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都忘了去ktv是什麼感覺了

都忘了去ktv是什麼感覺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05:59:44

我是很久沒去過KTV了,上一次去應該是兩年前,還是為了陪我外甥去唱兒歌的。似乎,KTV就如同當年的舞廳迪廳一樣,馬上就要消失了。

KTV的前身叫“卡拉ok”,時光撥回到我們這代人的小時候,父母那輩的人對卡拉OK都有一種通用的執念。每次去唱,必然會點一首《青藏高原》,一首《朋友》。

都忘了去ktv是什麼感覺了(你有多久沒去KTV了)1

八十年代唱卡拉ok的小朋友們,有那味兒了吧

卡拉OK最早起源于日本,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日本,正深受西方嬉皮士風格的影響,年輕人對音樂的迷戀幾近瘋狂,社會的急劇發展使原本性情拘謹的日本人強烈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和無趣,到酒吧等場所聽歌手演唱成了他們的主要消遣方式。

在日本的風俗裡,男人回家過早會讓鄰居看不起,認為天天工作連個應酬都沒有,所以許多日本男人就在下班後聚集在茶館或酒吧,聊到很晚才回家。後來為了消磨時間,就邊喝酒邊用電視機話筒等簡單的可以用來擴聲的東西唱歌娛樂。

井上大佑,1944年出生于大阪府的一個普通職員家庭,由于家境不太好,他上學時經常打工,23歲時在一家夜總會的伴奏隊當伴奏樂手。敏感的井上在為朋友的錄音機灌制伴奏樂曲時産生了一個想法——做一台可伴奏的機器,它帶有兩個麥克風和一個錢箱,把錢放進去,機器就播放伴奏音樂。

井上請機械師按他的想法制成了“卡拉OK”機。最先做出的11台卡拉OK機很快擺上了酒吧櫃台,演奏的曲目也陸續灌制進去。

卡拉OK,日文原意是“無人伴奏樂隊”,它是日英混搭而成的詞,“Kara”是“空”的意思,“OK”則是“Orchestra”管弦樂團的簡寫開頭二字母,合起來意指唱歌時沒有真正的樂隊伴奏,隻有影音伴奏。“是指在播放預錄在錄影帶之類儲存在媒介上、沒有主唱人聲的音樂伴奏同時,在電視熒幕上同步播放有着節拍提示的歌詞,然後由參與者邊看着歌詞邊持麥克風唱歌。”這種伴奏系統,演唱者可以在預先錄制的音樂伴奏下參與歌唱,它還能通過聲音處理,使演唱者的聲音得到美化與潤飾,當再與音樂伴奏有機結合時,就變成了渾然一體的立體聲歌曲。這種伴奏方式,給歌唱愛好者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愉悅。當時日本的中老年人,懷念自己青春時的美好時光,希望通過演唱舊時的歌曲來抒發懷舊的情感,但又不便于在衆人面前演唱,小型的包廂應運而生,這種形式很快在日本流行起來。

不到三年,卡拉OK開始大行其道,大公司紛紛剽竊井上的創意,推出自己的機型。當有人建議他申請專利時,為時已晚。井上承認:“我從沒想過申請專利。”由于沒給卡拉OK機申請專利,井上大佑與這筆最大的财源失之交臂。雖然他的公司不斷推陳出新,生産出性能更好的卡拉OK機,但仍敵不過實力雄厚的大公司。尤其是在激光唱片技術誕生之後,磁帶卡拉OK伴唱機逐步被淘汰出市場。1987年,井上的公司宣布破産。據估計,自卡拉OK發明後至今的30多年裡,井上大佑至少損失了1.5億美元。

卡拉OK機問世後迅速風靡亞洲,1999年打入歐美市場。同年,《時代》周刊将井上大佑評為“20世紀亞洲最具影響力的20人”之一。2004年10月在美國哈佛大學舉行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大會上,井上大佑因“發明卡拉OK向人們提供了互相寬容諒解的新工具”獲得了其中的和平獎。這位幾乎快被人們遺忘的小公司經理也再次成為日本的熱門人物。

