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心血虛的表現有哪些症狀

心血虛的表現有哪些症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4 06:52:04

心血虛的表現有哪些症狀?【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四百五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心血虛的表現有哪些症狀?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心血虛的表現有哪些症狀(心血虛的人什麼樣)1

心血虛的表現有哪些症狀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四百五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

“帝曰:臟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

聽衆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黃帝内經·素問·六節藏象論篇第九》,我們先看原文∶“帝曰:髒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這段話我們先通篇解釋一下,再把一些細節跟大家分享。

黃帝問,人體的内髒功能所表現于外的現象是怎樣的,叫做髒象何如?髒是什麼意思,髒就是指的藏居于内,象就是形見于外,連在一起就是藏象。古代的藏跟藏起來的藏是一個字,就相當于我們所說的髒腑的髒。王冰注解∶“象,謂所見于外,可閱者也”,象是代表着形象,就是外在的表現。髒指的就是内髒,或者是藏于内的,合在一起就是人體内髒的功能所表現為外在的現象是如何的,這是黃帝問的問題。岐伯回答∶“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他說心是生命的根本,智慧變化的起源,神之變就是神明、智慧、思想,它的起源叫“神之變”。

“其華在面”這句話好理解,就是它的榮華是顯露在面部的。“其充在血脈”,它的功用主要是充實于血脈,也就是心主血。“為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陽中之太陽是什麼意思呢?第一個陽,就是陽中之的這個陽指的是部位,我們所謂的胸,胸為陽,腹為陰,心和肺在哪裡呢?在胸腔,所以都是陽中之太陽、陽中之太陰。腎、肝這些在腹中,所以腎就是陰中之少陰,肝是陰中之少陽。(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都在腹腔,但是功能是怎麼樣呢?是名曰器,器就是儲藏水谷的。第二個是太陽,太陽指的是什麼呢?以五髒劃分陰陽,就分太、少、至三種,當然屬于經絡學說當中的六經也是相對應的。陽中之太陽指的是心,陽髒中的陽髒,所以是太陽。肺指的是太陰,我們下節課就會學到,陽中之太陰屬于肺,手太陰肺經,手太陽小腸經,是這麼來分的。

“通于夏氣”,以時令來講,與夏季相應。我們知道心主火,屬于五行當中的火,火是通于夏氣的。肺是通于金氣,肺屬金,所以通于秋氣。腎屬水,通于冬氣。肝屬木,通于春氣。脾屬于土,通于長夏,就是夏季和秋季中間交界的時間叫長夏。這就帶着大家把這段話給通下來。

接下來再看每一個細節,需要進行解釋。第一個關鍵點是“生之本,神之變也”。張介賓在《類經·髒象類》裡面注解∶“心為君主而屬陽,陽主生,萬物系之以存亡,故曰生之本。心藏神,神明由之以變化,故曰神之變”,心藏神,神明由此而産生變化,就叫做神之變,心為君主屬陽,君主之官,萬物生焉,君主主陽,能生萬物,萬物賴此以存亡,因此是生之本,我們之前學過《金匮真言論》裡邊所講的“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所有五髒當中心為主,統領其他四髒。但是誰從中斡旋呢?是脾土。每一個髒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素問集注·卷二》裡邊講∶“心主血,中焦受氣取汁,化赤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于此,故為生身之本。心藏神而應變萬事,故曰神之變也”,意思心是主血的,血從哪來呢?《黃帝内經》講∶“中焦受氣取汁,化赤而為血,以奉生身”。心主火,中焦主土,火生土,土又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中焦把水谷精微吸收之後,通過心火的功能再受氣取汁,化赤而為血,赤是紅色,心再把它變化成血,變成血之後再供養到全身去,這個非常重要,所以叫做“莫貴于此,故為生身之本”。這就是《素問集注》,張志聰的理解。

講到這裡先插一句,我們在門診上尤其治療心血虛的患者,心血虛什麼表現,說着話就沒勁了,睡眠也不好,多夢,臉色蒼白,這就是心血虛。心血虛既有神明上的表現,就是覺得心神不安定,總是慌慌的。同時也有能量上的改變,就是乏力,臉色蒼白,還有物質上的改變,就是臉色蒼白,手腳冰涼,這都是心血虛,血液循環的不好。這樣的患者怎麼治?這時候很多人說直接補心血就行了。

大家注意,要是發現心血虛的人,直接用四物湯來補血,效果怎麼樣呢?效果不行。為什麼不行呢?因為缺乏中焦的氣,滋了陰之後,雖然臉色稍微紅點,但是渾身還是沒勁,還是怕冷,還是能量不夠。能量不夠怎麼辦?得補氣,尤其是補中焦,中焦的氣足了之後才能變生為血,這是一個前後的因果關系。

古代的名方歸脾湯,為什麼用人參、白術、大棗、生姜、甘草等等?為什麼先補中焦脾胃,同時還用黃芪來補氣,來推動氣血的運行。在這基礎之上,用龍眼肉來補心血,還同時安神,用酸棗仁、茯神,這樣心血才能安定,才能補上來,氣血才能源源不斷的供養到心,心血才能補足,這就是臨床,所以我們學《黃帝内經》,讀了這段話之後一定要跟臨床要對應起來,臨床上的很多情況就能立刻聯想到。所以叫做“中焦受氣取汁,化赤而為血,以奉生身”,這就是心主血。

為什麼叫做“生之本,神之變也”。“生之本”什麼意思?張志聰解釋,後面一段叫做“心藏神,而應變萬物,故曰神之變”,解釋神之變是什麼意思?他說∶“心藏神,而應變萬事”是對的。跟張介賓所講的“心藏神,神明由之以變化,故曰神之變”,其實都是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闡述同樣一個問題。心有了神之後才能應變萬事,心要是沒有神怎麼應變,沒有應變方法。

心血虛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稍微遇上點事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很容易受到驚吓,很容易六神無主,手足無措。稍微有一點外界刺激都受不了,我們遇到的一些臨床上的患者,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年紀比較大的氣血都衰了的,衰弱的這些老年人,遇到點事就容易手足無措,心裡惴惴不安,這就是心血虛。

心血虛了之後,血和氣無法滋養心神,心神就無法甯定,無法甯定之後神就不足,就應變不了萬物,就容易惶惶不安,總是聯想一些壞事。比如小孩晚回家,就想是不是在路上出事了,甚至會腦補是不是被壞人綁架了等等,這其實根本就不存在,但是他自己就會吓唬自己。電話一響心裡就一哆嗦。看到電視劇裡邊的一些不好的情節也會心慌,這其實就是心血虛,用中藥也好,用養生的方法也好,還是食療方法,把心血補足了,這方面的症狀就會減輕,某種意義上也是身體五髒虛弱的一種表現。

所以我們學《黃帝内經》就知道,五髒藏神是跟精神相關的,心藏神,肺藏魄,腎藏志,肝藏魂,脾藏意。每一個髒出問題精神上都會有相應的變化和症狀。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怎麼樣?隻用語言安慰是不行的,得調理五髒,五髒調理好了之這些情況就會消失。(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四百五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産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