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我記憶中的年味兒就是從這一首小小的民謠開啟的,而當年教我傳唱的姥姥如今已不在了,但是這份記憶、這濃濃的年味兒、這對于年對于家對于情感的傳承卻深深的烙印在我心裡,烙印在我的靈魂之上。
小的時候等啊盼啊就是期待着過年,那個年代過年就意味年夜飯的大餐,漂亮的新衣,還有就是象征祝福的壓歲錢。對于普通的中國家庭來說,“過年”是我們一年當中最隆重的日子,為了這一天不遠萬裡的遊子們都紛紛返家,隻為那一刻的團圓;年夜飯桌上的推杯換盞,與家人傾訴的是一年來的苦辣酸甜;阖家守歲等待新年鐘聲的敲響,共同企盼的是新的一年美好光景,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中國年。
每個家庭為了自家的中國年往往從小年就要開始準備,用當下很火的詞來講就叫作儀式感,“有儀式感的長假才叫過年,其它的都是黃金周”。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這天,在這一天家人就要開始打掃房間,供奉竈王爺爺,當然必不可少的是每個人都要在這一天吃上一塊竈糖,是為了應節氣。
記得姥姥還在的時候,在忙碌的小年兒這一天,一邊陪着她忙裡忙外,一邊聽着姥姥講述着關于小年兒的來曆:
話說在天上衆多星君當中有這麼一位竈王老爺,負責管理各家的竈火,自竈神産生之日起,他是玉皇大帝派駐各家的監察大員,是一家之長,負責監督一家老小的善惡功過,定期上報天庭,因而得到一般老百姓的頂禮膜拜。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竈王老爺便會返回天庭向玉帝報告每家一年的情況,他們是否認真勞作、是否懶惰荒廢農事、是否家庭和睦人丁興旺等等,火紅之家會得到賞賜,反之則會得到處罰。所以在小年兒這天家家都要在廚房為竈王爺擺上供品,供上好吃好喝的,這就是所謂的祭竈,祭竈時必不可少的就是由麥芽糖制成的竈糖,祈求竈王老爺享用竈糖之後,在玉帝面前不再惡言惡語,多說些好話以求得來年能夠風調雨順,日子和心順遂。
這便是兒時我關于姥姥關于年的記憶的一部分,質樸的國人質樸的情感,一份糖塊一份心意,隻為家人平安隻為家庭興旺,千百年來我們都是這想簡單的盼望着、傳承着,所以我們重視親人、重視親情、重視回家、重視過年。
如今雖然姥姥已經不在了,可是對年對家對人的情感卻沒有慢慢地消散。反而随着每一年的年關将至,對于過年愈加的看重和敬畏,在我們的小家關于年味兒年俗的講述也依然保留,隻是講述雙方換成了我的母親和孩子,故事未變傳承未變,過年也未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