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基諾山在哪裡的

基諾山在哪裡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13:16:19

基諾山在哪裡的?新華社昆明12月25日電題:基諾山,幸福山,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基諾山在哪裡的?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基諾山在哪裡的(基諾山幸福山)1

基諾山在哪裡的

新華社昆明12月25日電題:基諾山,幸福山

新華社記者吉哲鵬、嚴勇

不久前,一面精心制作的基諾大鼓,滿載着基諾族群衆對黨的感恩之情和為中國“鼓勁”的心願,從西南邊疆的基諾山送到北京,收藏在中國民族博物館。

從最後定族、率先脫貧到鄉村振興——我國第56個民族基諾族正奮進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新征程上。

脫貧攻堅千難萬難,守住成果不能松勁。兩年多來,基諾山正發生越來越多的新鮮事:徒步旅遊悄然興起,“半山酒店”緊鑼密鼓推進,鬥茶、美食大賽愈加紅火,“特呢朵”山貨街聲名遠揚……

綠浪起伏的基諾山,是希望的山,幸福的山。

(小标題)“鼓舞”基諾山

在基諾族的創世傳說中,他們是“從大鼓裡走出來的民族”。這面送到北京的大鼓,由基諾大鼓舞傳承人白臘先和徒弟們用3個多月時間制作而成。

繃皮、刷漆……今年6月底,大鼓做成。白臘先帶領基諾族群衆跳起大鼓舞。“共産黨帶領我們過上好日子,我們把最好的禮物獻給黨!”他說。

鼓聲回蕩在青山綠水間。1979年6月,國務院正式确認基諾族為單一民族,成為我國第56個民族。目前,全國僅2萬多人的基諾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在基諾語裡,“基諾”意思為“舅舅的後代”,除了語言、服飾外,“特懋克”節、大鼓舞等也是基諾族特有的傳統文化符号。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四面八方的幫扶資源向基諾山彙聚,2019年基諾族成為雲南率先實現整族脫貧的“直過民族”之一。随後,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基諾山鄉繼續攜手社會各界,在培育産業、提升基礎設施、開展技能培訓等方面做文章。

統計顯示,從2016年至今,已有财政專項、滬滇協作等各類資金近1.4億元投入到基諾山的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工作中。

基諾山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叫“特懋克”節,基諾語意為打鐵節。如今,基諾山的年輕人已不再打鐵,手機和互聯網成為他們新的生産工具。

“這是我們自己采的茶葉,這湯色多好!”對着茶桌上支起的手機,新司土村委會巴飄村民小組“90後”女孩周曉婷向網友推銷家鄉的好茶,高峰時吸引了數千粉絲觀看。

記者看到,巴飄村還專門建了一個農特産品展銷中心,取名為“基諾巷子”。“老百姓這些年最大的改變就是自信,敢于學習新鮮事物。”周曉婷說。

在不遠處的旅遊景區基諾山寨,遊客聚在大鼓前和當地群衆共舞,古老的民族文化被激發出無限的生命力。

鼓聲還從基諾山鄉民族小學的教室裡傳來,學校老師基于基諾族鼓歌編創的歌曲深受學生們歡迎。

從教20多年的副校長黃春華說:“以前是一根粉筆搞教學,現在畫畫都可以用鼠标了。今年學校新招了6名教師,都是‘90後’和‘00後’。”

鼓聲陣陣,山鄉振興的步伐越走越穩,茶葉、大紅菌、酸筍等山貨遠銷山外,産業發展愈加多元。中老鐵路的開通,給基諾山打開又一個聯通外界的窗口。

基諾山鄉黨委書記王超介紹,2020年全鄉經濟總收入達2.83億元,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29萬元,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有效鞏固。

(小标題)“兩山論”新探索

去年,基諾族“90後”青年陶建雄回到家鄉基諾山,領着一群小夥伴,依托好山好水,發展起了徒步旅遊。

山林、茶園、河灘,被設計成徒步路線;茶山、雲海、溪流,村民習以為常的事物成了風景。

“現在交通、住宿比以前好太多了。就是因為原生态,遊客才願意來,我們更要保護好青山綠水。”接受采訪當天,陶建雄又接待了一個采風團隊。“遊客的吃住一般都在村子裡,這樣也能帶動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他說。

