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9月7日電(記者劉美子 陳諾)白露,是進入九月的第一個節氣,代表着孟秋時節的結束、仲秋時節的開始。
無論是《詩經》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還是仲殊筆下的“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亦或是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自古與白露有關的詩詞,往往透着涼意。
“一場白露一場霜”,白露是全年晝夜溫差較大的節氣。此時,暑天的悶熱基本結束,天氣漸漸轉涼,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稱“白露”。
海報制作:陳諾
從事天文學史研究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執行主任鈕衛星介紹,采用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曆法的一個主要特點,它反映了太陽的周年運動。
在西周和春秋時期,人們通過用圭表測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氣在一年中的位置。到《淮南子·天文訓》中,出現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名稱。
鈕衛星說,起初二十四節氣是這樣定義的:将一回歸年的長度均分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的長度就是一節氣的長度,每一個分點就是一節氣所在的位置。冬至在一年中的位置處于白天正午圭表所投日影最長的時候,夏至則為正午日影最短的時候。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
海報制作:陳諾
白露有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此時,鴻雁南飛,燕子南歸,候鳥向南遷徙以躲避寒冷,留鳥忙着貯存幹果糧食準備過冬。
古人對露水頗有感情,因此白露時節,民間有“收清露”的習俗。人們于白露日的清晨将花草植物上的露水收集起來,靜置之後,用以擦眼明目、烹茶煮酒。
民間一直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過了白露節氣之後,衣服穿着就應注意開始保暖避寒了。對于老弱體虛者來說,此時并不建議過分“秋凍”。
涼風起,空氣燥,白露時節人們常常會感到“秋燥”,易出現口幹、唇幹、鼻幹、咽幹等症狀,此時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滋補食物,健脾潤燥、以“潤”治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