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最常用的是什麼類型的分組

最常用的是什麼類型的分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5 07:38:09

随機對照試驗可以得到較為可靠的證據,在預防醫學研究和臨床醫學研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人體試驗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受試對象的特征(如年齡、性别、是否服藥、是否有運動習慣等等)常成為研究過程中的混雜因素,對研究結果産生重要影響。

因此,通常我們會采用随機分組的方法,将可能幹擾試驗結果的混雜因素較均勻地分配至不同研究組,使得組間基線情況均衡、減少混雜偏倚,以期得到比較真實的試驗研究結果。

相信大家已經聽了很多次随機對照研究了,但是對于怎麼個随機分組、怎麼個分配隐藏法兒是不是不太了解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

科研貓公衆号後台對話框發送期刊名稱(支持縮寫、簡寫),即可查詢期刊最新影響因子、近5年IF和發文量、期刊預警、分區等~

1.随機化

随機:通常有兩種用途,一種是随機抽樣,另一種是随機分組(随機化)。

最常用的是什麼類型的分組(聽倦了的随機分組)1

随機分組:每位研究對象被分配到實驗組或對照組的機會相等,而不受研究者或受試者的主觀願望或客觀因素所影響。分組後要求組間基線特征基本均衡、組間研究對象人數基本相等、組間重要協變量均衡(重要協變量指與主要評價指标具有較強相關關系的因子)。

01.簡單随機化

簡單随機化(Simple Randomization):也稱為完全随機化,指以個體為單位将研究對象按照設定的比例(如1:1、1:2,或不加限制)分配到不同的組中。

常用方法:是利用随機數字表或随機排列表,也可以用抽簽或者抛硬币等方法;

适用條件:在研究例數較少、總體中個體差異較小時,采用此法。

缺點:在受試者例數較少時,由于随機誤差難以保證組間受試者例數的均衡,各組例數可能會出現不平衡現象。有研究表明,當總例數為100時,每組剛好50例的概率僅為8%。

例1:某研究計劃入組100例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分别使用試驗藥物和安慰劑,比較其治療效果。如何實現随機化分組?

  • 事先拟定100個研究對象序号;
  • 産生随機數字(此處用随機數字表法)
  • 規定随機數字為奇數的研究對象分到A組,偶數分到B組;
  • 規定A組使用試驗藥物,B組使用安慰劑;
  • 留存随機分配方案的文件(部分分組結果見下表)。

最常用的是什麼類型的分組(聽倦了的随機分組)2

2.區組随機化

區組随機化(Block Randomization):根據受試者的某些特征,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受試者歸入同一個區組,然後對同一個區組内的受試者實施随機化分組的方法,稱為區組随機化。

簡單理解為是指将符合納排标準的研究對象分成若幹個區組,就像一列火車中幾個容納一定數量乘客的車廂;然後将每一個車廂(區組)内部的受試者按一定的分配比例(通常是1∶1)随機分配到各比較組。即每個車廂中有一半的研究對象進入試驗組,另一半的研究對象進入對照組。

最常用的是什麼類型的分組(聽倦了的随機分組)3

應用條件:當研究對象人數較少,而影響試驗結果的因素又較多,簡單随機化不易使兩組具有較好的可比性時,可采用區組随機化。

區組長度:一個區組研究對象的數量。區組長度至少是研究組數的2倍,建議區組長度設置為4-10。區組大小亦可不固定,如随機選取區組大小4和6或6和8。區組随機化時,要先設定區組長度。

優點:①平衡了人組時間對受試者特征的影響,保證了組間均衡性;②相對于完全随機設計,盡可能地保證了兩組人數的一緻,兩組間人數的最大差異為區組大小的一半;③相對于完全随機設計, 因提高了區組内個體的同質性,而提高了檢驗效能。

缺點: 分組帶有一定的可預見性,尤其是在開發試驗中。如第3個受試者看到前2個受試者均分配至B組,則知道自己将分配至A組。為減少這種預見性,可采用不固定區組大小的策略(區組大小4 、6 混用) , 但這會增加實際操作的困難。

例2.以納入40個研究對象為例,幹預組:20名,對照組20名。

  • 設定區組長度:4;
  • 研究對象排列方式:4個研究對象可以有6種排列方式;
  • 區組随機排列:每次随機從數字1-6中抽取一個數字,加入第一個抽中的随機數字為3,與之相對應的排列方式為:ABBA,那麼研究對象前4個(編号1、2、3、4)的入組情況為1=A、2=B、3=B、4=A。
  • 重複此過程直至收集到預先規定的受試者數。
  • 按照區組随機化過程如圖所示。

最常用的是什麼類型的分組(聽倦了的随機分組)4

3.分層随機化

簡單随機化可以使兩組的基線特征可比,但可能會在個别關鍵因素間有差别。簡單随機化後如果某些關鍵因素(腫瘤的病理類型和分期等影響病人的預後的關鍵因素)在各組間的分布差異較大,則會影響到對藥物效果的評價,可以使用分層随機化。

分層随機化(Stratified Randomization):首先要根據研究對象某些重要的臨床特征或危險因素分層(如年齡、性别、病情、疾病分期等);然後在每一層内進行簡單随機分組;最後分别合并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注意:①多中心随機對照試驗中,一般先按照中心分層,再在各中心内随機分組;②各中心内,可考慮再按照某些重要協變量分層。各層内可采用區組随機化,保證該中心的試驗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的數量相等。這樣整個研究的分組方案就是分層區組随機化。③分層因素不宜過多,否則個别亞組内的研究對象數量将很少甚至沒有。此時,可采用動态随機化。

例3.某研究計劃納入1000例研究對象。研究者認為不同性别和年齡之間,疾病預後的差别較大。

  • 将研究對象先按性别分組;
  • 再在男性和女性中,按照年齡分組。
  • 随機分組方案流程圖如下。

最常用的是什麼類型的分組(聽倦了的随機分組)5

2.分組隐匿

分組隐匿(Allocation Concealment):可以解釋為一種防止随機分組方案提前解密的方法。它是随機分組的必要條件,沒有進行分組隐匿,不能起到避免選擇偏倚的作用。它可以解釋為一種防止随機分組方案提前解密的方法。

常見隐匿方法:有信封法、中心随機法等。中心随機法适用于大型多中心研究;信封法适用于單中心小樣本的臨床研究。

例4(信封法):在例1簡單随機化分組中,我們已經設計好随機序列。然後,采用随機信封法進行分組隐匿。将每個分組方案裝入一個不透光的信封,采用按順序編碼、不透光、密封的信封,信封外寫上編碼,密封好交給研究者。待所有對象進入研究後,将調查對象編号,再打開相應編号的信封,按照信封的方式進行幹預。這樣就可以說做到了分組隐匿。

最常用的是什麼類型的分組(聽倦了的随機分組)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