近年來,通過踐行“兩山論”,基諾山鄉以生态價值觀念的改變帶來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當下,北方已是寒風凜冽,但基諾山依然滿山蔥郁,天藍、水清、山綠的優質生态令人神往,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94.01%。

基諾山古稱攸樂山,是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目前全鄉茶園面積有2.84萬畝,茶葉成了村民緻富發展的“香饽饽”。

在大山深處,巴來村委會小普希村民小組是靠茶脫貧、以茶興村的縮影。以前,全村15戶人家幾乎都是建檔立卡戶。

今年12月,記者重訪小普希村,發現牆上的脫貧标語悄然變成了茶葉的廣告畫。村民家門口都挂着一個二維碼,用手機一掃就能看到有幾口人、發展了哪些産業。

山裡人主動打廣告,很是新鮮。“發展産業是關鍵。我們要主動把‘甜到人心裡的好茶’宣傳出去,這兩年政府還引入企業到村裡建設‘半山酒店’,前景讓人期待。”小普希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者掃說。

在巴飄村,新修的環村水泥路幹淨整潔,各家各戶的特色民居前栽種了小花和綠植,宛若一個大花園。

“村容村貌整潔,加上這山山水水,很多遊客慕名而來,現在村裡有3家農家樂、5家民宿,生意都還不錯。”巴飄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車白說。

立足于保護生态,當地幹部群衆在茶園裡、村寨旁、輪歇地裡,因地制宜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珍貴樹種,還大力發展竹筍、大紅菌、野菜等林下經濟。

最近,基諾山鄉通過網絡投票,選出了自己的标識——以“大鼓”和“基”字為主體的圖案,“大山”“河流”和“茶葉”鑲嵌其中,有山、有水、有茶,“鼓”聲陣陣鳴奮進,“基”礎穩穩促發展。

(小标題)“鹽巴不能不吃,工作隊不能沒有”

基諾山巨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邊疆少數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動實踐。在這背後,中國共産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始終不變。

基諾山鄉文化站原站長資切說,上世紀50年代初,雲南省委就派出民族工作隊到基諾山開展工作。

數十年來,從民族工作隊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一批批的工作隊紮根大山,以真心和實幹驅走貧困、實現全面小康,推動了基諾族的跨越發展。

當地群衆說,“鹽巴不能不吃,工作隊不能沒有”。今天,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接過前輩的擔子,和當地幹部群衆并肩奮鬥。

從巴卡村的脫貧攻堅到巴亞村的鄉村振興,“60後”黨員李志華已在基諾山鄉駐村了3個年頭。每到一處,他和隊員們都要因地制宜發展産業。今年,為了帶領巴亞村群衆持續增收,他們在做好茶産業的基礎上,引進了澳洲堅果。

8月份,1800餘株澳洲堅果苗全部種下。“這裡的氣候和土壤都比較适合,過個三五年就能挂果了。”李志華說。

在基諾山鄉,像李志華這樣傾情鄉村振興的工作隊隊員還有10多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把基諾山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讓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在基諾山寨景區,黨員發揮帶頭示範作用,幫助村民在景區開設農家樂、民宿等,還助推當地的手工藝品銷售。

“文化傳承、景區增收、村民緻富,實現了多方共赢。”西雙版納基諾山寨旅遊文化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秦藝說。

在當地黨委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接力奮鬥下,基諾山的新變化越來越多。

2017年以來,全鄉569戶村民的危房改造項目全部驗收完畢,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安居房;

全鄉通行政村公路100%硬化,通組道路硬化率達86.96%。投資1000餘萬元的小黑江大橋在2018年底投入使用,江對岸2個寨子的200多名群衆再也不用走吊橋過江;

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全鄉小學和初中的升學率已達100%,大學生越來越多,教育正托起鄉村振興的希望;

鄉衛生院組建5個家庭醫生團隊,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醫療服務……

神秘基諾,鼓韻茶山。“今後,我們要把基諾山建成生産生活的美好家園、生态秀美的休憩田園、鄉愁漫漫的心靈家園!”王超說。(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