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哪來癡情如舔狗

哪來癡情如舔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4 15:34:12

石恪是五代十國的後蜀至北宋初年的一位禅僧畫家,他的生卒年份如今已經無法具體确認,但他的的确确在中國繪畫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現在歸于他名下的一件《二祖調心圖》十分有名,但是是否真的是石恪本人真迹作品?現在還有待商榷與考量。《二祖調心圖》現在共有兩幅,暫且可以簡單地稱第一幅為《獨坐圖》,第二幅為《伏虎圖》,兩者均為紙本墨筆,現收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在《二祖調心圖》畫面中,一僧以手擎腮獨坐,另一僧伏虎斜倚靜思,水墨用筆恣意,筆觸粗放,皴擦可見力度。畫面中的兩位人物究竟是誰?這一繪畫主題又要傳達出怎樣的含義?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具體的繪畫解讀與圖像分析,來揭示出隐藏于畫後的"故事"。

哪來癡情如舔狗(我自34)1

(傳)石恪《二祖調心圖》

一、石恪:一位性格不羁、滑稽玩世的禅僧畫家

最早記載石恪的是北宋初黃休複《益州名畫錄》:其中講到石恪是成都人,從小就無羁束,長大後也有了一定的聲名。别人稱贊他博綜儒學,志唯好畫,主要學習張南本的畫法,主攻人物畫這一畫種。據說他曾經畫過田家社會圖,夏禹治水圖,新羅人較力圖,陳子昂、鹿藏用、宋之問、高適、畢搆、李白、孟浩然、賀知章、司馬承祯仙宗十友圖,嚴君平拔宅升仙圖,五星圖,南北鬥圖,壽星圖,儒佛道三教圖,道門三官五帝圖等等一系列的畫作。不過,如今這些畫作均已遺失,現在也無法看到了。

石恪這一人物其實在許多畫論中都有關注,集中描述了他不專畫法規矩,獨創異格。并且,他的繪畫題材廣泛,對于當時的朝廷時政嘲谑譏诮,毫無忌憚。石恪的許多圖畫之中都暗含譏諷之意,這在衆多畫論記載中已經達到共識,這件《二祖調心圖》也不例外。北宋官方主持編纂的《宣和畫譜》中,便有記載他滑稽善辯:

"喜滑稽,尚談辯。工畫道釋人物,初師張南本,技進,益縱逸不守繩墨,氣韻思緻,過南本遠甚。"

"孟蜀平,至闊下,被旨畫相國寺壁,授以畫院之職,不就,力請還蜀,诏許之。"

北宋劉道醇在《聖朝名畫評》将石恪歸為了鬼神門,與李用及并列為了能品。可見,石恪還擅長于繪畫鬼神之作,也能用水墨作蝙蝠水螭這樣的繪畫。筆劃輕盈而曲盡其妙,足見石恪是一位具有玩世意趣的一位畫家,所作畫面中常常寄寓着一種譏諷社會醜陋面目的凜然之義,促進了士大夫文人圈以警醒。

"石恪亦攻畫鬼神,出意為詭怪之狀,不犯古今,頗有筆力。"


二、《二祖調心圖》:畫面所繪究竟為何人?隐藏了什麼故事情節?

在《二祖調心圖》畫面中,一僧以手擎腮獨坐,另一僧伏虎斜倚靜思,水墨用筆恣意,筆觸粗放,皴擦可見力度。畫上有"乾德改元(963)八月八日西蜀石恪寫二祖調心圖"款署,并钤有"宣和""政和""建業文虎齋印""德壽殿寶""紹興"及雙龍印等宋内府印章,另有考證為"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鳥蟲印。

哪來癡情如舔狗(我自34)2

《二祖調心圖——伏虎圖》

哪來癡情如舔狗(我自34)3

《二祖調心圖》畫面局部

目前,有一種說法是現在日本京都正法寺收藏有石恪的《二祖調心圖》,畫中表現的是慧可、豐幹二位禅宗祖師調心師禅時的景象,在堅韌果決的用筆中,能夠體會出一種冷落的譏諷。另外一種說法是,"二祖"指的就是一位僧人,即北魏至北齊時期的禅宗名僧"慧可"。慧可求道于達摩,是一種"斷左臂"的人物形象,這與畫中所繪是一緻的。足見,《二祖調心圖》與禅僧慧可具有一定關系,可能便隐藏有關于禅僧慧可的故事情節。但是,關于"二祖調心"的典故,最早可見于宋真宗年間釋道原所撰之禅宗燈史——《景德傳燈錄》。一般而言,從文本到圖像的轉換通常需要一定的時間間隙,這便與石恪所生活的曆史時期有所沖突。但是,鑒于石恪生活的年代如今無法考證,僅僅通過這一點也無法為《二祖調心圖》進行具體的時期斷代,但至少可以推測時間上線為北宋時期,而非五代時期。

哪來癡情如舔狗(我自34)4

三、畫中風格:減筆人物的時代風尚,"遷想妙得"般的借用?

