻跟父母十分有疏離感,怎麼也親近不起來。

住宿學校和留守兒童有相似之處,就是都見不到父母。寄宿學校看起來一切都非常有序,但紀律和規則是冰冷的,孩子感受不到親情的溫暖,沒有親人之間愛的互動,長大了自然缺少愛的能力。

小學階段孩子到底要不要住校(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5

3、住宿生更容易戀愛

有一位從教20年的班主任說:

住校生談戀愛的比例遠遠高于走讀生,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家長的關愛和約束。

小小年紀去住宿,除了生活上的獨立,孩子們還必須要完成精神上的獨立,情感上的獨立。當孩子需要父母關愛的時候找不到父母,怎麼辦?隻能從身邊的人中尋找情感的慰藉,戀愛的幾率自然就會升高。

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讓孩子過早寄宿

白岩松曾在一檔節目中說:“打死我也沒讓我的孩子住校。”白岩松與妻子的工作都非常繁忙,要做到每天接送孩子并陪伴可以說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他們為了不讓兒子住校再辛苦也願意。

小學階段孩子到底要不要住校(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6

孩子到了适當的年齡是應該獨立,但是讓一個幼兒園的孩子或者小學生去寄宿絕對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孩子太小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是非觀,沒有能力去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和情緒上的困擾,沒有較強的自律能力,沒有對善惡正确的分辨能力,這個時候讓孩子去寄宿,是可以讓孩子獨立,但也可能養成很多壞毛病。

看到一位在寄宿制學校當過宿管的網友說:

我曾經在寄宿制的初中當過宿管,孩子半夜偷偷聊天到淩晨,壞毛病學得特别快,宿管根本弄不住,她們半夜把門一鎖鑽到廁所聊天吃泡面。衛生習慣更是難以言喻,你以為爸媽不在孩子就能自己學會照顧好自己?那是少數!他們還是孩子,他們絕大部分自覺性都不好,需要大人的陪伴,監督,引導。但是很多父母卻把他們塞進寄宿制學校,摸着良心想想,難道不是想圖個省事?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讓上高中前的孩子去寄宿,這種經曆對多數孩子都是弊大于利。

小學階段孩子到底要不要住校(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7

讓孩子去住宿,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家長。

家長隻看到了孩子現在很省心,不麻煩自己,生活自理能力也強,但那隻不過是他們提前在學校那個小社會裡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讨好别人,要不他生存不下去。事實上他很可能把一些令人讨厭的東西藏了起來,在心裡慢慢腐爛,在長大後才發現需要慢慢療愈。

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适合小小年紀去住宿,也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适合住宿。少數孩子可以把苦難熬成堅強,多數孩子可能會被苦難打扁,他們的童年需要父母的呵護和扶持。

父母養育孩子一場,能夠在一起的時間滿打滿算也就十幾年,讓我們珍惜這種陪伴和牽絆吧,等到真正長大的那一天,我們再放手讓他去自己的天空翺翔。

婉秋聊育兒,喜歡讀書的兩娃媽,歡迎關注,一起吐槽養娃的雞飛狗跳,分享養娃的幸福快樂,總結養娃的經驗教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