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記》多次提到新鮮荔枝,暴露了作者所在的地理位置,而且荔枝還滲透在《石頭記》内容的很多方面。
《石頭記》的荔枝
《石頭記》作者極力隐藏自己的身份和所在的地理位置,寫了北方特有的炕,給讀者一種錯覺,作者是北方人。但是《石頭記》也有多次寫到床。
《石頭記》作者在南方,另有專文講述。順便舉一個例子。修建大觀園的時候,賈琏采買的物品單子,竹簾四百挂,比布簾多一倍。說明地處溫暖的南方,竹簾比布簾用得多。
《石頭記》中多次提到荔枝,特别是新鮮的荔枝。需要注意鮮荔枝随手可得。
《石頭記》第三回: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
《石頭記》第二十二回,賈母出謎語,猴子身輕站樹梢。打一果名。賈政已知是荔枝。賈政原型徐㭿喜歡蘇轼。蘇轼寫過著名的荔枝詩,日啖荔枝三百顆。
《石頭記》第三十七回:晴雯笑道:「給三姑娘送荔枝去的,還沒送來呢。」襲人道:「家常送東西的家夥也多,巴巴的拿這個去。」晴雯道:「我何嘗不也這樣說。他說這個碟子配上鮮荔枝才好看。」
《石頭記》第三十七回:寶玉聽說,便展開花箋看時,上面寫道:妹探謹啟二兄文幾: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難逢,未忍就卧,漏已三轉,猶徘徊桐檻之下,竟為風露所欺,緻獲采薪之患。昨親勞撫囑,已複遣侍兒問切,兼以鮮荔并真卿墨迹見賜,抑何惠愛之深耶!
中國的荔枝主要産區就是福建、廣東、四川。
《石頭記》作者隻能是福建、廣東、四川這三個地方其中之一的人,才能獲得新鮮的荔枝。
《石頭記》作者如果是貴州人,就一定會大寫特寫仁懷茅台酒、安順波波糖、貴陽豆腐果,哪怕明天就會因此暴露身份被捕。就是忍不住。《石頭記》作者也有忍不住的時候。《石頭記》作者雖然極力隐藏自己的身份和所在的地理位置,但是對于自己所喜愛的家鄉的特産水果荔枝,哪怕冒着暴露的危險,也忍不住要去大力歌頌,一說再說。
徐興公的其他作品《西遊記》、《金瓶梅》也有多次提到荔枝。《西遊記》提到隻有荔枝原産區才能看到的荔枝排芽。《石頭記》、《西遊記》、《金瓶梅》很少或者全部不提北方水果蘋果,當時稱為蘋婆。蘋婆在清朝以後才普遍種植到安徽以南。
啣玉而生
賈寶玉是啣玉而生。
徐興公生于江西贛州南安。江西又稱豫章,豫章、玉章,音近。南安有章江。章、玉,是近義詞。啣玉而生,是指徐興公生在章江邊上。
妙玉原型朱謀㙔《邃古記》金玉篇:水圓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
徐興公生在江西豫章章江邊,章江方折,啣玉而生,起名賈寶玉。徐熥生在福州,閩江圓折,取名賈珠。
賈寶玉佩戴的玉
“寶钗托于掌上,隻見大如雀卵,燦若明霞,瑩潤如酥,五色花紋纏護。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塊頑石的幻相。”
賈寶玉佩戴的玉,形狀是圓形,顔色是紅色。
這塊玉很像是荔枝。
賈寶玉愛紅的毛病
賈寶玉愛紅,經常去舔人家嘴上新塗的胭脂。
徐興公喜歡荔枝,經常吃新鮮的荔枝。
古人經常用“輕紅”來描寫、指代荔枝。薛寶钗原型謝肇淛《小草齋集》贈徐興公五十韻:大白浮桑落,輕紅進荔枝。
賈寶玉愛紅,說的是徐興公愛荔枝。《石頭記》表現為極端、病态的方式。舔胭脂,就是吃新紅。
徐熥、徐興公兄弟關注、重視荔枝。徐熥寫了把荔枝拟人化的《绛囊生傳》、《十八娘外傳》。徐興公寫了《荔枝譜》。
警幻仙子
《石頭記》第五回 遊幻境指迷十二钗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徐興公寫這一回的整體構思來自徐熥寫荔枝的故事《十八娘外傳》。
《十八娘外傳》:閩人東海生者做夢,來到朱戶紅樓。
《石頭記》:那寶玉剛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猶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蕩蕩随了秦氏,至一所在。但見朱欄白石,綠樹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飛塵不到。但見珠簾繡幙,畫棟雕檐,說不盡那光搖朱戶金鋪地,雪照瓊窗玉作宮。
荔枝采摘之後,香氣很快會散發掉。所以隻有在荔枝原産區的,才知道荔枝有香氣。不在荔枝原産區的人,不知道荔枝有香氣。
《十八娘外傳》:生從之入,未及百步,香氣襲人。
《石頭記》:剛至房門,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襲人。但聞一縷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寶玉遂不禁相問。警幻冷笑道:“此香塵世中既無,爾何能知。此系諸名山勝境初生異卉之精,合各種寶林珠樹之油所制,名為‘群芳髓’。”
《十八娘外傳》三姬:既而侍兒報江、周、陳三姬至。江衣綠,周衣紅,陳衣紫,種種妖麗。
《石頭記》四個仙姑:因又請問衆仙姑姓名。一名“癡夢仙姑”,一名“鐘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各道名号不一。