具體來看的話,其畫面風格也相似于南宋梁楷"減筆人物"一派,畫法放逸自然。宋代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記載石恪"筆畫縱逸,不專規矩" 。對于"逸"的追求探索,唐代前期的李嗣真在《畫評》中便提出"超然逸品",唐代朱景玄提到"格外逸品",在後代"逸"便逐漸發展成為"以形寫神"框架準則之下所首要追求的品格。

并且,宋代時期文人畫家對于"逸"的理解往往跟他們對于禅宗畫學理論的推崇與實踐有關。米氏父子,尤其是米友仁,其作畫如參禅一般,張醜《清河書畫舫》有記載:"世人知餘善畫,競欲得之,鮮有曉餘所以為畫者,非具頂門上慧眼者不足以識,不可以古今畫家者流畫求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發事,泊然無著染。每靜室僧趺,忘懷萬慮,與碧虛寥廓同其流 "。董逌在《廣川畫跋》卷六部分借用用禅宗思想闡釋道:

"子其凝心儲思,徐以神觀""想其解衣磅礴,心遊神放""此中真有到處,吾恐觀者未知求也""此其自有得者,恐觀者不能于此求之" 。

或許,畫家要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不能憂慮地顧忌周遭的一切,這樣才能更接近于本真之态。

哪來癡情如舔狗(我自34)5

《補衲圖》

根據畫面風格以及畫法特征,可以發現《二祖調心圖》畫風與現今傳為梁楷的《潑墨仙人圖》、《補衲圖》等十分相似。因為畫風相似度很高,不由得讓我們将這類繪畫的繪制時代放在一起,繼而進行重新考量。不過,現在歸于梁楷名下的畫作,也不是統一的繪畫風格,既有用筆筆法精細的白描《道君像》,也有用筆狂放的《六祖伐竹圖》,也有介于兩者之間畫法的《三高遊賞圖》、《右軍書扇圖卷》等,甚至還有另一種青綠設色的梁楷人物畫,比如現在收藏于上海博物館的《八高僧圖卷》,如果全部算作梁楷真迹的話,他的畫風還是相當多變的,令人難以捉摸。

哪來癡情如舔狗(我自34)6

《潑墨仙人圖》

現在流傳下來的一件南宋時期孫必達所畫的《寫意仙人圖》與《二祖調心圖》畫面人物也是比較相似。兩者在構圖結構以及人物造型上,似乎都遵循了同一套規律,那麼到底是"遷想妙得"般的借用,還是就是南宋時期有一批專門創作此類釋道人物畫的職業畫匠呢?彭慧萍在《虛拟的殿堂——南宋畫院之省舍職制與後世想象》一書中講到:"南宋禦前畫師穿梭于民間、宮廷,上下班的題材或許不同……連續、短促、銳利的行筆筆道,方筆回鈎的轉折頓挫,可炫耀畫師的運筆本領,這類畫作可當衆揮毫,作為群聚觀衆的噱頭。 "或許,這便是一種非常不錯的理解方式。

哪來癡情如舔狗(我自34)7

圖像對比


哪來癡情如舔狗(我自34)8

(宋)孫必達《寫意仙人圖》

四、結語:禅宗滲入與時代之風

石恪的畫風強烈體現出文人所崇尚的個性和自然,簡約玄淡,超越形質,達于精神的審美思想。中國古代文人作畫講究"書法筆墨",慣用水墨不重設色,尤其無取于重彩。在創作方法上重視"寫意"而輕"寫實";描繪物象注重"神似"而輕"形似";作品風格标榜"逸"與"士氣";在創作态度上主張"墨戲",畫入三昧,自嬉于藝。

唐代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卷一《論畫六法》中說:"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時,傳芳千祀,非闾閻鄙賤之所能為也。"(傳)石恪這件《二祖調心圖》,一方面既有禅宗思想内容的滲入,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從中窺探出一種時代之風。經過前面還尚未成體系的讨論,或許這件《二祖調心圖》出自于南宋時期的一位畫匠之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