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草本植物古法精制

草本植物古法精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0 13:21:37

世界所有的美麗都源于大自然的饋贈,植物染所賦予的天然色澤與清香的獨特魅力,令人心馳神往。回溯過往,中國植物染技藝有着悠久曆史,早在周朝就有應用植物染料在紡織品上着色的文獻記載,《詩經》有雲:“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四季更替,古代的農耕曆法順應自然法則,植物染是指采用天然植物的根、莖、花、葉、果實、果皮、幹材等為染料,使麻、葛、絲、皮、毛、棉等天然纖維或其他材料着色的傳統工藝和技術。明清時期,該類傳統工藝與技術的發展已經達到了鼎盛時期(圖1)。

草本植物古法精制(探尋古法植物染)1

圖1 植物染的明代雲錦

至19世紀,合成染料的引進與發展,化學染料因其标準化和規模化的生産代替了傳統植物染,相較于植物染,化學染具有色澤鮮豔、價格低廉、生産便捷的優勢(圖 2)。因此,植物染色的傳統工藝和技術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影響。

草本植物古法精制(探尋古法植物染)2

圖2 合成染料與傳統植物染

近年來,随着化學合成染料導緻的環境污染、健康危害日趨突出(圖3),人們的環保理念不斷提升,追求高品質、綠色環保的消費習慣已經蔚然成風。在人類與自然的相處過程中,人類開始重新追溯傳統與本源,自然之美成為新時尚潮流。另一方面,鑒于植物染與生态環境友好與适應性及相融性的特點,曾經失落的植物染又被人們所關注。中國傳統工藝思想的最高境界為“天—人—物”,即人與物質及自然系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植物染工藝是中國傳統哲學智慧倡導“天人合一”的具體實踐。植物染工藝和技術重新受到重視。

草本植物古法精制(探尋古法植物染)3

圖3 化工産業導緻的環境污染

植物染發展曆史同人類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随着社會發展,植物染具有的民族特性也得到充分地展現。世界各地的土著社區是利用植物染料進行傳統染色的主要區域,世居民族利用當地社區的傳統知識傳承了植物染料染色工藝與技術(圖4),為植物染料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知識原型。時至今日,世界各地仍有部分土著民族保留着各自的傳統植物染技藝而成當地的特色産品或地理标志産品。

草本植物古法精制(探尋古法植物染)4

圖4 世界各地民族傳統

天地賦予雲南瑰麗奇特的地貌與複雜多變的氣候,孕育出缤紛多彩的生物世界,跌宕起伏的地表褶皺,并肩奔騰的三江河川,世居其間的26個民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賴以生存的生态環境和諧共處,演繹出無數個獨特而神奇的生命奇迹。雲南的少數民族地區有着豐富的染料植物資源與悠久的傳統植物染技藝。受主流文化的影響,這些寶貴的傳統染色文化正在消失。然而,随着人們對植物染的搶救性保護與發展,部分民族文化得以在保護中傳承。滇西北大理州白族地區至今仍保留傳統植物染的工藝(圖5)。并将植物染手工紡織品銷至法國、日本、韓國等。

草本植物古法精制(探尋古法植物染)5

圖5 白族地區傳統植物染工藝與産品

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1670340和31970357)的資助,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資源植物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楊立新博士課題組,通過對當地的植物染進行民族植物學調研以及定量分析評價,發現大理白族地區常用的染料植物共19科23種,其相關的傳統植物染知識豐富多樣。可是,傳統植物染的局限性也衆所周知:資源量小、勞力成本高、色牢度低、工藝繁瑣等。據實地調研發現:目前,相關産品的市場輻射面較窄,仍需對染色機理開展深入研究,旨在解決資源、成本、色牢度等問題,才能将傳統植物染及相關傳統知識更好地保護傳承并有效應用于生産生活中。

