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叔相信很多廣州市機構的體育機構校長們都是一頭霧水。本期文章裡,貓叔将直接引用政策文件的要點,通過閱讀這篇文章,你将會對如何辦理廣州市辦學許可證有初步的了解。
首先先自我介紹一下,大家好,我是貓頭鷹咨詢的貓叔,一位每天專注于政策研究和資質辦理的男人。如果大家喜歡通過短視頻了解,相信都會在各大主流的短視頻網站看到貓頭鷹咨詢貓叔每天的全國雙減和辦學許可的政策解讀,這篇文章如果不能讓你完全了解怎麼辦理辦學許可,貓叔建議您可以在各大主流平台找到貓叔的視頻,一定會對您有幫助。
一、适用範圍本标準适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内,利用非國家财政經費舉辦, 經體育部門審核通過,取得教育部門許可,在市場監管部門或民政部門登記,面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以傳授和提升體育技能為目的,開展校外體育指導、培訓和訓練的民辦培訓機構。
第二條 舉辦者條件培訓機構的舉辦者,應當是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個人。
(一)舉辦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的社會組織,應當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法人資格;信用狀況良好,未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法定代表人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在中國境内定居,信用狀況良好,具有政治權利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犯罪記錄。
(二)舉辦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的自然人,應當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在中國境内定居,信用狀況良好,具有政治權利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犯罪記錄。
(三)聯合舉辦的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應當簽訂聯合辦學協議,明确合作方式、培訓宗旨、業務範圍、出資比例以及各自權利義務和争議解決辦法等内容。
社會團體法人可按照本标準規定申請舉辦體育類校外培 訓機構。
中小學校不得舉辦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
第四條 機構名
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隻能使用一個名稱,名稱中不得含有歧義或誤導性詞彙。營利性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應符合《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工商總局 教育部門關于營利性民辦學校名稱登記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有關規定,非營利性體育類校外培訓機 構應符合《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稱管理暫行規定》《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有關規定。不得冠以“中國”、“全國”、“中華” 等字樣。同時使用外文名稱的,其外文名稱應當與中文名稱語義一緻。
本标準實施前已登記設立的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其名稱符合規定的可以繼續沿用。
第五條章程要件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應當依法制定章程并向社會公示。營利 性民辦培訓機構章程内容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關于章程的有關規定以及國家、省其他相關規定,非營利性民辦培訓機構章程内容應符合《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中關于章程的有關規定以及國家、省其他相關規定。章程應當包括以下内容:
(一)機構的名稱、舉辦者、地址、法人屬性;
(二)舉辦者的權利義務;
(三)辦學宗旨、發展定位、業務範圍、層次類型、規模、形式等;
(四)注冊資金以及資産的來源、性質等;
(五)董事會(理事會)和監事會的産生辦法、人員構成、任期、議事規則等;
(六)黨組織負責人進入董事會(理事會)和監事會的程序;
(七)法定代表人産生及罷免程序;
(八)内設機構的組成及職責;
(九)教職工、學員的權利義務和權益保障機制;
(十)自行終止的事由,剩餘資産處置的辦法與程序;
(十一)章程修改的程序;
(十二)其他應當記載的容。
第六條組織機構
(一) 中國共産黨基層組織
設立培訓機構,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确保正确的辦學 方向。凡有三名以上(含三名)正式黨員的培訓機構,應按照中國共産黨章程規定建立黨組織。黨員人數不足三名的,要通過建立聯合黨組織或者指定一名黨員擔任黨建工作聯絡員等方式,在本機構開展黨的工作。培訓機構應當為黨組織活動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
(二)董事會(理事會)
培訓機構應當設立董事會、理事會或者其他形式的決策機構,原則上由舉辦者或其代表人、黨組織負責人、行政負責人、教職工代表等組成。決策機構設負責人一人。負責人應當品行良好,無犯罪記錄,具有政治權利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首屆決策機構成員及其職務由舉辦者推選。
(三)監事(會)
培訓機構應當設立監事(會)。監事會由黨的基層組織代表、教職工代表等人員組成,其中教職工代表不少于三分之一。教職工人數少于二十人的培訓機構可以隻設一至兩名監事。董事會(理事會)成員不得兼任監事或監事會成員。
(四)行政負責人