都忘了去ktv是什麼感覺了(你有多久沒去KTV了)2

井上大佑和他1971年發明的第一台卡拉OK機

日本的卡拉OK風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吹進中國台灣,被正式譯為卡拉OK。中國香港、内地以及東南亞基本上延承了中國台灣的風格。20世紀80年代末期,北京出現了歌舞廳,1989年,出現了卡拉OK歌舞廳。90年代初期,這種歌唱形式在全國大小城鄉擴散蔓延,風靡大江南北,成為非常流行的時尚。

80年代末,卡拉OK經由私人的渠道進入中國,先是将其帶入私人空間,作為個人的一種娛樂方式,不久,就成為大小酒店必備的一種裝備,人們一般把擁有這類供顧客自娛自樂設備的營業性場所叫“卡拉OK”。上海第一家開設在陝西路上的卡拉OK廳是由留學日本的上海人回國創辦的。雖然當時的曲目和設備都還很簡陋,但是,上海人一旦領略到了這個新鮮玩意兒的魅力之後,便一發而不可收了。次年舉辦的“黃樓卡拉OK大獎賽”吸引了全國兩千多人報名。

1989年底,僅北京就有70多家卡拉OK廳開業,當時,北京、上海、廣州已經都市化到一定程度,對這種個性、時髦的娛樂活動需求甚殷。由南到北,從廣州、上海,到北京、天津,再到大連、哈爾濱,在這些大都市裡,卡拉OK成為了夜生活的主旋律。全國迅速發展出卡拉OK廳20多萬家。特别是1993~1994年的時候,各個城市中的卡拉OK廳可以說是人滿為患,每天在歌廳“戀歌”的達12萬人次。

家裡唱、單位組織、省市全國的比賽,卡拉OK的大小賽事不斷,在1996年以前,很多流行歌手都是通過參加卡拉0K比賽的途徑走上歌壇的。當時,廣州、深圳、上海,家庭卡拉OK的銷售額每月高達20萬元人民币。起初,卡拉OK還是相當昂貴的消費,不上一定級别的娛樂場所根本不會有這種東西。點唱一支曲子的花費頂得上一家人的菜錢。一個晚上消費上千元的情況也比比皆是。以至當時有一項有趣的調查,即美國人眼裡的中國富豪是什麼樣的,結果穿名牌、坐奔馳、唱卡拉OK成了美國民衆眼中中國富豪的生活方式。

但是不久,卡拉OK就遍地開花。歌舞廳、飯店、酒吧、會議室都有了卡拉OK。從邊陲小鎮到荒涼山村,卡拉OK已經成了人們日常i 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卡拉OK在最鼎盛發達的時期,真可謂風光無限,它将其它任何一種文化娛樂打得落花流水。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的時候,站在大街上放眼望去,那些“明星”、“花季”、“黃樓”、“雅盛”,“伴月城”等多如牛毛的卡拉OK歌舞廳的閃光招牌,與如過江之鲫的消費人群彙成了都市中最燦爛奇特的風景。

因為卡拉OK自娛自樂跟着唱的方式,使每個人的演唱都成為可能,開始是那些熟稔流行歌曲、聲音條件不錯的少男少女們熱衷去話筒前一展歌喉,不久,這支隊伍裡增添了一批頗有勇氣的中年人,其中不乏精神可嘉而歌聲實在可怕的表演者,但或許正是他們,鼓舞了更大一批心中躍躍欲試而對自己的歌喉缺乏信心的人們。于是,從五六十歲的大媽到學齡前的孩子,卡拉OK成了80年代末中國真正的最流行娛樂。不管這演唱是如何跑調如何聲嘶力竭如何滑稽可笑,由于混聲伴唱和立體聲環繞,使卡拉OK者沉醉在一展歌喉的自我欣賞狀态中,所以大受歡迎。接待客人、洽談生意、親朋聚會、消閑度假,都要卡拉OK。甚至電視台、各種文化活動,都要舉辦卡拉OK比賽。

不過在當時卡拉ok的模式還是比較土的,大緻有兩種。一種是傍晚後出攤的的露天卡拉ok,通常會擺在夜市最繁華的地段,聲音特别大,隔着兩條街都能聽到,但人們夜晚都以此為樂;另一種形式就是小包廂,或者大型的飯店裡會在包廂裡配備,但點歌形式很原始,在一個寫有歌曲名字和編号的厚厚本子上找到你喜歡的歌曲,把編碼輸入到點歌機裡。