徐熥《十八娘外傳》:明皇既幸蜀,貴妃缢死于馬嵬。十八娘亦歸裡中,居晉安城東報國院,至德三載無疾而終,遂就院旁之隙地瘗焉。萬曆中有東海生者,閩人也,一日出遊東郊,少憩于報國院。晝長假寐,夢至一所,朱戶紅樓,丹檻紫閣,極其壯麗。徘徊間,俄見一雙髻侍兒,紅裙翠袖,揖生而進日:“奉十八娘命,敬邀郎君。”生從之入,未及百步,香氣襲人。行至一室,扁日“扶離别館”。少頃,見綠紗侍兒導一女郎,年可十八九,衣绛绡衣,顔色殊絕,冉冉而至。生進日:“偶因休暇,駕言出遊,既昧平生,敢逢勝果。”女郎日:“妾開元皇帝侍兒也,以江采藏之薦,得幸于上。今歸于閩,以與郎君有夙緣,故相屈耳。”因出金鐘,貯瓊液以酌生。生飲之,甘如醍醐醴酪。酒酣,姬容色轉麗,因歌《菩薩蠻》一阕日:“妾身本是邶琊種,當年曾被君王寵。豔态鬥紅妝,人稱十八娘。绛绡籠玉質,纖手金盤擘。驿路起塵埃,骊山一騎來。”生聞之,愈加歎賞,因請聞開元遺事。姬日:“妾憶在宮中時,正月十五夜,上禦長春殿,張靈光宴,白鹭啭花,黃龍吐水。遣妾撒閩中錦丸于地,令宮人競拾之,多者賞以紅圈,披綠暈衫。又一日,上幸長生殿,奏新曲,未有名,值妾為貴妃稱觞,上大悅,遂以妾名其樂。左右歡呼,聲動山谷。此皆妾之受寵當時,不聞人問者。”生聞之,愈驚駭。既而侍兒報江、周、陳三姬至。江衣綠,周衣紅,陳衣紫,種種妖麗。三姬日:“聞吾娣今日有佳賓,故來相賀。”三姬各集古詩二章。江姬吟日:“百般紅紫鬥芳菲(昌黎),隔水殘霞見畫衣(曹唐)。别有玉杯承露冷,紅妝飛騎向前歸(武元衡)。野人相贈滿筠籠(杜甫),時似開元天寶中(杜牧之)。火樹風來翻绛豔(白傅),樹頭樹尾覓殘紅(王建)。”周姬吟日:“紅樹枝頭日月長,一枝濃豔露凝香。菱花并作新妝面(昌黎),玉碗盛來琥珀光(李白)。綠蘿陰下到山莊,丹粉經年染石床。飽食不須愁内熱(王維),已分甜雪飲瓊漿(司空曙)”。陳姬吟日:“何處橫钗帶小枝(秦韬玉),可憐妖冶正當時(白傅)。曾緣玉貌君王寵(劉得仁),莫比潘家大谷梨(崔興宗)。可愛深紅愛淺紅(杜甫),離離朱實綠叢中(周元範)。不知多少開元事(譚用之),香氣潛來紫陌風(袁不約)”。三姬吟畢,十八娘亦集古句二首雲:“遙指紅樓是妾家(李白),瓊枝日出曬紅紗(白傅)。摘時正帶淩晨露(白傅),應服朝來一片霞(秦系)。曉漱瓊膏冰齒寒(包信),一生長對水晶盤(李義山)。香随翠籠擎初到(昌黎),長得君王帶笑看(李白)”。四姬吟就,十八娘出紅繡鞋一雙贈生,且囑日:“願君以此傳之人間。”既而,江姬出麝囊一函,周姬出真珠一顆,陳姬出紫瓊一枚為贈。生方與别,蘧然驚覺,惟見荔枝垂熟,繁星離離。詢其旁,果有十八娘埭雲。因賦詩日:“骊山一騎紅塵起,七日能行數千裡。丹荔飛來色正新,金盤滿注華清水。花外遙聞百步香,寒冰一片剖羅囊。長生殿上連枝進,太液池樂工初制梨園曲,小部音聲聽不足。佳名新賜荔枝香,左右歡呼動山谷。一聲鼙鼓震漁陽,西幸銮輿道路長。蛾眉宛轉含情死,馬上君王掩面傷。炎方仍進青絲籠,垂涕還思當日寵。丹實猶然貢上方,朱顔久已歸荒蟓。妃子妖魂去渺茫,千秋何處識紅妝。夢中細說前朝事,不及王家十八娘。”
警幻仙子出場的描寫,很像一篇荔枝賦。
“方離柳塢,乍出花房。但行處鳥驚庭樹,将到時影度回廊。仙袂乍飄兮,聞麝蘭之馥郁。荷衣欲動兮,聽環珮之铿锵。靥笑春桃兮,雲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纖腰之楚楚兮,回風舞雪。珠翠之輝輝兮,滿額鵝黃。出沒花間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飛若揚。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語。蓮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羨彼之良質兮,冰清玉潤。慕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愛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鳳翥龍翔。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蘭披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豔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龍遊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應慚西子,實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來自何方。信矣乎,瑤池不二,紫府無雙。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仙醪
賈寶玉飲的仙醪,有可能是指荔枝汁做的酒。
《十八娘外傳》:因出金鐘,貯瓊液以酌生。生飲之,甘如醍醐醴酪。
《石頭記》:寶玉因聞得此酒清香甘冽異乎尋常,又不禁相問。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萬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鳳乳之麴釀成,因名為‘萬豔同杯’。”
謝肇淛《五雜組》:“荔枝汁可作酒,然皆燒酒也。作時酒則甘,而易敗。“
