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餘秋雨
主播丨圖 圖
01 年輕人要不要讀書?
我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山村,這兒的人都不識字,媽媽從外面來了,她是這兒第一個識字的人。
此後辦起了識字班、學校,學校有個圖書室,書不多,老師定下一個苛刻的制度,要寫100個毛筆小楷才可借得一本書。
讀書使人認識了外面的世界,現在我們家鄉的人已經很富裕。
有人認為一個人的成功是靠社會關系、機遇、方向的正确選擇等等,我認為都是次要的。
我覺得,很多時候是一個人偶然看到的幾本書,從這些書裡面的某些地方獲得了力量,從而把他拉出了平庸。隻要跨過山坡,人生就不一樣了。
02 努力讀第一流的書
讀書的橫向并不最重要,縱向才是重要的。
所謂橫向就是指各個專業,理工農醫等;所謂縱向就是指梯度,所謂的一、二、三流。各學科的最高等級都是合在一起的。
像愛因斯坦去世前,有人問他感到最遺憾的是什麼?他說的不是再也不能研究相對論了,而是說再也不能欣賞莫紮特了。
從事什麼專業并不重要,關鍵是要找最高等級,要尋找“山頂”,“山頂”也許永遠不會到達,但光輝會一直照耀着你!
03 看和自己有緣分的書
有人認為自己出生的地界、國家等等會決定自己的喜好。
其實是錯誤的,出身并不決定你和什麼有緣分,也就是和誰有同構關系。文學無國界,文學是不等同于社會學的天域。
比如,安徒生是丹麥人,丹麥語也是一個小語種,但世界上很多人都喜歡他的作品。
所以,你可能喜歡歐美的、日本的作家,也可能喜歡非洲的。
在閱讀中尋找和自己有同構關系的書,其實,也是在尋找自我。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一個人如果在青年時期就開始平庸,那麼今後要擺脫平庸就十分困難。
何謂平庸?平庸是一種被動而又功利的謀生态度。
平庸者什麼也不缺少,隻是無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類曆史的厚重、終極道義的神聖、生命涵義的豐富。
而他們失去的這一切,光憑一個人有限的人生經曆是無法獲得的,因此平庸的隊伍總是相當龐大。
黃山谷說過:“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這就是平庸的寫照。
黃山谷認為要擺脫平庸,就要“用古今澆灌”。
隻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号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着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
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幾十年光陰,居然能馳騁古今,經天緯地,這種奇迹的産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于閱讀。
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後再來匆匆彌補就有點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時就進入。
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産生偏差,誤以為是出身、财富、文憑、機運使有的人超乎一般,
其實曆盡滄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質量,生命的質量需要鍛鑄,閱讀是鍛鑄的重要一環。
動 聽
作者:餘秋雨,中國當代作家、學者,代表作有《文化苦旅》《中國文脈》《山河之書》等。
主播丨圖圖
愛好:配音、讀文
聲音也是有溫度的
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
就拉到文末點個“在看”吧~
往期推薦
▪願疫情早日過去,日子平淡幸福
▪一年又一年,且行且珍惜
▪想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世界再大,不如有人等你回家
▪餘生,做一個有趣的人
▪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寡思
▪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風雨人生路,多備幾把傘
▪善待慢慢老去的自己
▪父親是山河歲月,母親是一紙流年
▪我喜歡,這樣的生活
▪時間撲面而來,一切終将釋懷
▪人為什麼要努力?這是我見過最真實的答案
▪梁實秋:舊
▪忙了一輩子,什麼屬于你?
▪與人之間,最長久的關系
▪人生路上,請善待自己
▪愛自己的四句悄悄話
▪不打擾,是“相互成全”
▪一慢一靜一閑心,一山一水一浮生
▪我會是那個被裁掉的人嗎?
▪你如期歸來,這才是離别的意義
編輯 | 徐德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