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推動牦牛産業高質量發展
李恰如生态養殖示範基地。
甘南草原,草肥牛壯。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韋德占
十月的甘南高原,養殖基地,牧草盎然;加工車間,牛肉飄香;交易市場,牧民歡笑;甘南草原,充滿希望……
眼下正是牦牛貼秋膘的時節。在碌曲縣拉仁關鄉唐科村,勞爾都良種牦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貢保勒知,正忙着喂養牦牛。合作社内,牛舍、育肥間和飼草料加工車間等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
目前,甘南州認證“三品一标”牦牛系列産品65個,今年年内新申報待批8個,入選 “甘味”農産品牦牛系列産品8個;認定牦牛産業領域的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8家;由華羚公司牽頭申報的國家級牦牛及産品專業批發市場已通過農業農村部初審;建成農畜産品産地冷鍊設施220座,總儲藏能力3.78萬噸……
甘南已初步形成了畜牧業生産适度規模化、養殖标準科學化、經營銷售市場化、生産設施規範化的現代畜牧業發展格局。
然而,走到這一步,甘南州經曆的卻是一次次的觀念裂變和思路創新。
甘南選育的體形健碩的良種牦牛。
牦牛産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牦牛與企鵝、北極熊是地球上僅存的三大源種動物。牦牛生長在被譽為世界第三極、世界四大無公害超淨區之一的青藏高原,距今已有300多萬年的曆史。
甘南是全國“六大綠色寶庫”之一、“五大牧區”之一,2017年被授予“中國牦牛乳都”稱号。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青藏高原上牦牛的種群大約有1600多萬頭。其中甘南州内有120多萬頭,約占全國總數的7.5%。在甘南衆多農牧産業中,成績最突出、發揮了牽頭作用的當屬牦牛産業,占到農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的42%以上。
草原載畜量十分有限、牦牛品種資源退化嚴重、牦牛産品開發層次低、牦牛乳品牌培育不足、畜産品加工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總體規模不大、龍頭企業研發投入嚴重不足、缺乏市場競争力強的拳頭産品……這些短闆弱項已成為制約甘南州做大做強牦牛産業的瓶頸問題。
怎麼辦、怎麼幹?
2022年初,甘南州決定依托甘南牦牛地理标志品牌和“中國牦牛乳都”品牌,突出有機、綠色、無污染特質,發揮地理區位優勢,實施牦牛産業效益提升計劃和生态養殖、收購加工、産品研發、市場拓展、産業招商、品牌提升等全鍊條突破行動,力争通過3至5年的努力,培育5戶牦牛肉、牦牛乳鍊主企業,建立甘南牦牛肉、牦牛乳标準體系,推出一批“甘南字号”的牦牛産品,把甘南打造成青藏高原牦牛肉、牦牛乳高端加工生産基地和産品集散中心,推動甘南牦牛肉和甘南牦牛乳成為全國知名、行業居首和市場暢銷的高端品牌,實現牦牛資源大州向牦牛産業強州轉變。
今年以來,甘南州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龍頭企業主體地位,延展産業鍊條,強化科技支撐,倒逼繁育、養殖、加工、倉儲、流通、消費等各環節轉型提能升級,加快形成繁育推、種養加、産供銷一體化協同發展,優質供給和多元消費互促共進的全産業鍊良性發展格局,構建了良種化繁育、集約化養殖、精細化加工、系列化标準、品牌化營銷、配套化保障“六大體系”,使得甘南傳統畜牧業重煥生機。