玉官原型宋珏作有:與吳楚友人嘗荔枝酒、荔酒初熟紀事、與周六郎嘗荔枝酒詩、丙寅秋夏寄答程孟陽荔酒歌。
老鼠偷食香芋
《石頭記》老鼠偷食香芋的故事,可能是取材于老鼠偷食荔枝。
徐興公《鳌峰集》小園荔子垂熟山鼠竊食殆半作詩以惡之。
謝肇淛作有:聞興公園荔為山鼠所食慰之。
福建文人普遍喜歡荔枝
福建文人普遍喜歡荔枝,寫了大量的相關詩文。
賈母原型曹學佺家中修建有荔閣。曹學佺作有:荔枝歎、荔陰坐月、平浦驿啖荔枝、清溪驿宰朱某裡人也以荔枝名綠扶包者見饷為此方佳種、橫石驿荔枝絕類閡之中冠喜而賦之、荔枝閣、雨中望隔岸荔枝、石君亭啖荔嘲俞羨長、荔閣初成、荔閣前砌石台成少憩。
秦可兒、賈珠原型徐熥作有關于荔枝的遊戲小說《十八娘外傳》、《绛囊生傳》。
賈迎春原型商梅作有:食荔枝。
史湘雲原型張燮作有:荔枝詞、林德芬饷荔枝漫答二首。
花襲人原型林古度作有:喜鄧道協修荔枝通譜、荔枝歌、思荔閣歌為張元秘題、夢荔枝、還大丘憶荔枝示谏兒、海口翁士幹表侄新饷荔枝于瑞岩歌、邑中買荔枝、劉拂雲饷荔枝二百顆名桂林戲答之、食荔枝思金陵歌、買荔枝不得戲作、荔枝花、大丘嘗新荔枝歌、食荔歌、荔枝詞十首次友人韻用白戰體、張群玉明府送荔枝、陳磐生留食荔枝龔克廣亦摘其先祭酒狀元公墓亭荔至同啖有作、鄭汝交郡丞集客南園摘荔、荔枝雜詠四首、剝荔四詠、答林祖生饋荔枝、荔漿歌、荔枝将盡感賦、别荔枝、詠荔枝回文。
麝月原型陳薦夫《水明樓集》詠荔枝十首。
小紅原型洪士英《福荔品》。
紫鵑原型陳衎作有:為昭妃譜曲妃手剖荔子言謝。
賈赦原型佘翔作有:詠荔枝。
賈琏原型馬欻作有:社有餐荔約客歸病未赴及霍然而郭内諸品盡矣呼奴過江覓之招集賦此、荔枝名偶成、摘樹頭荔枝未熟戲作、廟市狀元香偶見二人六文錢買二顆對啖點頭而去、客中夢荔枝口占、五郎矶舟中啖腌荔枝皮殼青而褪紅、富口七月憶荔枝。
冷子興原型蔣奕芳作有詩《荔枝》、《畫荔枝》。
寶官原型俞安期《曹能始荔閣啖荔子歌》。
玉官原型宋珏作有:讀金陵俞仲髦荔枝辭戲作五十四韻、與吳楚友人嘗荔枝酒、荔酒初熟紀事、與周六郎嘗荔枝酒詩、丙寅秋夏寄答程孟陽荔酒歌、庚戌夏東埔食荔枝寄孟陽四首、辛亥食楓亭荔枝懷孟陽、壬子東埔食荔枝題壁八首、五月甘一夜湖橋食荔枝同周六郎賦、丙寅歸故園啖陳紫雜詩十一首。
芳官原型胡梅《食火山荔枝次王龜齡韻》、《霞村食荔枝再用前韻》、《林伯彥餐霞台食荔枝歌》。
蔣玉函原型屠本畯作有:荔枝紀興二十六首。
鄧慶寀,字道協,原嶽子,閩縣人,有《還山草》、《閩中荔枝通譜》等。
謝肇淛與荔枝
薛寶钗原型謝肇淛特别喜歡荔枝,外出做官沒有荔枝吃,回家就猛吃。
謝肇淛作有詩:積芳亭咬黃香荔枝、食火山荔支次王龜齡韻、再次前韻、得馬季聲書雲園荔蠢損戲柬二首、集鄧道協霧居園啖中冠荔枝時色尚青而酢甚同賦、積芳亭啖蜜紅荔枝分得藥名詩、高景倩木山齋啖中冠荔枝伯孺作水墨側生圖同賦、集高景倩齋頭啖礦玉荔枝賦得漢人名詩、五月晦日避暑芝山寺本宗上人出荔子甘瓜作供同賦十韻、徐興公招集九仙觀避暑啖荔枝賦得回文、六月四日積芳亭啖桂林荔枝分得江字皮粗膜白味不甚佳、六月六日桑玉真宮納涼啖荔枝限衣微晖歸飛五韻、蓮花樓集啖荔枝分得雜言體、馬季聲招集雕龍館各賦荔枝一事分得根、六月十二日買莆田陳家紫一日夜直會城招諸子同賦分得五言古詩得一屋、過芝山寺啖荔枝乘涼至夜、徐興公見惠雙髻荔枝同賦、為玉峰上人題水墨荔枝圖、賦得一騎紅塵妃子笑、初秋二日集蔣子才齋中啖荔枝分得宿名十韻、山枝、七夕積芳亭啖七夕紅荔枝、陳伯孺饷滿林香荔枝同賦柏梁體得蒸字、五月十日初嘗火山荔枝、積芳亭啖瀛洲荔枝同賦八韻得西字、聞興公園荔為山鼠所食慰之。
謝肇淛作有關于荔枝的遊戲小說《江妃傳》。
謝肇淛和王穉登為了荔枝、楊梅誰更好吃,展開争論。“吳中王百谷苦欲以楊梅敵荔支,餘與往返論難數百言。”
謝肇淛《五雜組》多次提到荔枝。如下。
昔人以閩荔枝、蛎房、子魚、紫菜、為四美。
閩大司徒馬恭敏公在山東日,庭中有鶴,雌雄巢于樹杪。無何,生二雛,雌雄常留一守巢,其一還出覓食以為常。時方盛夏,公常命吏卒謹護之。一日,雄者出而不返,旬餘無耗,公歎息,以為遇害。又數日,雛鳴甚急,視之則雄從南方飛來,将至巢,長鳴一聲,有樹一枝墜地,紅實累累。吏人不識,持以白公,視之,則荔枝也。計閩、廣相距五千餘裡,不憚跋涉而遠取之,其愛至矣,及命梯而送之巢中,其雌雄環鳴不已,若感謝雲。
洪武間,出内府所藏桃核示詞臣,核長五寸,廣四寸七分,前刻漢西王母賜漢武桃及宣和殿十字,塗以金。宋學士有蟠桃核賦。宇宙之間,固何所不有?但謂西王母賜漢武者,則誕妄無疑。此必宣和間黃冠僞為之以媚道君者耳。王黼盛時,廣求異物,有以桃核半枚獻者,中容米三四鬥,即此類耳。吾閩荔枝木,有人僞作桃核刻之者,歲久亂真,殆無以辨此,亦不可不知也。
夫子稱松柏後凋,蓋中原之地,無不凋之木也。若江南樹木花卉,淩冬不凋者,多矣。如荔枝、龍目、桂桧、榕栝、山茶之屬,皆經霜逾翠,蓋亦其性耐寒,非南方不寒也。至于蘭、菊、水仙,皆草本萎恭,當隕霜殺菽,萬木黃落之時,而色澤益媚,非性使然耶。
牡丹、芍藥之不入閩,亦如荔枝、龍眼之不過浙也。此二者政足相當。近來閩中好事者多方緻之,一二年間,亦開花如常,但微覺瘦小,過三年不複生,又數年則萎矣。然北方茉莉,經冬即死,而茉莉不絕者,緻之多也。閩人苟不惜赀力,三年一緻之,何患無牡丹哉。
上苑之蘋婆,西涼之蒲萄,吳下之楊梅,美矣。然校之閩中荔枝,猶隔數塵在也。蘋婆如佳婦,蒲萄如美女,楊梅如名妓。荔枝則廣寒中仙子,冰肌玉骨,可愛而不可狎也。
荔枝之味無論,即濃綠枝頭,錦丸累垂,射朝霞,固已麗矣,而奇香撲人,出入懷袖,即殘紅委地,遺芬不散,此豈百果所敢望哉?
