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9 12:45:21

導語:在養育孩子時,為人父母的都希望能夠培養一個内在有安全感,外在勇于探索世界的孩子。而在養育的過程當中,卻經常會碰到孩子各種躊躇不前、焦慮不安、拉着父母嘟囔着要陪伴的情況。孩子是缺乏安全感嗎?我們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看不見也摸不着,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成為孩子内在的“安全基地”,幫助孩子更自信的與他人和社會互動呢?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1

孩子真的缺乏安全感嗎?警惕不同階段的安全感誤區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曆人生的各種裡程碑。随着孩子經曆的生活體驗越來越豐富,各種各樣的“安全感困惑”撲面而來:

a.6-9個月,原來還好好的,現在一看到陌生人就哭?

b.15-18個月,為什麼孩子成了黏着爸爸媽媽的“狗皮膏藥”?

d.2歲,孩子不去主動争取,做什麼事都要爸爸媽媽陪?

e.3歲上幼兒園,孩子卻一直撕心裂肺的哭喊着“我要回家”?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2

孩子是缺乏安全感嗎?

孩子經曆着各種各樣的苦惱與不安,這些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嗎?看到别的孩子落落大方的與其他人社交,很多的父母不禁焦慮起來。

其實仔細琢磨琢磨,孩子的這些表現,并非完全是缺乏安全感,而是孩子正在經曆認知和身心發展的階段變化。

比如說,孩子的“陌生人焦慮”,是因為他的認知發展到達了一個新的裡程碑,是孩子自我保護、辨别父母與陌生人的标志。這種焦慮在孩子1歲之後自然就消失了,并非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黏着父母,做什麼事都要家長陪,是因為孩子和父母建立起了親密的依戀關系。他把爸爸媽媽定義為“安全基地”,隻要孩子看到家人在,他就感覺到安心,可以放心做事情。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3

親密的依戀關系帶給孩子安全感

心裡被愛滋養的孩子,過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孩子反而會更加大膽的和社會互動了。在他的内心,已經建立起了一座強大的“安全堡壘“,支持他跨出自己步伐,更自信的與世界和他人交流互動。

什麼是安全感?你家的孩子有安全感嗎?

安全感看不見也摸不着,父母又該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真正的缺乏安全感呢?

  • 四種依戀關系,判斷你家的孩子是否有安全感

說到安全感,我們必須溯源到孩子從小和父母生活中形成的依戀關系。依附理論的鼻祖,最早是由約翰鮑比(John Bowlby)提出來的。他提出:

孩子一出生就會去依賴身邊重要的人(通常是媽媽),以此來保護自己、生存下來。他會發展出一套自我和外在互動的方式來探索世界,并學習用更有效的方式參與社會關系。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4

可以依賴父母是安全感的來源

關于鮑比的依附理論,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進行了進一步的實驗進行驗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陌生人情景實驗”了。

1.來自安斯沃斯“陌生人情景實驗”的啟示。

安斯沃斯将孩子和媽媽們帶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屋子裡有許多的玩具。孩子和媽媽互動一段時間之後,媽媽離開,一位陌生人進來。實驗者通過根據觀察媽媽離開後又回來的情況,将孩子的不同反應分為了四種依戀類型。這個實驗對現在我們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仍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a.安全型依戀的寶寶,擁有安全感的内在基石。

在媽媽離開後,孩子會哭泣,但是和媽媽重聚後會很快的平靜下來(安全基地回來了)。這類型的寶寶安全感最高,因為孩子和媽媽表現出一種穩定的關系。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5

有安全感的孩子和父母有良好的依戀關系

我觀察到身邊許多注重親子關系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很喜歡和爸爸媽媽呆在一起,并且對成人的照料也表現出信任。即使與家人分開,也可以自己獨處一段時間,而不會感覺被抛棄,這就是内心安全感慢慢的表現。

b.焦慮矛盾型依戀的孩子,隻有飄忽不定的安全感。

這類型的孩子在媽媽回來之後表現出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想和媽媽親熱,另外一方面在媽媽擁抱的時候又會出現情緒上的抵抗,甚至有些小孩會打媽媽。

我身邊就有一個朋友是這樣的孩子,每次媽媽離開,回家後心裡很高興,同時對媽媽之前的離開又很生氣。朋友總是說:這個孩子太難安撫了!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6

焦慮矛盾型依戀的孩子很難安撫

安全感飄忽不定的孩子,主要是因為父母照顧孩子的時候,做法經常前後不一緻導緻的。比如說照料人脾氣陰晴不定,今天心情好,孩子做這件事是可以的;但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又不允許孩子做。因此,孩子的行為就會出現前後矛盾,因為他需要得到安全感的反複确認。

c.回避型依戀的孩子,是冷漠的自我保護者。

還有一些孩子,父母離開他們也不會有任何焦慮的反應,好像有沒有父母的陪伴都沒有關系。父母回來了,也不會去抱媽媽,而是一直沉浸在自己玩玩具的世界。

有些父母覺得很輕松:“看,我家的孩子多麼有安全感啊!我走了也不會哭鬧,這太好了!”

