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篇《我在美國看痔瘡》的文章刷屏朋友圈……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在美國訪學的心外科醫生,因為痔瘡發作,“感覺就像有人往我菊花那裡抹了一把老幹媽,還是最辣的那種”,隻好去急診就醫,親身體會了美國的醫療制度。
完善的就醫流程、轉診制度,醫院分工細緻,電子化程度高,醫務人員态度友善……這些都是極好的!
然鵝,作者去醫院待了 2 天,他發現“一個小小的痔瘡,竟然需要……6個醫生來看”,最後隻是開了點止痛藥?
最悲劇的是,這6位來看過作者的醫生,幾乎每位都做過一個動作:把手指伸進肛門轉一圈,“每伸進去一次,我都感覺有人把老幹媽給我捅進去了,捅完之後我路都走不動了”。
他們“爆”的不是“菊花”——
而是升級版“蓮霧”啊!想想就疼!
為什麼幾乎每個醫生看痔瘡都要做這個動作呢?多大仇?
咳咳,各位小夥伴先别急着發出殺豬般的笑聲。這個動作叫做直腸指檢,它對于排查腸癌是很重要的!
痔瘡必須要做指檢?
俗話說“十男九痔”,可見痔瘡的發生率之高。
痔瘡實際上位于肛門和直腸部位腫脹的靜脈,臨床表現是大便時有鮮血,或有腫塊從肛門脫出。
對便血患者進行肛門指檢是非常必要并行之有效的檢驗方法!
直腸指檢,也叫肛診,是醫生用一根手指伸進患者肛門進行觸摸,不需任何輔助設備。醫生會根據手可觸及到的各種異物,如較硬、不移動的結節狀腫塊,或帶蒂、可移動的息肉樣腫物等來判斷是否癌變。
有的小夥伴可能會問,痔瘡怎麼和癌症搭上關系了呢?
藥娃表示,“痔”與“癌”,有時候隻是“做不做指檢”那一念之差!
痔瘡當然對身體不會有太嚴重的損害,但臨床中有不少直腸癌在痔瘡的“掩護”下不斷“生長壯大”,直至發生明顯梗阻症狀才确診的病例。
在我國,大腸癌當中直腸癌比較多,而直腸癌裡,中低位的又比較多,有70%~80%通過指檢就能摸到。
很多患者以為自己患的是痔瘡,喜歡從藥店購買一些外用藥膏自治,耽誤了治療。體檢的時候,又因為“難為情”“嫌麻煩”“怕疼”,跳過了直腸指檢。
這樣一來,發現患有直腸癌時,大部分已是中晚期,這就非常可惜了!
這幾類症狀要及時檢查
結腸癌和直腸癌的常見症狀如下:
直腸出血或便中帶血;
深色便;
大便習慣的改變,如腹瀉、便秘或大便變細,持續數日以上;
有一種大便排完又想排的感覺;
腹痛;
意外的體重減輕。
直腸癌不可怕,可怕的是誤診太多。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應該馬上就醫,進行直腸指檢,及早找到病因。
此外,也不能忽視遺傳因素。較之正常家庭,通常直腸癌患者的下一代患癌危險性增加2~3倍。有相關家族遺傳史的小夥伴,一定要定期排查。
“異常情況”是啥樣的?
直腸指檢這麼重要,但人家還是羞羞,能不能自己檢查呢?
首先,自“爆”深度不夠;其次,就算摸到了你也不知道是什麼,專業的檢查還是留給醫生吧!
不過,藥娃可以告訴你們,“菊花”變成啥樣,算是“異常情況”……
一般來講,成人食指長度是7~7.5厘米,如果采用恰當體位,并增加腹壓,醫生可摸到11~12厘米長,但受限于醫生手指的長度,對于直腸上端的腫瘤難以觸碰到。
用手指由肛門伸入觸之,如果觸碰到腸内有凸起的小粒則可能為痔瘡;
如果是有菜花硬塊或邊緣隆起中央凹陷的潰瘍,或者合并腸腔狹窄,且檢查後,指套上沾有血液、膿液和黏液者,則要高度懷疑直腸癌。
如果直腸指檢已确診,就必須要做腸鏡檢查。通過腸鏡檢查,醫生可以初步診斷腫瘤性質,同時采集腫瘤标本進行病理分析。
藥娃溫馨提示:
小到息肉、痔瘡,大到癌症等疾病,都可以通過直腸指檢發現。
另外,通過直腸指檢,男性可觸到前列腺,幫助發現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癌。女性可以發現子宮頸腫瘤、附件腫瘤或炎症等。
40歲以上人群,最好定期前往醫院進行直腸指檢。
雖然總被調侃成“爆菊”,但直腸指檢,還是個嚴肅的事!
作為一枚從不回頭看帥哥醫生的“真漢子”,你做好準備了麼?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