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嘴長舌短成語

嘴長舌短成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4 11:49:57

嘴長舌短成語?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嘴長舌短成語?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嘴長舌短成語(菜菜成語一葉障目)1

嘴長舌短成語

成語】:一葉障目

【解釋】:意思是一片葉子擋在眼前會讓人看不到外面的廣闊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處】:三國魏邯鄲淳撰《笑林》

楚國有一個人,家境貧寒,窮困潦倒。他讀了《淮南子》,看到書上有這樣的記載:螳螂在捕蟬時用樹葉遮住自己的身體,其它小昆蟲就看不見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樹葉)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體。他十分高興,于是跑到一棵樹下擡頭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蟬時用來遮蔽自己的樹葉。偶然發現了,就伸手摘下來。不料失手,那片樹葉竟飄落地下。樹下原本就有落葉,(混在一起)再也無法辨認。于是,他索性将落葉全部掃起,收了足足有幾鬥回家。抱回家後,他一片一片地輪番拿樹葉來遮住自己的眼睛,問他妻子:"你還能看見我嗎?"開始,妻子一直說:"能看見。"後來,折騰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煩,便騙他說:"看不見了!"這人一聽心裡暗暗大喜,急忙将選出的樹葉揣在懷裡,跑到街上去。到了鬧市,他舉着樹葉,旁若無人,當面拿别人的東西。結果被官府差吏當場抓住,押送縣衙。縣官審問他的時候,他老老實實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縣官聽了大笑不止,沒治罪就把他放了。

故事警示我們要看清事物的全貌,還不能盲目輕信、盲目崇拜,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和驗證,以謙虛謹慎的态度予以看待。

【成語】:掩耳盜鈴

【解釋】: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鈴铛,以為自己聽不見,别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着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裡偷鐘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有的人對自己不利,或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态度,以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鐘"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采取閉目塞聽的态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苦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