推動畜牧産業高端化品牌化綠色化
清晨的李恰如生态養殖示範基地雲霧缭繞,成群的牦牛悠閑覓食。通過養殖基地辦公室的大數據平台,牧場動态一目了然。
今年以來,甘南州通過聯合專家企業團隊探索建設“智慧牧場”,推動牦牛高效養殖。将智慧數據管理平台與電子耳标精準對接,全面建立牦牛系譜信息、繁育錄入、疫病防治、生長發育測定、産犢報告、健康管理等數據體系,實時掌握牦牛在養殖、加工、銷售等各環節的相關動态信息,建立産品全程可追溯體系,為動物防疫提供技術支撐,為活畜貸款提供借貸依據,為良種選育提供基礎數據,以科技賦能推進甘南牦牛産業高質量發展。
近期,當地農牧部門聯合建設方對“智慧牧場”設備及大數據平台進行最後的完善。“我們借助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對牦牛大數據采集分析彙總,實現了牧場管理标準化、信息采集自動化、生産過程智能化。”中國電信甘南分公司總經理賈旭峰介紹說。
在甘南州“智慧牧場”大數據平台,不僅可以看到牦牛活動的實時影像,戴有智能項圈牦牛的編号、性别、運動量、采食量、體重、運動軌迹、動物防疫、牦牛保險等都可以查閱。“智慧牧場”建設實現了牦牛生長過程的全記錄。在大數據平台上可以追溯牦牛生長關鍵過程的各種相關數據資料,既能确保牦牛健康成長,也能實現對牦牛生長過程的遠程監測。消費者掃描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牦牛出生、養殖、加工、物流、檢疫等全流程。
甘南州把牦牛産業作為建設青藏高原綠色現代化先行示範區和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的突破口和“新樣闆”,以生态保護優化布局加快綠色崛起定位牦牛産業高質量發展、以科學生産良種繁育促進質效雙增推動牦牛産業高質量發展、以精深加工精細分割打造高端品牌引領牦牛産業高質量發展、以規範标準政策支撐夯實發展基礎保障牦牛産業高質量發展、以引智引商拓展消費市場拉動牦牛産業高質量發展、以數農數商平台強化市場效應助推牦牛産業高質量發展……
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甘南州牦牛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漸漸清晰起來。
甘南以“打造從産業鍊端提升和價值鍊端增效轉型升級的甘南牦牛産業發展新模式”為主線,以“創新畜牧産業技術體系,推動畜牧産業高端化、品牌化、綠色化發展”為方向,塑強壯大“甘南牦牛”“中國牦牛乳都”品牌,将甘南創建成為青藏高原牦牛高端産品加工生産基地和牦牛産品集散中心。
圍繞“生産繁育、精深加工、市場營銷”三大環節,構建“培龍頭、延鍊條、拓市場、強基地、帶牧戶、促增收”發展模式,以全州9個國有牧場、種畜場為示範點,帶動全州418家牦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提質增效,利用3至5年時間,建成7個萬頭牦牛養殖育肥基地和5處萬畝人工飼草料基地;培育5戶牦牛肉乳鍊主企業,牦牛出欄率提高到48%,商品率提高到45%,适齡母牛比例提高到60%,繁殖成活率提高到75%,成年牦牛平均體重由230公斤提高到280公斤,牦牛個體産奶量提高25%以上,農牧民人均在牦牛産業中的收入增加500元以上,牦牛産業總産值提高30%。
此外,甘南集中力量宣傳打造“甘南牦牛”金字招牌,重塑“從草原到餐桌的生态甘南肉品”全新品牌價值。通過高規格、高标準、高質量舉辦“甘南牦牛論壇”,成立企業聯盟,建設主題公園,推進産旅融合,借助“國際草原與牧民年”等國際平台,講好甘南牦牛故事,不斷提升甘南牦牛市場知名度、美譽度,增加牦牛産品在國内外市場的認知度和競争力。
金秋時節,李恰如生态養殖示範基地,一頭頭體形健碩的良種牦牛散落草原。