然而事實是這樣嗎?如果細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是父母經常沒有辦法陪在孩子的身邊,或者陪着的時候也總是不能夠及時的回應孩子的需求。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7

孩子隻能用盾牌把自己保護起來

相信“哭的時候堅持不抱”的養育方式,最容易讓孩子變成冷漠的自我保護者。孩子每次的需求都得不到滿足,他不得不自己處理的情緒,于是用一個厚厚的盾牌,把自己包裹起來、保護起來。

因此當父母離開回來的時候,他們的反應度也很低。

d.紊亂型依戀的孩子,生活中隻剩下了恐懼。

如果孩子生活的環境遭受到暴力的對待,比如虐待、打罵、冷暴力等,就很容易出行為的紊亂。他們的行為不可預期,甚至在父母身邊的行為總是瘋狂的。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因為他們的父母是不安全的,粗暴的對待會帶來孩子的恐懼。

2.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是看父母離開之後孩子哭不哭,而是你回來後孩子的反應。

我們可以從父母離開後孩子的反應,概判斷孩子是屬于哪一種依戀類型、以及分析孩子是否具有一定的安全感。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8

有了線,風筝才能在天空飛翔

安全感是孩子内心的一條看不見的線,就像風筝一樣,飛得再高再遠,有這一條線牽在手裡,就可以安心的自由飛翔。如果風筝失去了線,孩子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 有安全感的孩子的特征

有安全感的孩子,是“會哭的娃有奶吃”的孩子。意思就是說孩子會擁有依靠重要的人際關系獲取慰藉的能力。在他遇上困難的時候,會願意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

比如說,一個3個月大的孩子,可以通過發出咯咯的笑聲,吸引父母和他們互動;一個3歲的孩子,遇上打雷的天氣,會撲向媽媽的懷裡尋求安慰.....這些都是孩子運用社會能力獲取安全感的方式。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9

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港灣

有安全感的孩子,他能了解自己,明白自己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比如說孩子會清晰的認知到:“電源開關很危險,會觸電,我不能玩。”他們知道自己做事情的邊界,如何讓自己保持安全。

有安全感的孩子,他們對世界擁有一種掌控感。如果他們可以被滿足自由爬行運動,在7個月的時候他們就會努力爬一爬、夠一夠去取到自己想要的玩具;一個3歲的孩子會知道面對父母和外公外婆說不同的話語,來達到“吃糖”的目的。(不鼓勵)他們解決問題有多種方法,并且擁有創新的能力,而這些對世界的掌控感,會成就他們的安全感。他們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一個自信滿滿的人。

為什麼安全感對孩子如此重要?
  • 安全感是比物質滿足更深層次的需求

沒有一個安全的家庭,孩子就不會有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來源于童年時父母穩定的健康的愛,是比物質上的喂養更高層次的心理需求。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在研究兒童人格發展時指出:

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它建立在孩子幼年時期,特别是在孩子 3 歲前。

孩子除了吃飽穿暖,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及時的回應孩子需求、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搭一把手、在孩子能自己做的時候合理的退出,這些都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你會發現他們會更加勇敢的向世界探索,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且面對困難迎難而上而不是自怨自艾。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10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這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不謀而合的,隻有身心和心理共同被滿足滋養,孩子成長的步子才會邁的更加堅定有力。

  • 安全感讓孩子感覺“我可以做到”,幫助他更好的走向獨立

曾經我看過一部記錄片,描述一隻浣熊媽媽在離開家庭外出尋找食物時,為了降低小浣熊寶寶的分離焦慮而采取的方法。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11

浣熊媽媽留給浣熊寶寶掌心的愛

浣熊媽媽會先舔一舔小浣熊的手,并且将舔過的手摩挲自己的臉頰,好讓浣熊寶寶仔細聞聞媽媽的味道。小浣熊因為有了媽媽的氣味相伴在旁,就會感覺到安心、不再害怕,可以放松的呆在自己的小窩裡等待媽媽覓食回來了。

這個熟悉的味道,就是孩子内在的安全感。有了這股内在力量,孩子會認為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我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他還會将這種力量轉移到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裡去。

比如說,當孩子去上幼兒園,心裡有安全感的孩子,雖然分開的時候撕心裂肺,但是放學時看到爸爸媽媽,總會露出大大的笑容;他也會逐漸明白,爸爸媽媽雖然不在身邊,但是愛永遠在手心裡。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12