都忘了去ktv是什麼感覺了(你有多久沒去KTV了)3

80年代卡拉ok的點歌本

卡拉OK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就是以“錢櫃”為代表的KTV模式,到21世紀初則是以“好樂迪”為代表的KTV模式。

錢櫃企業自1989年創立後,立刻成為兩岸KTV娛樂市場第一領導品牌,錢櫃最初經營的是一家光盤專賣店,當然那時也不叫錢櫃。這家光盤專賣店的老闆劉英,本來也隻是在路邊擺攤賣光盤的小販,他有了一些資本後就經營了一家光盤專賣店。

在經營的過程中他發現所售賣的光盤不能給顧客以直觀的欣賞,于是便在自己的店裡設置了一間簡易的包廂供顧客免費試聽、試唱。後來他發現這種包廂很受歡迎,于是又擴大店體面積,加置包廂,在包廂的裝修方面更加細緻和人性化。但從此到他這家店來試聽、試唱歌曲的顧客越來越多,而真正買光盤的寥寥無幾。于是劉英便将光盤專賣店轉型為KTV,即卡拉OK TV(KALA OK TV)簡稱,錢櫃這一品牌也由此誕生。錢櫃這個名字是根據當時台灣流行歌曲排行榜榜名而起,KTV這一娛樂行業由此在中國應運而生。此外,還延伸到了其他行業,如錢櫃啤酒、飲料等,其品牌價值已體現出高檔品牌的趨向。

錢櫃,是一個以量販式經營為主要經營方式的高層次、健康休閑的全國連鎖性質的娛樂場所,不同于一般的歌廳、舞廳,産品以包廂、酒水飲料及餐點為主。日語中“量販”的意思是大量批發,量販式KTV改變了最早按照歌曲收費的計價模式,轉成按時間收費的“批發式”KTV。

1995年1月,内地第一家錢櫃在上海靜安開業,兩年後又分别在黃埔和盧灣各開了一家。之後陸續在北京、廣州、西安、武漢、長沙,杭州以及深圳等地開設分店。

好樂迪也是一家台灣的卡拉OK連鎖公司,成立于1993,是台灣第一家采用電腦系統點歌播放的KTV公司。總部在台北市中正區。1997年曾獲中華國民經濟部“最佳商标設計獎”。上海好樂迪音樂娛樂有限公司在1998年l0月份成立,主要提供卡拉OK―KTV包廂的服務,首創了“Enjoy Pany”主題式包廂,完全颠覆了傳統KTV的消費娛樂方式。

但相對來說,因為錢櫃較早進入中國,且在很短時間内抓住了擁抱潮流的上海年輕人的心,所以在後面相當長一段時間,特别是北京朝外店開業以後,錢櫃已經成為KTV裡的流行風向标。

都忘了去ktv是什麼感覺了(你有多久沒去KTV了)4

北京朝外錢櫃KTV

憑借富麗堂皇的裝修、實惠豐富的自助餐,錢櫃KTV令麥樂迪一下子相形見绌,京城明星和年輕人無不被深深吸引。那些年,人們總是能在這裡遇到各種明星——你看,那時候,這家店裡經常會有鬼祟的人趴房間窗口,更鬼祟的人則拿出了相機。據說,那時候這家店在聖誕期間能達到一天75萬人民币的營收。

那時候,70後80後正處于事業出發期。無論上海還是北京,年輕人們在下班後,很少有可以真正放松聚會的地方。相比酒吧,他們需要更私密一點的地方,要能high歌還要“高大上”。錢櫃的土豪般的大堂、水晶燈、射燈、包廂和自助餐以及各種洋酒給了他們這個選擇,當時的錢櫃很有底氣,一個晚上消費1000元、2000元也很尋常。