着力構建良種化繁育體系
推動牦牛産業高質量發展,良種繁育不可或缺。金秋時節,位于碌曲縣尕海鎮的李恰如生态養殖示範基地,錯落有緻的标準化棚圈和一頭頭體形健碩的良種牦牛構成了一幅田園牧歌的美麗畫卷。
看着牦牛散落草原,李恰如種畜場場長海玉榮滿臉自豪:“這些良種牦牛可都是精挑細選的寶貝。”
過去,由于缺乏良種選育概念,各家各戶粗放散養,導緻牦牛近親繁殖,體型瘦弱,死亡率高。為尋找高原現代生态農牧業加快轉型的路徑和突破口,碌曲縣引進甘南州尕秀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四川、青海等牧區以及甘南州内采購2000頭公牛,并選育出500頭優質種公牛,以高質量的管理、科技和市場經營帶動産業發展、群衆增收。
甘南州組建了牦牛繁育、技術推廣、良種改良和疫病防控等領域資深專家服務團隊,科學指導牦牛優良品種繁育、種質資源保護和草料科學配比飼喂等技術,多舉措推進牦牛育繁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李恰如生态養殖示範基地于2021年底開始建設,總投資金額5300萬元,一期建設規模容納牦牛2000頭。基地于2022年投産,預計牦牛年出欄量4000頭。基地為甘南地區畜牧産業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是典型的‘全産業鍊運營’模式示範牧場,是聚集甘南牧區現代化、規模化、産業化發展的領頭羊。”甘南州尕秀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财務總監邱利斌說。
“我們以李恰如生态養殖示範基地為核心,聯合周邊5家專業合作社成立了牦牛高質量繁育聯盟,并給予每頭公牛一萬元的補助标準,引導鼓勵基地及合作社大量選購優質公牛,着力構建良種化繁育體系,為全縣适齡母牛進行配種,逐步實現全縣20萬頭牦牛的提純複壯工作。”碌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世忠說。
養殖方面,李恰如生态養殖示範基地創新探索出了“三結合順勢養殖法”,将放牧、圈養、補飼相結合,在減少草原荷載,保證品種繁育保護的前提下,大幅縮短牦牛出欄周期,降低病死率,提升牦牛産品口感,實現草畜平衡。
據李世忠介紹,高原入冬早,開春晚。最早10月份,草場就被大雪覆蓋。牦牛覓食難,不斷掉膘,遇上雪災成批凍死餓死。傳統的“靠天放牧”,讓牦牛陷入“夏壯、秋肥、冬瘦、春死”循環。而“三結合順勢養殖法”能讓牦牛從“季節限定”變成“一年多欄”,減輕了草場壓力,提高了周轉次數和經濟效益。
深秋時節,走進夏河縣牙利吉辦事處的阿納村,養殖合作社裡牛歡人笑。記者見到藏族漢子桑吉東知布時,他正坐在合作社前的草地上半眯着眼睛,臉上洋溢着笑容,看着眼前的娟犏雌牛悠閑地吃着草。
說起這娟犏雌牛,桑吉東知布的話匣子瞬間就被打開。“這可都是能賺錢的寶貝疙瘩啊。它是用英國的娟姗牛和本地的藏牦牛雜交後繁育的,比本地傳統的藏牦牛體型大、産奶量高、生長周期短。”
“牦牛6至7年出欄,平均價格在4500元,娟犏雌牛一年半即可出欄,平均價格在8500元;牦牛日産奶量1.5公斤,娟犏雌牛日産奶量7.5公斤。”夏河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桓龔傑告訴記者,每投一頭娟犏雌牛,牧戶就可以置換3頭本地牦牛,真正實現了養殖由數量擴張向減畜增效轉變,取得了經濟和生态效益的雙豐收。