安全感幫助孩子有勇氣面對新生活

這種愛可以幫助他适應幼兒園的生活,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習自己倒水喝、自己上廁所、自己照顧自己。

隻要孩子的心中盈滿了愛,他就有勇氣走向更獨立的人生。

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擁有自信的心态和獨立豐盈的人生

孩子6歲前的安全感,奠定了未來的人格根基。而因為孩子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各有不同,父母和孩子互動以及培養安全感的方式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 0~6個月,對孩子最深層的愛是及時回應

著名的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曾經提出:

嬰兒最初的人生階段,其發展任務是解決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沖突期。因為這期間孩子開始認識人了,當孩子哭或餓時,父母是否出現則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問題。

建立孩子的信任感,就是在鑄造孩子内心安全感的堅固城堡。在生命的最早期,孩子的一眸一笑,都值得我們及時的做出回應。很多老一輩,總是擔心“孩子一哭就抱,怕不是要把孩子給慣壞了!”事實上,如果沒有區分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和心理特點,這樣一刀切的說法是對孩子的傷害,也不利于孩子早期安全感的培養。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13

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

對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來說,再多的愛都不會把孩子慣壞。因為他正是通過我們給予他的回應,來判斷自己是否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比如說,如果我們給孩子換紙尿褲,覺得味道比較難聞,臉上的表情是惡心的、厭惡的,那麼他們就認為自己做了糟糕的事,自己是一個不好的人;

而如果我們能給予孩子耐心的話語、溫柔的動作和眼神幫助孩子換上幹淨的紙尿褲,那麼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可以被接納的。

這種被接納的感覺讓他相信自己可以信賴他人,信賴這個世界。孩子的第一層安全感,就在這種溫柔的、及時的回應當中建立起來了。

  • 6~10個月,積極的雙向交流培養良好的安全感和親子關系

雙向的交流,意味着你來我往,而不是一個人在唱獨角戲。比如說:

a.一個球,從孩子的手中滾過來,我們抓住了球,說:“呀!寶寶把球滾過來了!”(描述孩子的動作)。

b.我們再把球滾回給孩子,觀察孩子的反應,随時調整我們的互動和語言。(在互動中積極調整)

這樣a b的互動模式,這就是一個完整的“雙向交流”。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14

和孩子進行雙向的交流和互動

在這個交流當中,有語言、有動作、有眼神的交流、有難度适中的互動,我們和孩子的親子關系就會自自然然的建立起來,孩子的安全感也同樣也會被建立起來。

從6個月開始,孩子也會經曆各種各樣的動作裡程碑,學習爬行、獨坐、站立、學步。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内,我們鼓勵父母在家庭裡開展“地闆時間”與孩子一起互動。

  • 6個月~2歲,根據孩子的發展特點開展不同的“地闆時間”,水到渠成地建立安全感

“地闆時間”這個互動方式,最早是由美國的斯坦利格林斯潘提出來的。所謂的“地闆時間”就是我們可以用來與孩子進行互動的時間。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想法,加上我們的引導,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與他人互動和相處。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安全感的獲得是自自然然、水到渠成的。

1.地闆時間幫助創造平等和諧、具有安全感的互動氛圍。

在地闆時間裡,我們需要放下自己的身段,與孩子在地面上“平起平坐”。同時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水平,順應他的引導。一個球,滾的太遠,低齡的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難以夠到,就會産生畏難心理,不去行動。

每個家長會在不斷的互動當中,找到最平衡和諧的點。在這個互動的過程,我們就是教孩子,我們是可以信賴的人,安全感自然自然就會産生。

2.把主導權給孩子,讓他自主選擇遊戲。

在地闆時間裡,玩什麼是由孩子來主導的,而非成人。我們需要做的隻是創設一個相對完善的環境。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15

蒙特梭利的家庭活動區

比如說一個軟硬度适中的地墊子、一個敞開的兩層櫃放上若幹開放性的玩具(家庭中的電視櫃也可以代替兩層櫃)

如果我們多一點觀察、少一點幹預,你會發現孩子是天生的大玩家。他會引導我們和他玩什麼、怎麼玩。

3.根據孩子的發展調整地闆時間,為安全感的建構添磚加瓦。

孩子的發展不是停留的,而是不斷的向前在走。因此環境以及我們的互動方式也需要随之做出改變,才能适應孩子發展的變化,輔助孩子内心安全感的建立以及人格的全面發展。

在孩子開始拉起物品站立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固的把手扶杆,鼓勵孩子運用自己力量抓起站立。一把重的、穩固的實木椅子(孩子推不動的)、沙發的邊緣也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16

