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宇 太極道2016
民間對“丹田”的描述曆史悠久,所謂力量源泉也有道理。究其原因祖先的感悟其實也指向了人體科學的核心!怎麼講?“丹田”最早見之于東漢道家之術,那時代修仙長生為道家主題,試想天下是劉家的,他人生存空間不夠,道家就是教人避世逃遁的,内丹法即是在精神層面解決此問題的良方。但練功夫和修習内丹是兩碼事,之所以武術界大談丹田,隻可證明是名詞借用的事實。這又是文化問題了,一脈相承是中國這個幾千年文化大國的基本特征,前人即已把人體各部位标注了,後人直接拿來就用有何不可。因此這個部位,臍下三寸的位置就被固定下來,統稱“丹田”千古不變。
可以看出都是圍繞“丹田”區域的肌肉訓練。而“核心肌肉群擔負着穩定重心、傳導力量等作用,是整體發力的主要環節,對上下肢的活動、用力起着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
這意思很明顯是這訓練的意義,也就是“用力的方法”。核心用力的概念證明人體中間這個區域對發力和協調動作是至關重要的!試想有幾千年戰争史的中國人會不知道這個部位對人體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可以假設一下:丹田位置就是核心區。隻不過表達不同而已!
當然說了這麼多隻是說明“丹田”位置,不涉及現代體育核心訓練與傳統武術的丹田區域的訓練問題。這問題較複雜,試做簡單描述:老話講:意氣力内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合。所謂外三合。肩胯恰恰是人體核心位置,丹田如果可以是一個區域概念,那麼胯剛好就在這區域,以中國模糊哲學來看,無論臍下三寸還臍上三寸,或者左三寸右三寸,前三寸後三寸。反正籠統一起都看成一個東西的時候,那麼就看明白了。(這裡要強調武術的丹田概念和道家的不是一碼事!)這個丹田就是核心區。那麼肩與胯合就是發力的基礎了,即是基礎也就是源泉!以上基本就是“丹田”位置的基本概念,有興趣的可以試着做做平闆支撐,然後再站起來馬步試試肩與胯合的力量,肯定有所感悟!
用技術解釋文化!
用哲學指導技術!
導演/作者:姚宇
推廣人:王藝
記者:韋仙平
責編:小雪
公衆ID:Taijidao201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