培訓機構應當設立行政負責人,依法行使教學和行政管理職權。行政負責人應當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在中國境内定居,信用狀況良好,無犯罪記錄,有政治權利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教育、體育領域不良從業記錄,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曆,年齡一般不超過 70 周歲,不得兼任其他組織的行政負責人。
(五)法定代表人
培訓機構的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長(理事長)或行政負責人 擔任。
第七條辦學出資和收退費
舉辦者應有相對穩定的資金來源,開辦經費應不少于 20 萬元,确保培訓活動正常運行。舉辦者為自然人的,開辦資金應當存入舉辦者個人存款賬戶,并出具有效證明;舉辦者為法人的, 開辦資金需存入該機構,并出具有效證明。聯合舉辦者出資計入培訓機構注冊資本的,應當明确各自的出資數額、方式以及相應比例。所有辦學投入,應及時過戶到培訓機構名下,落實法人财産權。
培訓不得使用培訓貸方式繳納培訓費用。培訓收費時段與教 學安排時段一緻,單次向學員收取課程費用(含充值、次卡等形式收費)的時間跨度不超過 3 個月或 60 學時。在培訓場所醒目位置設立收費公示牌,公布收費項目、收費文件、收費标準以及退費程序等相關内容,便于學員和家長了解并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培訓機構應當統一使用教育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對于培訓對象未完成的培訓課程,有關退費事宜應嚴格按照雙方合同約定辦理。
第八條 預收費監管培訓機構應當在審批部門所在行政區域内選擇一家具備第三方資金托管要求的銀行,簽訂專用監管賬戶管理協議,以機構名義單獨開立唯一預收費資金專用存款賬戶,用于存放學員預付費, 并向所在區教育部門備案。校外培訓預收費須全部進入資金托管專用賬戶,不得使用本機構其他賬戶或非本機構賬戶收取培訓費用。以現金等形式收取的,應全部歸集至資金托管專用賬戶。該賬戶需與培訓機構自有資金銀行結算賬戶嚴格區分,不得使用該賬戶内的預收費資金進行融資擔保。
第九條培訓場所舉辦者應當擁有與培訓項目和規模相适應、符合安全要求的固定場所和設施。以自有場所辦學的,須提供房屋産權證明;以租賃場所辦學的,須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租賃合同,租賃期限自申請辦學之日起不少于 2 年。不得選用居民住宅、危房、地下室、架空層、醫療衛生用房、車庫及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場所。
培訓場所總面積(含體育教學培訓場地和配套服務場所面積) 應當不少于 200 平方米。其中,體育教學培訓場地面積不少于培訓場所使用面積的三分之二。培訓場地密度适宜,确保不擁擠、易疏散。棋牌類體育項目每班次培訓的人均培訓面積不少于 3
平方米,其他體育項目每班次培訓的人均培訓面積不少于 5 平方米(人均培訓面積=培訓場所總面積/同一時間場上學員人 數)。原則上每班次培訓的學員人數不超過 35 人(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培訓人數和要求按相關規定)。室内場地應在主要位置懸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培訓場地配套設施和功能區一般應包括但不限于服務台
(服務中心)、家長休息區、公告欄、衛生間、更衣間、飲水機、儲物櫃、器材室等,水上項目還應當配備淋浴間。
培訓機構利用體育文化場館、會議會展中心、實踐實訓場所 等臨時舉辦賽事活動或者體育培訓的,應當選取符合活動要求的安全場所,通過簽訂協議等方式明确場所安全防範責任、設施設備安全維護責任、人身意外傷害處理機制等事宜。
第十條 安全标準培訓場所應當符合建築安全、消防、衛生、抗震等安全要求,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安全防範體系。
培訓機構應當按照《校外培訓機構消防安全管理九項規定》,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規範場所消防安全設置,嚴格火災危險源管理,嚴格消防安全疏散條件,加強日常防火檢查巡查,加強培訓期間值班值守,加強消防設施器材管理,加強宣傳教育培訓演練,嚴禁使用彩鋼闆建築、在逃生通道設置障礙物等行為。
培訓場所應當配備不少于 1 名經過培訓并獲得急救證書的人員,不少于 1 名經過培訓的專(兼)職安保人員。在培訓場地内外安裝視頻監控設施,采集和回放視頻圖像能清晰辨認人員體貌特征,視頻信息保存不少于 90 天。配備常規運動損傷醫療藥品及設備和消毒包紮藥物材料等,鼓勵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儀(AED)。
高危險性體育項目培訓必須取得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經營許可證。使用器械培訓項目的應當建立器械操作和安全管理制度。 培訓機構應當開展從業人員及學員安全教育培訓,建立必要的從業人員安全培訓制度,學員首節培訓課應包括安全教育内容; 須制定意外突發情況(如疫情、火災、學員嚴重受傷等)處置預案,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演練,提升從業人員和學員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培訓機構應當投保公衆責任險,鼓勵消費者依法投保意外傷害保險。
培訓機構應當配備與培訓内容、培訓規模相适應的從業人員隊伍,包括管理人員、執教人員、教研人員、輔助人員及其他從業人員。從業人員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 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相應的培訓能力,并符合《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管理辦法(試行)》有關要求。配備至少 1 名具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曆、相關工作經曆的專職教學管理人員,專職執教人員數量原則上不低于從業人員總數的 50%,财務人員配備應符合财務管理規定,會計和出納不得兼任。