蒙特梭利的家庭活動區

而在孩子會邁出幾步了,我們還可以提供可以推動的物品,讓孩子推着走。

在不斷的體能發展中,他會感覺到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比如,他可以自由的移動,可以通過聲音、動作讓父母幫助自己達到目的,“我是一個多麼有能力的人!“這種掌控身體的感覺,也會讓他獲得更多的安全感。

  • 2歲~6歲,增強安全感的五個原則

在大概2歲之後,孩子的心智模式已經逐漸發生了變化。他們擁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識,探索世界的範圍也逐步擴大。在自由探索世界的同時,許多時候他們還不能判斷自己做的事情,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因此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引導。孩子需要具備一種能讓自己感到安心的能力。

1.設定行為界限,給予孩子安全感的“心理容器”。

孩子的自由不是無邊無際的,沒有邊際的那不是自由,是放縱。如果孩子的生活當中,可以不受約束的做任何事,這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17

給孩子設置合理的限制

因此,我們需要給孩子設置一定的行為界限,界限會讓孩子保持安全的身理和心理狀态。比如說,我們會規定孩子不可以做傷害自己、傷害他人以及破壞環境的事情。

如此,孩子在做事情、與他人互動的時候就會有行為邊界,這種行為邊界相當于孩子安全感的“心裡容器”他會明白:

a.不要去觸碰電源,因為這樣會觸電。(不傷害自己)

b.不要一上來就去搶其他孩子的玩具,因為這樣别人可能會攻擊你、排擠你。(不傷害他人)

c.水彩筆要畫在紙上,而不是塗在牆上,否則下次就沒有水彩筆可以用了。(不破壞生活的環境)

d.人多的時候,不要像脫缰的野馬一樣橫沖直撞,要跟緊媽媽,不然可能會走丢。(意識到環境對自我的影響)

這些看似是對孩子的束縛,但是不難看出,這實際上是對孩子安全探索的保障。正是有了這些行為的約束,孩子才會知道自己如何做,可以保持一個相對安全的狀态。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18

孩子安全感的“心理容器”

這個狀态就像是一個有安全感的“心理容器”,它幫助孩子感覺到什麼樣的行為是舒适合理的,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範圍裡可以自由的探索、愉快的玩耍。

2.創建一緻的作息習慣,外在的穩定秩序會帶給孩子内在的安全感。

我們成人都有這樣的經曆,如果我們要去一個沒有去過的國家,陌生的人、陌生的國度、不同的時差都會讓我們有一些不安定的感覺。穩定、熟悉的環境會給我們帶來内心的掌控感和安全感,對孩子來說這顯得格外重要。

孩子們其實非常喜歡秩序,這種秩序體現在規律穩定的一日作息、不會經常有大變動的生活環境、固定的照料人等等,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内在的安定感。

3.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思想、感受和情緒。

當孩子因為打雷,吓得哇哇大哭撲向我們。我們擁抱着孩子,當孩子情緒逐漸穩定之後,我們可以和孩子說:“剛才的雷聲特别響,你感覺到特别害怕,是嗎?”如此,孩子就會理解到自己的情緒,并且逐漸學習如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思想、情緒和感受。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19

害怕打雷的孩子,應該被鼓勵說出感受

安全感并不是把感受憋在心裡,而是明白可以表達出來,并且永遠會有那麼一個人,懂我,愛我。在兒童時期,這個人更多的是媽媽,而在成年後,這個人更多的是自己的人生伴侶。

4.運用邏輯思維,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孩子,會擁有更多的安全感。因為面對困難,他們不至于感到害怕、惶恐,而是願意積極嘗試、努力用各種方式方法去解決。

在生活當中,我們可以讓孩子承擔适當的自然後果,避免過度的保護。這會很好的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有因必有果。做了一件事,可能會導緻什麼樣的後果,這就是一個自然的、有邏輯的反應。

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關系(四種依戀關系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20

讓孩子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進行思考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增長他們的知識和有邏輯的經驗,并将這種能力運用到解決問題中,這也會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培養。

5.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擁有掌控力和成就感。

獨立體現在孩子成長的方方面面,孩子爬行、學步、奔跑、自己穿衣、吃飯、上幼兒園...這些都是孩子一個個獨立的裡程碑,标志着他們離開我們走向更寬廣的世界。

如果我們在每一個裡程碑裡,都能給予一定的輔助,讓他們感覺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他們會發展出更多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去面對人生各個不同的挑戰。

寫在最後

安全感的塑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人生不同的裡程碑我們給予孩子的陪伴。一個被照顧、被呵護、被喜歡,覺得溫暖和愛的孩子,才會具有更多的安全感,擁有愛其他人的能力。

父母的愛是一個漸行漸遠的旅程,然而安全感就像浣熊寶寶留在掌心的愛一樣,會一直持續在心間,幫助孩子走向更自信、更從容的人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