針對以上問題,研究組利用民族植物學方法搶救性保護和挖掘天然媒染劑、植物染料資源及其傳統知識,通過實驗研究改善了傳統植物染色的色牢度,拓展了傳統染色植物應用範圍,提高了傳統植物染色利用效率,解析了傳統染色植物的染色機理。為大理白族地區的染色植物資源的發掘利用及其傳統染色工藝與技術的傳承提供了前期應用基礎研究。

在每年3-4月,南國春暖花開,百花齊放之時,山間的密蒙花悄然綻放(圖6)。細細小小的白色花瓣,泛着微微的一縷深黃,簇擁綻放,散發幽香。當它的花香籠罩在田野時,白族與彜族白依人就會聞香去采摘它。白族、瑤族、苗族、布依族、僳傈族等多個民族同胞常用其染大米來做花米飯,而大理鶴慶縣六合鄉的白依人還用作染麻線,研究人員以此為染色織物的原型(圖7),對收集到的傳知識原型進行室内驗證研究(圖8),比較不同媒染劑和染色條件的固色效果,以顔色強度與色牢度作為染色性能的評價指标,顔色特征值為色彩表征,旨在提高密蒙花對麻織物的染色性能。研究結果表明,天然媒染劑固色效果與金屬媒染劑相當甚至更佳,揭示了利用天然媒染劑固色密蒙花染色纖維織物的天然媒染方式的可行性。

草本植物古法精制(探尋古法植物染)6

圖6 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及其染料

草本植物古法精制(探尋古法植物染)7

圖7 密蒙花染色的傳統知識“原型”

草本植物古法精制(探尋古法植物染)8

圖8 密蒙花染色工藝優化

走過美麗的彩雲之南,來到離天堂最近的地方—西藏。這裡是千山之巅,萬水之源,叩響雪域風情的神秘之門,探尋位于世界第一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深處的“隐秘蓮花”—墨脫。西藏林芝 地區的墨脫縣是全中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因而成了中國“最初及最後的秘境”。“佛之淨土白馬崗,隐秘聖地最殊勝”是著名藏經《甘珠爾》對墨脫的稱贊。門巴族作為原住民之一,渾身充滿了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

研究人員通過對11個門巴族村落的染料植物及傳統植物染進行民族植物學野外調研(圖9),并定量評價當地染料植物的傳統知識,在12科15種染料植物中鎖定作為門巴族服飾中重要色彩來源植物—多花茜草(圖10),并對其進行實驗内染色評價。研究發現,在使用金屬和天然媒染劑下,在門巴族傳統提取工藝中,水提取茜草染料後的殘渣回收再利用醇提染色,并與傳統水提茜草進行織物染色性能對比,以色強值和色牢度為指标(圖11)。經創新性的研究發現,使用天然媒染劑,可提高回收茜草廢渣的染色性能。改良後的染色工藝和殘留物的再利用,不僅提高了傳統茜草的染色性能,而且也提高了茜草的染色利用效率,為植物染料的後續工業化利用提供了案例示範與前期應用基礎研究。

草本植物古法精制(探尋古法植物染)9

圖9 多花茜草(Rubia wallichiana Decne.)及其染料

草本植物古法精制(探尋古法植物染)10

圖10 門巴族傳統植物染色的民族植物學調研

草本植物古法精制(探尋古法植物染)11

圖11 茜草染色工藝優化

民族傳統植物染遵循自然本源、就地取材,五彩缤紛的染布裡蘊含的是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款款情愫,古法染技與現代科技碰撞出絢麗的火花,根植于傳統工藝的傳承,定位于現代生活的創新,賦予了傳統工藝時代活力,延續并升華了民族傳統文化,令人領悟到大自然返璞歸真般的美感!

相關研究成果以論文 Indigenous knowledge of dye-yielding plants among Bai communities in Dali, Northwest Yunnan, China ,Reusing wasteroot of Rubia wallichiana dyeing from Monpa of Tibet in China,A natural yellow colorant from Buddleja officinalis for dyeing hemp fabric 發表于Journal of Ethnobiology and Ethnomedicine, Scientific Reports, 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期刊上。

來源: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