荔枝以楓亭為最,核小而香多也;長樂之勝畫,次之,肌豐而味勝也;中觀,又次之,色味俱醇而繁多不絕也。三者之外,人間常見,尚有二十餘種,如桂林金鐘火山之類,品中稱劣矣,然猶足為扶餘天子也。
有鵲卵荔枝,小僅如鵲卵,而味甚甘,核如粟大,間有無核者。又有雞引子,一大者居中,而小者十餘環向之,熟則俱熟,味無差别。
黃香色黃,白蜜色白,江家綠色綠,雙髻生皆并蒂,七夕紅必以七夕方熟,此皆市上所不恒有者也。
荔枝核種者多不活,即活亦須二十年,始合抱結子。閩人皆用劣種樹,去其上梢,接以佳種之枝,間歲即成實矣。龍目亦然。
荔枝、龍目皆以一年長葉,一年結子。如遇結子之年,雨水過多,亦不實,而長枝過年,則蕃滋加倍矣。園中樹欲其高大,遇結蕊之時,即摘去之,如此數年便可尋丈。
果将熟時,專有飛盜;緣枝接樹,矯捷如風。園丁防之,若巨寇然。瞬息不覺,則千萬樹皆被漁獵。名曰夜燕。五月初時,有入市,色斑而味酢者,皆夜燕橐中出也。不獨戕其生,亦且敗其名,可恨莫甚焉。(此果,人未采時,蟲鳥不敢侵,一經盜手,群蠹攻之矣。)
荔支核,性太熱,補陰。人有陰症寒疾者,取七枚,煎湯飲之,汗出便差,亦治疝氣。
楊貴妃生于蜀,故好啖荔支。今蜀中不過重慶數樹,其實,色味俱劣,不堪與閩中作奴。不知骊山下“一騎紅塵”者的從何處來也?滇中沐國府中亦有一樹,每實時,以金半盛三五顆,饷藩臬大吏,受之者以白錢一兩售其從者。鄧汝高學憲在滇日,沐亦緻焉,酢甚,不能下咽,歸語妻孥,一笑而已。
白樂天在忠州時,所言荔支之狀,至于“朵如蒲桃,漿液甘酸”,可知蜀中荔支形味。閩中生者,豈但如蒲桃,又何嘗有些酸味耶?
傳記載:“啖荔支過多内熱,當以蜜漿解之。”閩人日啖數百,不覺熱也,但過多,恐腹膨脹,少以鹹物下之即消矣。
荔支、龍眼不但以味勝,食之亦皆有益于人。蠲渴補髓,通神益智。《列仙傳》雲:“有食荔支而得仙者。而龍眼乾之煎汁為飲,尤養心血,治怔忡不寐健忘諸疾。
人之口食固亦無恒,曹丕稱蒲桃則雲:“甘而不饣冒,脆而不酸。南方有橘,正裂人牙,時有甜耳。”徐君房之答陳昭則雲:“金衣素裹,見苞作貢;向齒自消,良應不及。”則又為橘左袒也。吳中王百谷苦欲以楊梅敵荔支,餘與往返論難數百言,終未以為然也。然生長吳中,未嘗荔支,固宜輕于持論。凡物須眼所見,則泾、渭自分;合以相并,則妍媸自見。
紅雲社
謝肇淛組織了紅雲社。紅雲社的主題是品嘗新鮮的荔枝,并且寫詩。
紅雲社和《石頭記》的海棠社等等幾個詩社非常相似。
紅雲社的成員有:徐興公、本宗上人、馬欻、陳價夫、高景倩、謝肇淛、周千秋、吳雨、鄭邦祥。
馬欻,賈琏原型。
陳價夫,麝月原型陳薦夫的哥哥。
吳雨,徐興公的鄰居。晴雯原型。
鄭邦祥,字孟麐。賈薔原型。麐,十八畫。
紅雲社聚會頻繁,詩歌也寫出各種花樣,限韻、回文、人名詩、藥名詩、宿名詩等等。
謝肇淛《餐荔約》是紅雲社的規章制度,總的大綱。謝肇淛後來又寫了《紅雲續約》。徐興公的《荔會約》則是具體的執行辦法。
謝肇淛《餐荔約》:餘自壬辰離閩,丙午始返,十有五年未獲瞰故園荔子,每一思之,常津津齒咽間也。迨丁未夏無荔,即有一二,僅慰足音,未能果腹。越歲戊申,荔始大有年,而社中諸子鱗次比集,因思晉安此品甲于宇内,幸而生長其地,又幸而十七載始逢其熟也。河清雞俟,發且種種,明年之馬首北矣,可虛此日月乎?于是社中諸子唱為餐荔會,而不佞複條所未盡者如左,以與同志者共守焉:
一、初出市則新香可愛,勿嫌味酸,勿憚價貴,當集同志一瞰,以開勝會之端。
一、政滿市則光景難虛,勿畏性熱,勿憚會頻,當連數日共瞰,以極行樂之緻。
一、将罷市則殘紅可惜,勿厭冷落,勿憚搜尋,當倒筐盡瞰,以成美事之終。
一、譜志記載甚多,會城種類有限,沿街擔負皆園林采拾之餘,村落家藏多耳目罕見之種。迹步所限,終無染指之期;一品未收,已有遺珠之歎。凡我同志,幸悉鄙懷,或奇植異名,傳乘弗載;或家傳手莳,羔雁所遺。毋論遠近,各采數顆,以廣異聞,兼闡幽欝。
一、同志諸子嗜有濃淡,性有豐約,縱勉強破悭于一時,終隐忍生嗔于他日。幹饑失德,雅道衰矣。不佞之約,主不必一人,人不必皆備,或餘勇可賈,連司累日之盟;或百足不僵,共鸠一時之集。憚煩而願去者聽,慕風而來參者許。要以行樂及時,何用枉生畦域?亦恐風景少殺,不無贻笑山林。
一、人皆同心,會主真率。在家少加酒馔一二,以佐笑談:出外遊者唯攜飼茗數具,以防饑渴。蓋簡則攜易,坦則意洽,用約則後會可繼,品少則正味不分。要為側生賞音,非作措大面孔也。
一、聚會既數,功課當嚴。若徒稱雄善啖,則毗隸皆可登壇;縦使濡忍腐毫,即厮養亦嗤上水。今置一簿,搞以自随,每會先記日月、勝地,次列同集姓名,主人分體拈題,坐客即席抽思,雖潤色或需他日,而草創必限尅期。詩不成者,記姓名于簿,以行簿罰,無恃頑化外緻取笑筆端。
