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為了幫助兒子準備課堂上的精彩兩分鐘,我忽然想起來小時候聽來的一首歌謠,因為頗有趣味,所以至今還記得。
吃牛奶,喝面包,夾着火車上皮包;東西街,南北走,出門看見人咬狗;拿起狗來砸磚頭,又怕磚頭咬我手。
這歌謠的趣味在于把自然界的某些規律,或者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颠倒過來,内容上看起來很荒誕,但充滿了想象的張力,所以也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面這個颠倒歌是規律或現象的颠倒,而有些則隻是文字的颠倒,就給人帶來很多趣味。由此,我想到了讀過的一些“回文”。
比如,曾經有這麼一個對聯的上聯,要征一個下聯。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有這麼幾個下聯我覺得對得比較有意思。
京北輸油管油輸北京
黃山落葉松葉落山黃
香山碧雲寺雲碧山香
海南護衛艦衛護南海
還讀到這麼一則有趣的小故事: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鑒于有人在辦公區随地小便,就信手寫下了一條勸誡性标語“不可随處小便”,讓秘書貼出去。誰料,因為于右任是書法大家,其字風神潇灑,是不可多得的墨寶。
有人把這告示從牆上揭下來,動用剪刀、漿糊,拼接整合成了如下全新的六字箴言:
小處不可随便
“不可随處小便”隻是一個告示,一個提醒,而文字稍稍一颠倒,變成“小處不可随便”,則讀出了新的意思,簡直可以當作為人生格言來品味了。
可以與此相媲美的是印在茶杯或者茶壺上的五個字:
可以清心也
把這五個字等距離印在茶杯上,無論從哪個字讀起來,都有值得揣摩的意思,一邊品茶,一邊轉動茶杯,内心中慢慢吟誦,實在是妙不可言。
可以清心也
以清心也可
清心也可以
心也可以清
也可以清心
不隻是對聯或者一句話可以颠倒着文字來玩,也有很多詩歌可以颠倒着來讀,有很多各種形式的回文詩。
比如,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這樣一首傳說是蘇轼所作的賞花詩。
賞花歸去馬如飛,
去馬如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
醒時已暮賞花歸。
隻有十四個字,卻因為回環往複的原因,組成了一首28個字的詩。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回文詩,但讀起來不如這一首那麼順暢,有更多的文字遊戲的意味在裡面了。
某日,讀到一篇《禦制戒石銘》。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所謂禦制,當然是皇帝的手筆,據考證,這16個字是從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皇帝孟昶為了整饬吏治所作的《頒令箴》中節選出來的。
宋滅蜀後,宋太宗鑒于前後蜀政治腐敗、不戰而敗的曆史教訓,将《頒令箴》縮寫為4句16字。
這16個字就是《戒石銘》,于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頒示天下,至南宋紹興二年(1132)高宗又把詩人黃庭堅書寫的這一祖訓,頒于各府州縣刻石立于大堂前。
明太祖朱元璋進一步明令立于甬道中,并建亭保護,故有“戒石亭”之稱。清人後因出入不便,改為牌坊,稱為“戒石坊”,以進出熟規,銘記不忘。
這16個字的意思是:為官者的薪俸是人民的血汗錢,對下要欺負百姓容易,但想欺騙上天是很難的。
封建帝王把這16個字刻在石頭上,昭告天下,目的是想要提醒各級官吏要秉公辦事,若徇私枉法,天理不容。
這十六個字刻在石頭上是這樣的:
古書上的文字應該從上到下,從右往左來讀,石碑上的文字當然也應該如此。但那日,我忽然按照現代的習慣,從右往左讀了一下這16個字,忽然讀出了一些新的意味。
上天難欺,下民易虐,民膏民脂,爾俸爾祿。
什麼新的意味?不可說!不可說!
能說的隻有一句,有一些東西還是不要颠倒的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