執教人員應當熟悉運動項目教學訓練規律和學生身心發 展特點,持有以下至少一種證書:
1.體育教練員職稱證書;
2. 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資格證書;
3.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頒發的體育技能等級證書;
4.體育教師資格證書;
5.經人力資源和社 會保障部确定的人才評價機構頒發的體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6.經省級(含)以上體育部門認可的相關證書。開展高危險性體育項目校外培訓,從業人員必須具有國家規定的職業資格。 聘請外籍執教人員的,應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并做好人員資質認證工作。不得聘用在境外的外籍人員。
培訓機構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有關規定與 聘用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切實保障所聘人員的合法權益。教學人員基本信息(真實姓名、照片等)、教學資質、從教經曆、任教項目等應在培訓場所及平台、網站顯著位置公示,并及時在監管平台備案。其他從業人員信息應在培訓機構内部公示。對初次招 用人員,應當開展崗位培訓。培訓機構應對拟招用人員和勞務派 遣單位拟派遣至機構場所工作的人員進行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信息查詢,發現其具有前述行為記錄的,不得錄用。
第十二條 培訓活動培訓機構的培訓活動應當體現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在思想性、科學性和适宜性等方面符合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要求,體現“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導向。培訓機構應當根據項目規律、學員情況、培訓條件制訂培訓計劃、培訓大綱,配備相應教材,合理安排培訓課程内容。不得包含淫穢、暴力、恐怖、賭博以及與學習無關的廣告、遊戲等内容及鍊接等。 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開展學科類培訓。
鼓勵培訓機構采用國家體育總局或全國性體育單項協會制訂的青少年體育教學訓練大綱,或采用各級各類體育運動學校的教學訓練大綱,或在地方體育單項協會指導下制定的項目培訓大綱。
執教人員應按培訓計劃和訓練大綱撰寫教案(訓練計劃), 電子教案(訓練計劃)與書面教案(訓練計劃)并用。
培訓機構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培 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 20:30。
培訓機構根據培訓目标制定培訓結業評價标準和辦法,培訓結束後,根據學員實際情況,頒發培訓結業證書或技能水平測評證書等。
培訓機構須建立培訓材料審核、選用、保管、備查制度。選用或自主編寫的培訓材料應當符合《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管理辦法(試行)》等相關規定,不得直接引進國際課程、使用境外教材。培訓材料應在培訓機構招生簡介、網站平台上予以 公示。培訓材料及編寫研發人員信息須報區教育部門備案,由區教育部門會同區體育部門開展抽查、巡查。培訓材料保管期限不少于材料使用完畢後三年。
第十四條 管理制度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應當依法制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規 章制度:
(一)行政管理制度;
(二)教學訓練制度;
(三)安全管理和衛生防疫制度;
(四)從業人員管理制度;
(五)學員管理制度;
(六)資産管理、财務管理制度;
(七)招生和收退費管理制度;
(八)培訓材料編寫、課程備案制度;
(九)場地和設施設備管理制度;
(十)檔案管理制度;
(十一)信息公開制度。
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審批登記實行屬地管理,經所在區體育部門審核、教育部門審批并發出辦學許可證後,營利性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至區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法人登記,非營利性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至區民政部門進行法人登記。辦學許可證有效期三年。
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應當将其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登記為住 所,可以按照相關準入規範設立培訓點。培訓點應當辦理辦學許 可和登記手續。培訓機構(含培訓點)不得在登記場所之外開展 培訓經營活動。培訓機構在同一個行政區域内具有兩個以上(含 兩個)培訓點的,可以共用一個辦學許可證;跨行政區域設立分支機構或培訓點的,須經分支機構或培訓點所在區教育部門 審批。未經區體育部門審核、教育部門審批同意,不得擅自變 更培訓機構住所及培訓點。非營利性機構不得設立分支機構。 本标準實施之前已設立的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須在一年内按本标準要求到培訓場所所在區完成審批備案,未按時完成的,不得繼續開展培訓活動。
文章到此,校長們應該都會對本地辦學許可辦理要求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但是辦學許可涉及面比較廣,一篇文章确實無辦法面面俱到幫助您完全了解,還是開頭那句話,貓叔建議您可以在各大主流平台找到貓叔的視頻,一定會對您有幫助。
最後,貓叔祝看到文章的校長們,機構都能順利合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