一、名園雅會,樂事賞心,雖形骸已盡蠲除,而言語當忌穢雜,或征僻事,或歌古詩,誦人間未見之書,談宇内瑰奇之事。間有雅谑,何妨絕倒。勿言朝廷時政,勿作市裡猥談,勿陰說短長,勿互相攻擊,勿緻為狂态亂恣喧嘅,勿強作解事妄加評品。此雖一時萍蹤,便是千古話柄,無令惠州三百顆擅美當時,更恐王家十八娘見笑地下耳。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荔會約:清異錄雲,劉鋹每年于荔枝熟時設紅雲宴,餘恒想其風緻。吾閩荔子甲于嶺南巴蜀,今歲兩旸時,若荔子蒼頭甚繁,樹梢結果,累累欲紅。自夏至以及中秋,随早晚有佳品。今約諸君作食荔枝會,善啖者許入,不喜食者請勿相溷。先定勝地名品,以告同志。平遠台法雲寺白密二樹,異品也,必先半月向主僧買其樹,熟時往食,本宗上人主之。西禅中觀,甲于城内外,馬恭敏賜葬之所,極繁極美,馬季聲主之。尚幹滿林香,香倍衆品,唯林氏有三五樹,非至親往求不得入城,陳伯孺所居與林氏至近,伯孺主之。磨盤大如雞子,高景倩東山别業有此種,今歲生尤繁盛,景倩主之。鳳崗中冠為為福州第一品,必至其地,始得選食,但路隔一水,非舟楫莫至,謝在杭主之。勝畫出長樂六都,更有一種雞引子亦出六都,同時而出,在杭長樂産也,再主之。綠玉齋前新植一株,楓亭種也,今歲結實不甚多,食畢足以他品,餘主之。楓亭荔子名甲天下,核小香濃,一日一夜,可達會城,色香未變,周喬卿莆人也,主之。桂林一種,味極甘美,淩晨皆于萬壽橋頭貨鬻,間有挑入城者,吳元化、鄭夢麟主之。會隻七八人,太多則語喧。荔約二千顆,太少則不飽。會設清酒、白飰、苦茗,及肴核數器而已。不得沉湎濫觞,混淆腸胃。每會必覓清涼之地,分題賦詩,盡一日之遊,願同志者守之。萬曆戊申夏至日,徐惟起書。
徐興公與荔枝
徐興公作有大量和荔枝相關的詩文。值得注意的是,特别是在寫給外地朋友的作品之中,提到荔枝特别多。徐興公送别已經來過福建的朋友,會提到荔枝,目的是讓這些人加深對荔枝的印象,以後經常想起福建和荔枝。徐興公還以荔枝美味引誘外地來福建。可見徐興公特别喜歡向外地朋友推薦荔枝。這個心态和《石頭記》作者甯肯冒着暴露身份的危險也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寫新鮮荔枝完全一樣。
徐興公關于荔枝重要的作品有《荔枝通譜》、荔枝雜詠四十首、請荔社啟、請荔會啟、荔奴述、荔會約、荔卦等等。其他涉及荔枝的詩文衆多,見文後附錄。
徐興公《鳌峰集》荔枝雜詠四十首小引:譜既成矣,異名奇品,片語單詞,皆所必錄。筆劄之暇,取品目之佳者,各賦一詩,得如幹首,附與卷後,殚其伎倆,未足拟之形容,空贻貂續之譏,不無弩末之愧。萬曆丁酉七月既望。徐火勃興公識。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請荔社啟:鳳崗荔錦,當暑月以垂紅。鳌石松篁,值薰風而奏響。追竹林之高韻,數合七人。踵蓮社之芳蹤,詩吟五字。人生行樂爾,須富貴何時。英雄安在哉,惟良醞可戀。共拼燕賞,毋負鷗盟。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請荔會啟:序屬朱明,荔生丹顆。趂十八娘之妖冶,約三五客以過從。買樹計林,選色香味之奇品。披圖按譜,征黃綠紫之異名。宴續紅雲,避炎歊于六月。詞赓白雪,傳勝事于千秋。凡我同盟,無嫌入社。謹啟。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請避暑會啟:溫風乍至,伏日初長。謹蔔生明之辰,爰修河朔之會。冰盟荔子,有待飛觞。翠閣蓮花,敢徼蹑屐。謹啟。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荔奴述:福州荔枝種類品目最多,而龍眼後于荔枝,古人目之曰奴,謂其殿也。龍眼品目甚寡。一曰寶圓,蓋初種時結實皆小,及至拱把,乃截去枝梢,取寶圓之枝接之。越三四年則結實累然,最大而甘。其核堅黑,大者可重三錢,此最上品也。鄉人買園,種植焙幹,販鬻四方,恒得厚利。次曰野邏,蓋任其自生自結,不由接枝,或大或小,殼頗相類,而肉甚柔爛,核每紅而不黑,焙之則肉薄也。一曰胡椒,亦不繇接枝,結顆極小,殼青而粗,核黑而不紅。鄉人少取入焙,祗供兒童剝啖而已。白露之後俱熟,成朵采摘,又逐顆揉留其蒂。然後經焙,法與焙荔枝同。然一樹之生,有巨細不同。焙幹之後,設稀眼竹篩而篩之。分上中下三等,上者名官篩,其價随高下差次。福郡荔枝多産鳳崗、芹洲諸處,而龍眼則産永南、胪峰諸處,荔枝龍眼不共園而種也。荔樹極高大,經數百年,老幹光潤。龍眼之幹頗粗,如松之有龍鱗。葉雖與荔相似,遠而望之,曆曆可辨矣。予家在鳌峰之麓,有龍眼四株,經百餘年,皆野邏種。予搆屋其下,顔曰荔奴軒。客有諷予曰,何不截去枝梢,而接以寶圓,尚亦有利哉?予笑曰,吾之所取于荔奴者,愛其年久有美蔭。暑則蔽日乘其涼,寒則蔽風受其燠。且枝幹槎枒糾結,可以娛玩。根株盤屈輪囷,可以安坐。初不計其結實之大小,享其利為有德也。客慙而退。