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農網】
熱辣的七月,一場甘霖澆散了連日的暑氣,雨後缭繞的雲霧襯得坐落在臨滄市滄源縣阿佤山巅的糯掌烤房群宛如仙境。
“今年烤出來的煙好好,這回我們樂隊的音響不消愁喽!”說話這人名叫紮主,是滄源縣勐角鄉糯掌村的一名烤煙種植戶,一個地地道道的拉祜族漢子。此時他正和妻子、妹妹看着手中剛從烤房中取下來的金黃色煙葉,滿臉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滄源縣是一個以佤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紮主所在的糯掌村便是一個傳統的拉祜族村寨,至今已繁衍了400餘年。拉祜族曆史上“重自由,輕遷徙”,生産狀況長期處于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産方式,經濟發展一直處于較為落後的水平。2016年在政府脫貧攻堅政策的引導下,開始種植烤煙,如今已成為村民脫貧緻富的主要經濟來源。
“我家種烤煙已經6年了,可以說我家的房子就是靠種烤煙蓋起來的咯。”紮主指了指身後的二層小樓,自豪地說道。“2017年我家蓋房子貸了十幾萬,我是相當着急。出去打了一年工,工資倒也不低,但是外邊消費高,一年到頭也剩不下多大點。過年回來一算,還沒有我媳婦在家種煙,剛好聽說煙站在搞土地流轉我就回來了,包了十幾畝地,才兩年就把貸款還清了......”
紮主一家“黃金葉”喜獲豐收。武雪燕 攝
滄源縣自2018年開始緻力于打造河南中煙“黃金葉”高端原料專屬煙區,高等級煙葉進入河南中煙最高端品牌“天葉”的原料配方。通過核心煙區土地流轉、專業化烘烤、培養職業煙農、智慧化種煙等模式,助煙農戶均增收3.5萬餘元,成為農民增收、地方财政增加的重要渠道,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産業。
一枝一葉總關情。點滴積累中,村民們的日子從好起來變成了富起來,生活的富足之餘,村民們也開始追求起了精神上的富足。拉祜族自古以來能歌善舞,用音樂和舞蹈記錄民族代代相傳的曆史和文化。在紮主的牽頭下,村裡喜愛歌舞的人組起了一支五人的小樂隊,每逢節日都在村裡的文化廣場演上一演,得到一衆村民拍手叫好。
漸漸地,樂隊在附近村落也有了名氣,随着同好者的不斷加入,隊伍逐步壯大起來,他們給自己起了個響亮的名字——拉祜傳奇。除傳統的蘆笙、小三弦外,吉他、貝斯等現代樂器也融入了進來,每周固定一天在村裡的活動室點起火塘載歌載舞,歌唱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拉祜傳奇”樂隊圍坐在火塘邊歡樂歌唱。武雪燕 攝
“我們拉祜族離不開火塘,在拉祜族人的心靈深處,家族的興旺、族人的平安、生活的富足都和火種息息相關隻要火塘不熄滅,生活就有希望。”火塘邊的紮主笑着說。
“這幾年烤煙種一季,荷蘭豆種一季,比以前種玉米、水稻賺錢多了!”樂隊另一名成員紮努說道。手裡的餘錢多了,發展樂隊的思路也多了,為更好地弘揚拉祜族傳統文化,樂隊為傳統樂器配上了拾音器,定制了一套音響,讓傳統樂器“插上電”。“這兩年因為疫情摸你黑狂歡節、新米節都不得過,聽說今年新米節要辦呢,到時候煙賣完把音響一買,我們要好好排個節目去新米節上表演一下,展示我們拉祜族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邊疆人民好,社會主義好,家家戶戶種煙草,種好煙草摘窮帽。黨的光輝照邊疆,拉祜人民心向黨。黃金煙葉能緻富,拉祜人民心歡樂......”樸實的歌詞,悠揚的曲調唱盡了拉祜人民對黨的惠農政策的感謝以及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作者:武雪燕
本文來自【中國農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