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靈山探梵宮
此次出行,第一站原定在連雲港,途中突然在網絡上看到有遊客與花果山管理人員發生沖突的消息,素來不喜熱鬧的我多踩了幾腳油門,一天狂奔将近一千公裡,落腳在無錫靈山景區附近。
說實話,到無錫是為了鼋頭渚,四十多年前上大學期間第一次自主出遊到過鼋頭渚,并冒着大雨在太湖裡遊過泳,印象深刻,希望舊地重遊,回味一下青春氣息……
既然住在了靈山大佛身邊,不去拜訪一下這座高達88米的大佛似乎有點說不過去。盡管我不相信任何宗教(在我的文章裡多次強調),可是對于因為佛教而衍生出來的美術、工藝作品還是有一點欣賞興趣的。
據說:凡新佛像落成,必須得經過開光,其神聖意義方始具備。這座1994年由趙樸初先生鼎力支持而開建的大佛,依據佛經如來三十二形象的記載完成的大佛,鑄銅約725噸,銅闆面積達9000多平米,可經受14級台風和8級地震……如此豪華,當然引來了數以萬計的香客和遊人。
也許是因為見過了太多的佛像,我們隻是例行公事般走過了景區,登上了佛像台座,并沒有太多的感慨。
殊不料,原本不在印象的靈山梵宮,卻讓我眼界大開,花費了将近一天的時間。
靈山梵宮作為靈山景區中的景點之一,坐落于太湖之濱,靈山腳下,以南北為軸線,東西對稱分布,建築面積寬150米,進深180米,頂部為錯落有緻的五座華塔,後側為曼陀羅形狀的聖壇,造價高達18億人民币。
進入梵宮,立刻感到一種震撼——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聳的穹頂,超大面積的庭堂,似乎執意要告訴人們佛教的博大精深,以大佛之“大”,九龍灌浩之“奇”,汲取中華傳統木雕、石雕、玉雕、銅雕之精粹,扮成了梵宮的精美!其中見光不見燈的設計,使其漢白玉白象、木雕群、朱炳仁銅雕、天象圖、系列油畫作品無時無處不蘊含着華貴圓滿,和諧大器的完美風格,呈現出一部精美絕倫的傳世之作……
一步一步地慢慢走過,一處一處的仔細欣賞,一絲一縷的琢磨思考,終于在走出梵宮出口時,也有了一點一點的由衷感歎……
誰說我們的建築風格缺少創新?梵宮無論是作為佛事聖地還是作為觀賞景緻,都充分體現了别處少有的獨特,表現出了無論是設計還是施工,隻要下定了創造一流的決心并将負責任的态度堅持到完成,精品的出現也是必然!
誰說宗教設施一定要有煙火缭繞,整個梵宮沒有一個香爐,沒有一處祭祀用的燭台,依然處處溢出了神秘,飽含了崇敬,布滿了虔誠,傳播了知識(宗教和美學知識)……
一枝秃筆很難用較短的篇幅描繪這座建于最近而必然會流傳久遠的佛事宮殿,有機會到無錫的話,還是花點銀子到這裡欣賞一次吧,估計不會懊喪,尤其是有一定藝術、美學欣賞興趣的您!
噢,初心是再度探訪鼋頭渚,當然也去看了,隻是被梵宮奪了“風頭”,不再着筆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