惟是荔枝品目雖殊,而風韻自。龍眼一味甘和,無色香奪目,殊乏佳緻。是以古今人賦荔枝者數千萬言,譜之又譜,不一而足。至于龍眼殆寥寥無覩焉。何以故?婢作夫人态,終不能及,目之為奴,宜忍受之。予之以荔奴名軒者,其亦思狂狷之意乎。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荔卦:離,利貞,亨。自求口實。 彖曰:離也者,明也。柔在内,而剛得中止,而麗乎明,中正以觀天下。離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木上有火,離。君子以果行育德。初九,天地變化,草木蕃。 象曰:草木蕃,品物鹹章也。 六二,黃離元吉。 象曰:黃離元吉,中未變也。 九三,贲于丘園,美在其中,于食有福。象曰:贲于丘園,其文蔚也。美在其中,惟其時物也。 九四,以宮人寵,用拯馬壯,若号,一握為笑。象曰:以宮人寵,尚口乃窮也。用拯馬壯,積中不敗也。一握為笑,内喜之也。 六五,公用享于天子,大車以載,吉。 象曰:公用享于天子,承天寵也。大車以載,中以為實也。上九,碩果不食,有隕自天。 象曰:碩果不食,何可久也。有隕自天,承虛筐也。
附錄
徐興公涉及荔枝的詩文。
徐興公《鳌峰集》小園荔子垂熟山鼠竊食殆半作詩以惡之、五月十日在杭積芳亭初食火山荔枝、五月十七日同伯孺在杭食中冠荔枝、十九日積芳亭食早紅分得藥名體、五月廿九日高景倩齋中食鑛玉荔子賦得東漢人名詩、謝在杭買莆田陳家紫一日夜直扺會城同諸子集積芳亭分得送字、饷馬季聲勝畫荔枝、題邊文進荔枝鹦鹉、再食火山荔枝同用王梅溪韻、再次王梅溪前韻、六月七日過在杭積芳亭适伯孺送方山滿林香至分得鐘字、六月初九日高景倩招集蓮花樓食荔分得短歌行、七月二日蔣子良齋中荔會分得宿名、七月十二日柯古初度招集陸楂館出荔子饷客玉生為作延壽紅圖即席題贈、六月四日鏡瀾閣食桂林荔枝、謝在杭亭上見小龜食殘荔賦之、五月晦日芝山寺避暑本宗上人以瓜荔作供同賦十韻、 十三日鄭孟麟招集玉皇閣荔會分得數名詩、五月念一日集高景倩木山齋食荔枝伯孺作水墨荔枝圖各賦、念三日蔣子良宅食荔鲎作、六月三日集惟秦伯孺在杭喬卿性沖景倩元化孟麟本宗諸子九仙觀避暑食荔分得回文、六月六日集鼇峰玉真院限韻、六月初八日食鵲卵荔枝賦詠、詠荔枝膜馬季聲雕龍館分賦、六月十四日過芝山寺噉荔枝乗涼至夜、六月十五夜過法海寺荔陰坐月分賦、六月十六日積芳亭噉黃香荔枝、六月十七日饋在杭雙䯻荔枝同詠、賦得一騎紅塵妃子笑、答贈曹介人孝廉以閩遊雜記綠榕篇荔枝小乗見寄、七夕積芳亭啖七夕紅荔枝、題畫荔枝贈慧淵上人、匡雲上人遊閩兩載閩中荔子飽啖不足乃圖其像攜歸欲驕客之未到閩中者予為戲題一絕上人何以解嘲、減字木蘭花-勝畫荔枝。
建溪驿送能始之留都:同煎菩蕾香,共飡荔枝熟。
壽黃鄰初郡伯:海頭獻壽擎桃實,座上延年進荔枝。
胡白叔向未相識持王德操書來訪因談王百谷沈穉鹹沈從先先後物故不無山陽之感因寄林若撫再用前韻:晴日山前荔子香,涼風湖面荷花動。
送張公魯歸甬東:别曲歌楊柳,行裝載荔香。
高賢祠落成屠田叔以詩見贻答贈一首:不用蘋蘩薦,吾鄕産荔丹。
夏日高景倩直社鄭湘潭竹園避暑分得八齊:古荔幾株秀,修篁千個齊。
送彭興祖還吳:荔枝餐欲盡,歸卧百花洲。
題祭酒嶺林氏田家屋壁:山空松子響,門靜荔奴幽。
遊鼓山泛舟出瓊河宿陳氏池館:荔陰青繞榻,松色密當關。
夏日赴華林寺供逢匡山性淳上人:伊蒲虔設馔,香荔競饕餐。
送喻宣仲:荔子餐難盡,蒲帆挂若飛。
送張孺願之漳州:銷盡旅愁山市酒,綠尊時對荔枝紅。
送人之蒼梧:四月火山丹荔熟,輕紅能似故園無。
過林逸人故居:花飛古路松枝老,葉滿閑庭荔子秋。
宣城梅景靈拜丹徒博士未幾以憂去位千裡遊閩于其歸也贈之以詩兼寄令叔季豹令弟禹金子馬:苜蓿未餐京口綠,荔枝先擘海頭丹。
送張令之羅浮:縣門不用栽桃李,榕葉青青荔子香。
得陳女翔惠州書并新詩見寄:客衣乍暖裁蕉布,旅食先秋進荔支。
送程士元還新都:思鄕正值菖蒲節,作客空孤荔子秋。
洛陽橋谒宋蔡忠惠公祠觀造橋碑:郊野尚留棠樹綠,歲時猶薦荔枝紅。
送程伯昭歸新安:莫道閩中空作客,飽餐六月荔枝紅。
訪陳道育明府兼慰其䘮内:官舍烏啼蕉葉暗,訟庭吏散荔陰濃。
送林肩吾還吳兼寄令郞若撫:折殘兩岸楊枝綠,餐盡三山荔子紅。
題吳元化磊老山房:磊老碧岩當屋後,荔奴靑葉蔭窗前。
上甘子開參藩:官舍午陰榕葉碧,訟庭晝靜荔枝香。
檇李朱季長匆匆見訪即别走筆送之:三千客路悲萍梗,十八娘紅憶荔枝。
尋宿猿洞觀宋賢題刻:荔枝樹死洞門塞,行到此中生慘凄。
宿越山庵:古荔垂陰添暮色,亂松飛翠間晴岚。
送張集虛之程鄕:飽餐荔子紅雲熟,夢覺芭蕉夜雨涼。
四明虞公普見訪有贈:炎天荔子他鄕夢,曉渡桃花故國情。
贈胡紹進明府:日噉荔枝同故國,栖遲應待賜環期。
漳州歸抵溫陵同何穉孝餘可著碩彥白集蘇弘家園林時弘家新擢符卿分得州字:丹荔香生三伏雨,刺桐花老一庭秋。
五虎山下口占:丹荔繞村當伏暑,黃雲蔽野屬豐年。
