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在自然界中是以遊離狀态存在的天然物,到現在為止不能人工合成。按金的來源不同和是否經過冶煉提純分為生金熟金。生金亦稱天然金、慌金、原金,顧名思義,是指沒有經過融化提煉的黃金;熟金則是以生金為對象進行冶煉提純後的産物稱熟金。
生金的來源一般是礦金(或稱岩金、脈礦金)、砂金兩類。礦金也稱合質金,産于金礦岩石中,大都随地下湧出的熱漿通過岩石縫隙而沉澱積成,常與石英夾在岩石的縫隙中,金礦石經過開采、粉碎、精選,大顆粒可以直接回收,小顆粒的可以水銀抓取,肉眼難見的需要冶煉。礦金大多與其他金屬伴生,除非黃金外還有銀、鉑、鋅等金屬。在其他金屬未提出之前成為合質金。金礦石按其中混雜的其他金屬或費金屬成分、比例,劃分為不同的品位,品位的高低,決定着開發價值和效益。
砂金,往往富集河流底層低窪地帶,與砂石泥土混雜一起,經過淘洗重選出的黃金。砂金起源于礦山,當金礦石裸露地表經過長期風吹雨打,岩石風化崩裂,金便脫離礦脈伴随泥沙順水而下,通過地球重力和金的自然比重沉積在砂石中,在河流底層或砂石下面沉積為含金層,從而形成砂金礦床。砂金特點是顆粒大小不一,大的如豆,小的如細砂,形狀各異,顔色因原礦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為赤黃色、八成為淡黃色,七成為青黃色。
生金經過冶煉、提純後稱為熟金,熟金一般純度較高,密度較大,可以用于工業原料或飾品生産之用。常見的有金條、金塊、金錠和各種不同飾品、器皿、金币以及工業用的金絲、片、闆等,都是純度較高的熟金,熟金由于用處不同,所以成色不一,或者沒有提純,而隻融化未提純,或者提純不夠,形成成色高低不一的黃金。人們習慣上根據成色高低分為純金、赤金、色金三種。按含金量不同分為青色金、混色金、K金。
黃金經過提純後達到相當高的純度金成為純金,一般指達到99.6以上稱為黃金。赤金和純金意思相近,但在不同場合其标準有所不同。國際市場出售的黃金,成色達到99.6%成為赤金。而境内至今一般99.2-99.6.%
混色金是指黃金内除含白銀外,還有其他銅、鋅、鉛、鐵等金屬,根據所含金屬種類和數量不同可分為小混金、大混金、青銅大混金、含鉛大混金等。
K金是按一定的比例添加銀、銅的黃金,一般來說K金含銀比列越多,色澤越青;含銅比例大,則色澤為紫紅。在我國曆代直到1982年之前,都是按每K含金量415%的标準計算,即24K金純度為99.6%。1982年後與國際标準統一,以每K含金量為4.166%作為标準,據此計算,24K金的純度接近9999%。俗話說金無赤足,嚴格來講24K金是不存在的,根據國際标準GB11887規定,首飾貴金屬純度為“4166%乘K數,24K含金量不低于9999%”,俗稱千足金,但在2015年中國規定稱為足金,取消千足金以及忽悠人的名稱”萬足金。
産自黑龍江省地區的麸皮金
産自雲南地區高成色9.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