就算消費水平這麼高,但是在錢櫃真正輝煌的時候,直接去都是沒有位置的,大堂裡坐滿了等位的人。就算電話預約,可能也未必能訂到房間。

正是因為錢櫃的奢靡高端定位,因此它的門店幾乎都開在北上廣深這種大城市裡,巅峰時期全國也才18家。

不過在當時場景下,中國人都很需要這樣一個既能與他人社交,破冰交流,又能屏蔽陌生人,提供相對密封環境的娛樂社交場所,因此年輕人對此都是趨之若鹜。當時的年輕人聚會流程都是晚餐後唱K,唱完後再來點宵夜,而錢櫃連宵夜都包括進去了,消費不可為不多樣。

2008年以後,錢櫃開始走下坡路了,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很多,首先是錢櫃陷入管理層動蕩中,原董事長劉英堅持“先把KTV都做起來”,再考慮盈利問題,其發展思路招來股東的不滿。同年9月,董事會将劉英趕下台,錢櫃易主練台生。

不同于劉英“迅速擴張”的思路,新老闆更看重成本控制,先是砍掉自助餐,之後又縮減開支、停止門店擴張,大批員工因此離職,服務質量也随之降低,錢櫃收入自此每況愈下。這樣經營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錢櫃變得高價卻沒有好服務,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選擇這裡。2015年北京朝外的錢櫃閉店,基本宣告“錢櫃時代”的離去。

隻不過在那年之後,整個傳統KTV行業都在走下坡路。KTV火熱的時候,地産行業也在高歌猛進,就連三、四線城市的商鋪租金都水漲船高,更不要提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了,可謂寸土寸金。而量販式KTV标配就是超大的面積,單個門店就有3000、4000平的規模,租金壓力越來越大。

另外則是音樂版權的問題,2014年6月前後,音集協将“好樂迪”旗下位于上海市的總店及其他30餘家連鎖店訴至上海楊浦、浦東、普陀、闵行、徐彙等區人民法院,上海市闵行區人民法院于2015年2月5日一審判決上海市好樂迪總店及其17家連鎖店違約事實成立,判定其向音集協支付合同約定許可服務費、違約金及訴訟合理支出共計270多萬元。

2015年1月末,溫州瑞安法院收到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訴27家娛樂公司音樂電視作品著作權侵權糾紛共計500餘件,截至2月2日,瑞安法院已受理38件,索賠金額達47.5萬元。

以上幾個例子隻是音集協在2014年内進行密集維權行動的其中一部分,按照卡拉OK市場總規模達800億元,音集協收取的版權費為其1%的數據推算,音集協最多可收取到的版權費用為8億元。

都忘了去ktv是什麼感覺了(你有多久沒去KTV了)5

音集協關于2021年卡拉OK著作權使用費收取标準的公告

團購事業的發展,以及迅速被複制的其他品牌KTV,壓榨了這個行業的收入,但成本卻日益增加,加上相比以前額外付出的版權費,越來越多的KTV要麼倒閉,要麼幾年沒有新歌。

唱歌也遭遇着來自互聯網的沖擊。KTV的出現本是為了拉近社交,但在現實中隻有少部分人拿着手機成為麥霸,大部分人都是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打遊戲,這樣的社交很沒意思。同時在線K歌APP、迷你KTV都在分流着那些麥霸的線下KTV的消費者。憑借海量曲庫、靈活趣味的産品功能、加上互聯網獨有的社交屬性,唱吧、全民K歌等在線K歌APP成為新的潮流選擇。2016年開始在商場、超市、電玩城、步行街等人流密集區域大量出現的迷你KTV,讓人們在逛街休息,或是等位就餐時,都能進入箱子樣的迷你KTV裡打磨時間和滿足唱歌欲望。

在這個社交軟件無比暢快的年代,已經不需要KTV這種模式去滿足社交需求了,人們也不再喜歡這種“大鍋飯式”社交,反而更喜歡去朋友圈和平台上曬曝光,又或者線下玩劇本殺這類參與度更高的集體活動。像“KTV”這種模式,必然會像曾經的迪廳一樣,成為時代标簽而老去。

參考資料:《中國音樂産業發展報告 2015》趙志安;《中國流行文化三十年1978-2008》武斌,韓春豔;《日本人》李娜;《四十年四十個第一:第一家卡拉OK廳》,CCTV;《2019年K歌新媒體場景營銷白皮書》,艾瑞咨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