送沈伯敬還吳因懷其尊人從先亡友:伏暑飽餐丹殼荔,秋風遙憶紫絲莼。
贈蔣都運:閑庭曉滴榕陰翠,卧閣晴垂荔子丹。
三日同叔嘉仲芳集趙子含齋中次韻:荔子紅雲遊徼外,杏花微雨憶江南。
送陳畫史之九鯉:詩壁苔生摩積翠,畫圖荔熟寫輕紅。
送張集虛之新喻應劉明府之招:研田多獲不愁荒,荔子丹時别故鄉。
送林羽侯之東粵:南行吊古經祠廟,丹荔先羞陸大夫。
送匡雲上人還廬山:千顆到來餐绛荔,一巢歸去結雲松。
鄭吉甫解鎮逺令左遷還家有贈:當戶忌栽蘭淺翠,到家歡擘荔輕紅。
送叔度入粵:一騎荔隂叢裡過,輕紅無數壓枝低。
再送叔度:蠻雨灑林垂绛荔,瘴雲蒸野起黃茅。
别林異卿:荔子難消鄕國暑,蘼蕪猶送客衣春。
甯陽病起述懷:回思故裡吾廬好,半榻淸陰荔葉齊。
出南州康侯王孫将遊吳賦此為别:歸客鄉心懷荔子,王孫離恨繞蘼蕪。
送李子述還四明因寄令兄子敏:忽思堂北榮萱草,不待閩南熟荔枝。
泰和曾堯臣持其尊人端甫書見訪兼示百法明門論注龍灣文草賦贈:客越正當桑乍綠,遊閩偏值荔初紅。
送吳光卿令柳城:下車謾補虞衡志,先向羅池薦荔丹。
夏日田園雜興十二首:朱夏園林日正長,筠籠摘下荔枝香。
送王右仲擢涪州刺史:荔枝昔重涪江種,可似閩中色味不?
聞僧祺見訪贻尊人隐鱗先生詩集匆匆别歸賦送世延:歸尋渡口桃花豔,來飽閩中荔子紅。
壽趙父母代七月廿六日:延年荔子三山實,耀日桃花兩邑春。
晉陵華長白見訪贻閩遊注香草亭稿并舅氏鄒彥吉先生集把臂未幾忽動歸思賦此奉送兼寄吳中趙靈均按名白滋:到值荔枝紅海上,歸當香草綠亭前。
上貢二山參伯:奉使曾經丹荔壤,分藩新治紫薇司。
寄王德操:安能飛至鼇峰畔,存沒論交荔子前。
合餞陳元者于兼葭堂次元者韻:春雨暗催榆莢冷,暖風甯待荔枝香。
送熊夷唐郡伯改調還新昌士達:荔子輕紅辭海國,桃花新漲泛鄱湖。
吳中顧君藥吳伯明見訪匆匆為别賦此奉送:淺黛忽攀楊柳色,輕紅不待荔枝秋。
劉魚公招同文仲吉柴吉民飲陳京兆山園之客羲堂薄暮移席呼丈亭白璧雲鸾二妓侑觞分得詞字:半簾暝色交榕葉,五月炎蒸熟荔枝。
四明水月上人至閩購木重興觀堂予其歸也贈之以詩:書殘千葉芭蕉綠,餐盡三山荔子紅。
曹能始捐赀助予構書樓顔曰宛羽取宛委羽陵藏書之義落成日感而答謝:舊種荔奴争掩映,新分竹祖待扶疏。好風入枕鐘聲近,斜月當窗荔影疏。
同肇複過華林金佛殿看梅心和心一談齋:枝橫石磴參扶荔,片落齋盤雜野蔬。
姚公路見訪匆匆别歸慈溪賦此送之兼訂重來之約:紅蕉丹荔如攢錦,更望重來續舊盟。
答邵肇複送别之作次韻:枝頭荔子紅如錦,待我相尋日扣關。
訪商孟和山居時初自嶺南歸見示南詩二卷:屋後翠濤松葉響,樓前紅錦荔枝香。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萬印角閩遊草序:閩故在海濵,山川風景,大類建武,不足誇诩。惟是丹荔黃柑,江瑤蛎房,可供口腹。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與曹能始:惟和囊中攜《荔枝譜》想已經目,乞為改削,筆硯之暇,能序數言于首乎?若鄙陋不足辱大方家為玄晏,則不敢請耳。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又與黃見庭廣文:拙稿本不足當巨觀,前以舊刻《紅雨樓集》并《荔枝通譜》請政。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寄屠田叔:文五丈彥實八兄約今年入閩訪觀察公,須趂荔枝熟時,惟毋負此諾,并乞緻意。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寄陳南嶽:讀《灌園草木志》,群芳之盛,幾于上林。惟是十八娘荔枝乃以閩王少女得名,雲自廣來,殊非實錄。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寄江伯通:敝閩山有武夷,産有荔枝海錯,馬石父母能為地主,兄翁得無遊閩之興乎?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寄毛惺存:計台兄粵返至閩,當在夏杪,荔子熟時,愚父子爾時亦在家中拱候,作平原十日飲也。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寄楊南仲:公郎徂暑入閩,正值荔枝初熟,既已飽啖,又發之聲詩,甚為十八娘增價矣。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寄汪然明:方今荔子正丹,可以饷客。願少淹留,弟夏至還家,猶可作平原十日歡也。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答李赤存:敝閩雖稱荒僻,而山水頗擅幽奇。海錯荔香,亦堪适口。