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高适有一首著名的詩《别董大》: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首詩是高适最知名的作品,三、四句是千古流傳的名句,婦孺皆知。
此詩名為《别董大》,那麼,究竟誰是董大呢?
董大,名為董庭蘭,是唐代著名的琴師,善吹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縣)古樂器筚篥和彈奏七弦琴。
因為在音樂上的傑出成就,董庭蘭在唐代聲望很高,許多詩人都與他有交情。
唐玄宗天寶六年,這是個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廷,董庭蘭作為房琯的門客,也不得不離開長安。
這一年的冬天,高适和董庭蘭在睢陽會面了,此時的董庭蘭還沉浸在悲傷之中,高适為了寬慰這位朋友,寫下了這首《别董大二首》:
其一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其二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千裡黃雲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風吹着歸雁大雪紛紛。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認識你呢?
我們讀過許多的贈别詩,多以傷感的離愁别緒為主,凄清纏綿,感人至深。但高适的《别董大》卻是一首慷慨悲歌,與低沉的贈别詩作,形成鮮明的對照。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兩句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
詩人在即将分手之際,全然不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别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來。
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于慰藉中充滿着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
正如高适這首詩中所說“天下誰人不識君”,董庭蘭高超的音樂技藝,讓許多詩人折服,唐代詩人李颀有一首《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詩,極盡誇贊董庭蘭高超的藝術水平 。
《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沉沉飛雪白。
先拂商弦後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将往複旋如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裡浮雲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孫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董庭蘭用琴彈奏了《胡笳弄》這首名曲,李颀聽完董庭蘭的彈琴,高興得不得了,趕緊寫下這篇聽後感,狠狠地誇了誇董庭蘭。
要不,怎麼說詩人就是詩人呢?看人家這誇的,首先,說一聽到董庭蘭彈這個曲子,就仿佛回到了幾百年前,看到蔡文姬彈琴時,胡人、漢使悲戚的畫面,蒼蒼古戍、沉沉大荒、烽火、白雪,交織成一片黯淡悲涼的氣氛,使人越發感到樂聲的哀婉動人。
然後,李颀又說了:你的指法得心應手,往複回旋,那抑揚頓挫的琴音,漾溢着激情,像是從演奏者的胸中流淌出來。
這樣還不夠,李颀用側面烘托的方法來贊揚董庭蘭的音樂:琴聲忽縱忽收時,就象空廓的山間,群鳥散而複聚。曲調低沉時,就象浮雲蔽天;清朗時,又象雲開日出。
最點睛之筆的是,這首誇贊董庭蘭的詩,是送給董庭蘭的上司房琯的,意思是:你的門客技藝高超,您得到這樣的人才,真是可喜可賀。
稱揚房琯,誇贊董庭蘭,有人說。李颀又何嘗不是在訴說着的自己懷才不遇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