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唐朝李治之死

唐朝李治之死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16 16:01:30

大多數喜歡中醫的人都有廣泛的閱讀史,除了專業相關的書籍外,也涉及各個學科。我作為一個小郎中,閑暇之時亦拿出書架上的經史子集稍加閱讀,從書中汲取智慧。人們常說學中醫需要悟性,而這份靈感則多來源于深厚的臨床功底,加上豐富的生活經驗,因為中醫來源于自然,來源于生活,超脫自然,脫離生活必然不能成為一個好中醫。

唐朝李治之死(美國總統華盛頓的放血治療)1

今日無事,讀一讀中國盛唐的史書,在《新唐書·則天武皇後傳篇》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治療活動“帝頭眩不能視,侍醫張文仲、秦鳴鶴曰:"風上逆,砭頭血可愈。"後内幸帝殆,得自專,怒曰:"是可斬,帝體甯刺血處邪?"醫頓首請命。帝曰:"醫議疾,烏可罪?且吾眩不可堪,聽為之!"醫一再刺,帝曰:"吾目明矣!"言未畢,後簾中再拜謝,曰:"天賜我師!"身負缯寶以賜”,果然在的頭頂針刺放血後,病立愈”。

這是一則關于放血療法的醫案記載,醫案中涉及到了唐高宗李治,這則醫案出現在正史之中,可信度是極高的。唐高宗李治突然生病,視物模糊,張文仲等診脈過後認為是肝火生風,類似于現在的高血壓急症,但具體是什麼病名現在亦不可考。兩位侍醫決定頭部放血,将肝熱排出體外,經過兩次放血治療之後,高宗李治馬上就痊愈了。

唐朝李治之死(美國總統華盛頓的放血治療)2

放血療法在世界各地的醫學實踐中均有應用,中醫将放血療法發揮到了極緻,理論與實踐均達到了高峰。早在幾千年前,在中醫經典《黃帝内經》中就對放血療法做了一定的論述。《黃帝内經》中提出“菀陳則除之”,“菀陳”者就是在體内停留過久的瘀血,這種即沒有作用,又能導緻疾病的産物可以使用放血的療法治療。

在《素問·離合真邪論篇》中指出“疾出以去盛血,而複其真氣”,可知《内經》中認為放血治病的機理就是通過祛除病血,祛邪以複正。

這使得我又想起《神醫喜來樂》的開篇,喜來樂治療藥材商陳皮,一根銀針刺向舌下,瘀血噴出,陳皮起死回生。這是因為瘀血阻滞了心髒的經脈,心竅閉塞不通,神機失用,因此陳皮人事不省。喜來樂有膽有識,雖然是電視劇但卻來源于扁鵲治虢國太子的療法。

何以放血而人事清?刺舌下絡出血,打開了氣血通道,邪氣有了出路,順着血流而排出體外。寒熱邪氣閉阻靈機,本不能外出,但得出血,正氣奮力驅之,邪氣自然不能侵害。此乃中醫治病之大道,但凡邪氣入侵,須知汗吐下三法,方能驅邪氣于外。西醫但知殺菌消毒,辟戰場于人身,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西醫治之病亦愈而人亦衰,東方醫學善因勢利導,此其智慧之處。

唐朝李治之死(美國總統華盛頓的放血治療)3

這時又有人便提出異議,1799年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因持續不緩解的喉嚨痛接受了放血療法,根據研究統計,華盛頓先後共放血近2500 mL血液,現在可以推測華盛頓死于失血性休克。不是放血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嗎?怎麼華盛頓先生反而死于放血治療?

《黃帝内經·營衛生會》中記載“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于此,故獨得行于經隧”,血是滋養人體的精微物質,作用十分重要。過多的血液被放出,用什麼滋養人體,而且血是氣的載體,血脫則氣跟随而出,氣血皆亡失,人無氣血怎能獨存。

同樣的放血療法,西方傳統醫學肆意而為,不論疾病的寒熱虛實,都用放血的療法,以至于病人因為血容量驟減而出現症狀的暫時掩蓋。西方傳統醫學缺少了對疾病的思辨,一種方法治療所有人。例如頭暈眼花,其證則紛繁多樣,以有虛有實,有寒有熱,屬熱者、實者則可以少量放血,屬虛則補尚不及,怎能再以放血治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