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簡答題常考知識點
一、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1、加強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并延長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着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
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5、學曆教育與非學曆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
二、我國小學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1、加強綜合性,突出課程的整體教育功能
2、加強實踐性,突出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
3、加強彈性,體現課程的适應性
三、簡述小學教育的途徑
1、思想品德與其他學科教學
2、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
3、勞動
4、少先隊活動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國小學管理的基本辦法
1、行政辦法 2、法律辦法 3、教育辦法 4、經濟辦法 5、學術辦法
五、小學班級管理辦法
1、制度管理辦法 2、民主管理辦法 3、學生自主管理辦法
4、情感溝通法 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學班級管理原則
1、民主性 2、整體性 3、高效性
七、怎樣設計教育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類型和方法 2、選擇研究對象 3、分析研究變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簡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環節
1、研究的構思與設計 2、研究的組織與實施 3、成果的分析與總結
九、教育研究的原則
1、客觀性原則 2、系統性原則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4、教育性原則
十、小學生的衛生保健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的坐姿,組織适當的體育活動和體力勞動
2、保護牙齒,培養兒童良好的用餐習慣
3、眼和耳的衛生健康
4、保持合理的營養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5、注意用腦衛生
十一、常用小學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談論法、練習法、演示法、
溝通在學校的管理作用
傳遞信息、控制、激勵、情感交流、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開設心理輔導活動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結合班級。團結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個别心理輔導或咨詢
小組心理輔導
布魯巴奇的反思方法
反思日記、詳細描述、交流讨論、行動研究
教學原則定義,有哪幾項原則?原則的定義,注意事項?重點啟發性原則?
答;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反應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和要求。
教學方法的定義?幾種方法?注意事項。重點是談話發。
答 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辦法,它包括教師的方法和學生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的方法,常用發展的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讨論法、練習法、演示法、
談話法:
談話法也叫問答法,他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要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辦法,談話法特别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能力。
談話法可分複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複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複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未思考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識,談話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準備好問題和談話計劃
第二提出的問題要明确、具體...
第三善于啟發誘導
第四要做好歸納、小結、
班級授課制的優缺點?
答;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與知識程度編程固定的班級,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的向全班學生集體上課,有個别班級授課的主要優點:
有利于大面積的培養人才
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有利于系統的傳授知識
有嚴格的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和達到一定的質量
班級授課的缺點:
隻要表現在強調系統的書本知識學習,容易産生理論與實施脫節,而且學生主要接受現成的知識成果,其探索性。創造性不易發揮。
強調教學過程的标準,同步。統一、難以完全适應學生的個别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學活動多由教師直接決定,學生的動手機會少,實踐性不強,缺乏獨立性。
教學内容,時間和進程的程序化,難以容納更多的教學内容和方法,難以創新
由于課時的限制,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學内容和教學活動人為地分割以适應"課"的要求,使教學缺乏整體性和連續性。
課堂教學總結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答: 歸納總結式束、比較異同式束、練習檢測式束、懸念式束、活動式束、拓展延伸式結束、表揚激勵式結束、
小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是什麼?
答;主體參與策略 合作探究策略 知情融合策略 個性發展策略
二十、簡述課堂教學的常用方法:
講授式的教學方法 2、問題研究式的教學方法
訓練與實踐式的教學方法 4、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
二十一、小學班主任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
班主任是校長、教導主任的有力助手
班主任是各科任教師的協調者
班主任是學校、家庭、社會的溝通者
二十二、小學班主任的職責與任務
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教育學生努力學習
指導學生課外,校外的生活和活動
管理班集體,指導少先隊活動
協調各任課教師的工作
二十三、小學班主任的常規工作包括那些方面?
了解學生 2、組織培養班集體 3、建立學生檔案
個别教育 5、班會活動 6、協調各種教育影響
7、操行評定 8、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
二十四、班級活動的特點?