夏河縣針對牦牛生産性能下降的實際,協同科研院校實施高原奶牛(娟犏雌牛)高效繁育暨牦牛、藏羊本品種選育體系建設項目,建成牦牛本品種選育、犏牛高效繁育、黃牛雜交改良三個産業鍊和種公牛交換使用的新機制,采用人工采精和凍精制作兩項技術,實現甘南本地優質牦牛種公牛遺傳資源保護利用關鍵技術“破零”。全面提高了當地藏牦牛的個體生産水平和群體生産效益,走出了一條牦牛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甘南州高度重視甘南牦牛種質資源保護及提純複壯工作,把牦牛産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生态建設之要、草畜平衡之需、産業發展之機、綠色崛起之路,加強甘南牦牛種質資源保護,推動牦牛保護區種源開發利用,開展美仁牦牛新資源挖掘,積極推廣牦牛雜交改良。在碌曲、瑪曲、合作等縣市甘南牦牛核心保護區外的區域,以及夏河、卓尼、叠部等牧區,建立牦牛雜交改良示範基地,引進半血野牦牛、阿什旦牦牛、多肋牦牛對甘南牦牛進行雜交改良,提高牦牛個體生産性能。建立引入牦牛種公牛調劑供給機制,向家庭牧場、合作社、規模化養殖場提供良種。
此外,在海拔2800米以下适合犏牛養殖的河谷地帶和半農半牧區,示範推廣娟姗牛、安格斯牛、新疆褐牛等品種經濟雜交利用模式,開展犏牛生産,篩選最佳雜交優勢組合,建立雜交改良示範基地,充分發揮犏牛育肥生産性能和犏雌牛産奶性能優勢,實現提質增效。
記者走進碌曲縣郎木寺鎮貢巴村,映入眼簾的是甘青川貢巴活畜交易市場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
交易市場由交易大棚、綜合管理樓、牛羊飼料間、糞便集中池等組成。交易大棚有三部分功能,交易期作為牛羊交易棚,交易後作為牛羊存放棚,非交易季節可作為牛羊育肥棚。
“交易市場能解決牲畜出欄周期長、門路少、牲畜質優價不優、銷售渠道狹窄等問題。同時,彌補了甘南州畜牧業産業鍊條上交易市場空白,打通了甘青川活畜交易買賣關卡。”甘南州畜牧獸醫局局長萬瑪加說。
而在距離碌曲縣城區不遠的碌曲縣畜産品加工園區也不斷傳出好消息。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屠宰加工企業的入駐。
“我們已初步與屠宰企業達成意向,正在加緊建設園區管網、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達到入場條件後,企業将馬上進園建設,年内有望投産,彌補了沒有畜産品屠宰和加工企業的短闆。”李世忠表示,這樣碌曲就能提升畜産品質量,打造畜産品品牌,搶占市場份額。
如今,這所建于1961年的李恰如國有種畜場,在新時期牦牛産業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續寫着新的榮光。
甘南州結合現有牦牛生産基礎設施建設、資源禀賦及相關優勢,創建了甘南牦牛綠色、高效、健康養殖管理模式,提高生産效率,改善肉品品質,提升牧戶養殖效益。同時,按照2歲牦牛每頭400元、3歲牦牛每頭300元、4歲牦牛每頭200元的補貼标準,收購2至4歲牦牛近2萬頭,由甘南州畜牧獸醫局聯合禾壹公司、安多公司、昌翔公司對收購牦牛肉産品進行精細分割,以牦牛年齡段和胴體部位分類實施精深加工及精細包裝,最終将牛的各部位加工成有機、高檔的精品牦牛肉銷往全國各地。
記者走進甘南州特色農産品線上線下營銷中心、特色産品品鑒中心,發現布展工作基本完成,各種展品陸續上架。“甘南牦牛”自有品牌面向市場開展銷售,琳琅滿目的牦牛系列産品将在這裡實現線下“一站購”。特色展銷平台将整合全國供銷社農産品銷售平台、電信電商、中投萬方電商銷售渠道,打造完整供應鍊體系,強化推介營銷,全面提升甘南牦牛肉市場知名度。
“甘南牦牛肉、甘南牦牛乳将成為行業标杆,享譽全國。我們立足自身、腳踏實地,穩紮穩打,闖出了一條畜牧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甘南州委副書記、州長楊武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