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答池直夫:《說郛》刻在杭州張君遂辰之家。張與弟善,又自輯國朝小說續之,如弟之《荔支譜》、《蜂經》、《茗談》等一冊者,亦附其内。荔譜附覽,所梓皆如此式也。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寄楊亦劉:《荔枝通譜》,弟僅存此部,乞發付小孫收下尤荷。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答江仲譽:三山荔子垂丹,日坐松陰中,剝三百顆,如餐绛雪。敬勅十八娘,候江郎之丈屢也。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寄顧世卿:閩中為仁兄舊遊之地,雖海濱荒僻,不足辱高賢枉駕。然黃柑丹荔,頗堪悅口。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答張夢澤:然不腆閩都,山有武夷九鯉,産有丹荔黃柑。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答樊山圖:荔子丹時,敬候命駕。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答鄧道協參軍:《荔枝譜》未有新印者,今以舊藏一部附去。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寄劍津:想脂車當在初秋時,候鳳崗荔子正熟,弟尚及預紅雲之宴也。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複張夢澤使君:惟是閩山閩水,夙稱瑰奇。且丹荔黃柑,江瑤西施舌擅美海濱,台翁得無意乎?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寄葛震甫司理:閩雖僻在海濱,而山有武夷九鯉,果有丹荔黃柑,海錯有江珧柱、西施舌。山水可供登陟,物産可佐盤餐。星轺所至,差不落莫。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寄潘緻虛羽士:何日縮地功成,視閩海如一躅,重入三山,餐丹荔黃柑之為快乎?
徐興公《紅雨樓文集》《雪峰寺志》生植論:雪峰厥土高寒,荔子輕紅,地不宜植。
徐熥《绛囊生傳》:绛囊生者,名丹,别字太白。其先祝融氏,以火德王,都南離。子孫累累,散處閩越南粵巴蜀間,遂以離為姓。生其苗裔也。生少有異質,顔如渥丹,肌肉豐瑩,性複甘美。雖中若刻核,而外多模棱,未嘗有所譏剌。間有督過生者,任其指摘,生但頹然垂首而已。與人交一膜之内,洞見肺腑。故見者莫不津津。漢初時,天子求海國異才。南粵王尉佗以生入貢。十裡一置,五裡一堠,得達京師。武帝獵于上林,問生于司馬相如。相如曰:其才在盧郞、楊子間。甚稱上旨。相如故蜀産,雅習生,乃以盧楊并稱,時論屈之。元鼎六年,帝建離官,處生其中。生素長南方,北地苦寒,雖沾渥恩,顔色枯瘁。一旦,以計自脫。守吏坐誅者數十人。生毎歲朝京師,所過有司供具甚費。臨武長唐羌謂生縻濫廪祿,以甘腴陷人主,無益于大。官請罷之,上可其奏。生既落職,遂學玉液還丹之術,衣朱衣,肘後常系绛囊,貯金莖露,往來于七閩兩廣夔梓之地。人皆稱為绛囊生雲。唐天寶中,楊貴妃聞其名,欲緻之。時生方結廬于蜀之涪州,許擁傳上谒。生以一騎馳至,顔色自若。妃朝見沉香亭,見生豐姿姣豔,甚憐愛之,勅宮人以金盤,注華淸池水,賜浴其中。膚如凝脂,芳香逼人。貴妃大笑,謂生非紅塵中物,賜绯一襲,常乘朱輪出入禁中。然生以還丹術得幸,故廷議肅然。丞相曲江張九齡作賦贈生,名益顯。其後祿山陷京師,車駕幸蜀。生亦遁去。襄陽人杜甫,避難蜀中,其所吟詠多及生。元和中,少傅白居易出守南賓,時與生為臭味交。以生美容止,命工史繪像,為詩贊之,未嘗一惜齒牙。生族類既繁,而閩中尤盛。宋端明殿學士蔡襄為作譜牒,敍其本枝奕葉甚詳。南豐曾鞏,知福州,為生修實錄,以為有邁種之德。生有側生女,第十八娘者,容色殊絕,與閩王審知少女以紅妝相豔,貌與生肖。生晚得道,常挾黃頭奴,号旁挺者,先後婆娑于林薮間。其後大丹既成,遺棄軀殼,屍解以去,不知所終。太史公曰:餘讀列仙傳及仙人本草,皆稱生能蠲渴補髓,有功于人,非虛語也。黃巢之亂,幾膏斧锧,以老媪抱泣,卒全其天年。幸矣。端明迄今五百餘載,譜牒缺略。然子孫在閩中,以朱紫起家者不可勝數。語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吾于生亦雲。
參考資料:
董運來《荔枝譜》,南海出版社,2010。
範宜如:荔枝書寫與武夷地景:以謝肇淛、徐熥、徐火勃為考察對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