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蘭州是國内最宜居的城市,沒有之一。
所謂“宜居”,無關經濟、城建等高大上指标,而主要關乎生活、氣候等小環境。現代人過多地關注GDP等數據,那些數字與你一個老百姓何幹?但是反過來,宜居之城也應有起點,否則單純談論環境清淨幽絕,有誰能比得上那些深山老林的避世之所?考慮我等俗人對教育、醫療、購物、交通等民生設施的依賴,宜居之城應是省會或一線城市,底線是二線城市。再往下數,醫療、交通等硬件就要大打折扣了。以上述标準,蘭州完全可以脫穎而出,勇奪宜居之城的桂冠。下面,讓我從一個百姓的角度,來為你分析一下蘭州的宜居之處。
一是溫度。近年來流行一種說法,即海拔在1000至1800米的城市才能符合“冬暖夏涼”的标準。蘭州海拔1500米,正好處于這個區間。以我在蘭州二十年的居住經曆,單以氣候而論,在省會城市裡可謂無出其右。此地溫度四季平緩,溫和均衡,冬季時不過零下十度左右,夏季不過零上三十度左右,十分宜人。特别是今年夏天,整天聽到新聞中播報某地又突破四十度,某地又創曆史最高溫度紀錄,總之似乎整個中華大地都在燃燒。每當此時,如果我正在早晨上班路上,我都會下意識把薄夾克衫的拉鍊稍稍拉高一點,如果我已晚上回家,我都會惬意地躺平,蓋好棉被安然入睡。不是拉仇恨啊不是拉仇恨,就在本周一,我居然因為晚上沒關窗戶,雙腳露出被外而凍醒,你說說這是什麼世道?!
當然,這一點不少城市也能達标,比如昆明。我曾在昆明生活半年,其地也是高原城市,陽光強烈明媚,氣溫涼爽舒适,但昆明的缺點在于海拔稍高,當時我不過二十出頭,正是身強體健的時候,打了場籃球居然會感到肺内灼燒,氣息不暢。
西部類似城市還有西甯,那裡海拔更高,缺氧狀況更加明顯,我每次去都要二三天才能适應。再往西北,涼快的城市還有烏魯木齊,但鳥市不足在于冬季寒冷且時間太長,平均要到零下二十度左右,從每年十月中下旬,一直持續到來年五月,如此嚴寒漫長的冬季,人們隻能蝸居室内,可行的運動項目隻剩喝酒和麻将,很難談得上宜居。
二是氣候。這裡我重點說說濕度。對西北而言,濕度基本是個可以忽略的話題,既無回潮天,也無梅雨季,家裡的濕度計常年停在35%左右,衣服洗完基本一夜即幹,運動完片刻身上也幹爽依舊。直到我去武漢上大學,才真正意識到濕度的可畏可怖。那一次我乘火車自西北高原俯沖而下,一路吃着火鍋唱着歌,到了西安,撲進車廂的空氣已是濕熱難當,于是火鍋自然吃不成了;再到過了長江來到漢口,天氣在熱之外加上潮濕的加持,體内熱氣無法散發,我感到自己正從内到外慢慢變熟,歌聲最終也變成了呻吟。
當然,氣候包容多項因素,遠遠不止于濕度,但以我在南方苟活幾年的經驗,如果沒有濕度,其實溫度也算不了什麼,畢竟國内的高溫之最不在南方,而在吐魯番。在那裡,即使火焰山的金箍棒顯示溫度已到60度,隻要找個蔭涼之處,兩瓶礦泉水下肚,自然感到清涼舒爽,不由感慨當年大聖走得太急,滅火後居然連葡萄也沒吃上兩口。
火焰山金箍棒溫度計
三是風物。蘭州雖地處黃土高原,但黃河浩蕩穿城而過,并不缺水,可謂得天獨厚。近年還引進了黑河水,飲用水品質國内排名第一。此外物産豐富,飲食繁多,民風淳樸,白蘭瓜、白鳳桃、牛肉面等等大名在外,每年短短十幾天沙塵天氣,隻能是暇不掩瑜。特别是蘭州曆史上就是一座邊防塞城,各色人物民族雜居交融,包容性極強,可以說是我見過最不排外的城市。在這裡不管你操什麼方言,信什麼宗教,是什麼民族,都能被平等以對,絕無“外地人”之感。
今天的蘭州已經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高樓林立,商業繁榮,可以滿足你對城市的所有渴望,與此同時又物價平和,内卷不盛,競争不象大城市一樣激烈,“既有城市命而無城市病”,難道還不宜居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