答:自願性、自主性、差異性、廣泛性、靈活性
二十五、簡述開展好課外活動的基本要求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活動的内容和組織形式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精神
二十六、組織班級活動的原則
目的性原則 2、針對性原則 3、易操作原則 4、整體性原則
創造性原則 6、多樣性原則
二十七、班級活動的形式
讨論式班隊活動 2、交流式班級活動 3、文藝式班隊活動
4、競賽式的班隊活動 5、紀念式的班隊活動 6、實踐式的班隊活動
二十八、小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征,類型
答:基本方法:觀察法、實踐法、調查法、實驗法、曆史法、比較法、個案法、特征:繼承性、創新性、系統性、控制性
類型:按研究目的分(基礎性研究、應用性研究、綜合性研究)
按研究功能分(發展性研究、評價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按研究對象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按使用方法(曆史研究、描述研究、比較研究、實驗研究、理論研究)
二十九、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方法
答:一方面通過對師範教育培養新的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補充
另一方面是通過實踐訓練提高在職教師的能力
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開展微格教學
反思教學經驗
三十、常用培養學生良好的态度品徳方法
有效的說服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利用群體約定 4.價值辨析
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
三十一、教師道德的内容
依法執教,廉潔從教 2、注重禮儀,遵守公德
尊重家長,團結協作 4.熱愛學生嚴謹治學 5.以人為本,為人師表
三十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2、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4、身心發展的個性互補性
三十三、加涅的8層次5分類
答:加涅把學習範圍八類
信号學習 2、刺激反應學習 3、連鎖學習 4.言語聯結學習
辨别學習 6、概念學習 7、規則或原理學習 8、解決問學習
前三類是人類和動物共有的,後五類是人類所特有的
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
加涅後來進一步提出了五種學習結果,把它們看作是五種學習類型,分别是:1.智慧技能,主要用來解決"怎麼做"2.認知策略,學會學習核心部分。3.言語信息 4.動作技能 5、态度
三十四、柯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論
答:1.前習俗水平(懲罰服從取向階段和相對功力取向階段)
大約出現在幼兒園及小學低中年級
習俗水平(尋求認識取向階段和遵守法規取向階段)
這是在小學中年級以上出現的直到青年成年
第三階段;"好孩子"取向
第四階段:權威和社會秩序取向
柯爾伯格人為大多數青年和成年人的道德推理就所欲這級水平。
後習俗水平(社會契約取向階段和普及倫理取向階段)
三十五、學習策略
答1、認知策略(複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
複述策略(1.利用随意識記和有意識記 2、多種感官 3、複習形式多樣化 4、畫線 5、排除互相幹擾 6、整體識記與分段識記)
精細加工策略:1.記憶術(位置記憶。縮減編歌法訣、諧音聯想法、視覺聯想、語義聯想)2.做筆記 3、生成性學習 4.提問 5、利用背景知識、聯系實際
組織策略:1、列提綱 2、利用圖形 (系統結構圖、流程圖、模式或模型圖、網絡關系圖)3、利用表格(一覽表、雙向表)
認知與策略(調節策略、監視策略、計劃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時間策略、學習環境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會資源利用策略)
三十六、課外活動的内容形式
答:内容:1、科技活動 2、學科活動 3、文學藝術活動 4、體育活動 5、社會活動 6、傳統節日活動
形式:1.群衆性活動 2、小組活動10到20人 3.個人活動
三十七、教學設計原則4點。步驟7點、要求5點、内容4點、依據6點、教案内容5點
答:原則:系統性原則、程序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反饋性原則
步驟:1、教學目标的闡述 2、教學重難點分析 3、教學準備
教學課時計劃 5、教學設計過程 6、闆書設計 7、教學反思
要求:1、導入環節 2、問題設計 3、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 4.練習設計 5.教學後記
内容:1.教學目标的設計 2、教學内容的設計 3、教學措施的設計
4、教學評價的設計
依據:1、學科性能 2、教學任務和要求 3、教學内容的特點 4、教學原則的要求 5、教師本人的教學特點和風格 6、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
教案内容:1.設計教學目标 2.進行學生任務分析 3.設計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 4、設計教學評價 5、編寫出教案
三十八、選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
答:1、教學目的和任務要求 2、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教學時間、設備、條件 4、學生特點
5、教師業務水平實踐經驗及個性特點
三十九、新課程改革下的有效情境創設應注意幾點?4點
根據知識的内在聯系,讓情境生成學習材料問題
巧妙設計認知沖突。創設問題情境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尋找知識經驗的聯系,創設情境
教師本身就是一種好的教學情境
四十、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具體應用?8點
答:1、借助實物圖像創設教學情境
借助動作(活動)創設教學情境(操作、表演、演示、活動)
借助語言創設教學情境(朗讀、描述、比喻)
借助新舊知識觀念的關系和矛盾創設教學情境
借助背景創設教學情境
利用兒歌謎語創設教學情境
借助問題創設教學情境
運用想象創設教學情境
需要電子版的小可愛們添加關注私信給我,我給可愛們發電子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