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伊姐(周桂伊)葉子姚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上周收官了。
不知道多少人看過,反正它是我心中的年度綜藝,在《樂隊的夏天》過去之後,它讓這個冬天熱血。
馬東,黃渤,徐峥,李誕,于和偉做評委,最後一期,還有沈騰、賈玲合體參與。
各路喜劇演員,換着花樣亮活兒。帶我們一路哭着笑着,抵達屬于自己的烏斯懷亞(一個無憂無慮的地方)。
我笑了,然後又破防哭了。
我是這幾天才看完的,早就不是熱點了,畢竟一個二娃媽,屬于自己的時間太有限了。
但,别廢話了,咱就直接誇吧。
喜劇終于不用升華主題,作為讴歌載體,真正尊重内容創作的烏托邦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沒有很複雜的賽制,也沒有明星導師互撕的熱搜預定,它從頭到尾聚焦在“人”和“作品”上,整個節目,展現了成熟、紮實、與時代共振的創作能力。
除了專業編劇參與,喜劇演員們讓大家看到了,不會攢本子的段子手不是好演員。以Sketch 、默劇、漫才、音樂劇等不同形式實現喜劇的融合、翻新及科普。
《反詐銀行》 聚焦當下熱點“電信詐騙”,把當下老年人上當受騙的心理活動演繹得惟妙惟肖。
嫦娥七号發射需要十萬塊錢加油,比爾·蓋茨破産了需要十萬塊錢周轉,阿拉伯王子被流放了需要十萬塊錢複仇......
這種笑料你耳熟不耳熟?
為阻攔老人被騙,銀行職員和熱心客戶化身名著衆神。
孫悟空、二郎神、哪吒、沉香、呂洞賓、李天王.....的亂炖,傳統文化和神話一鍋燴,了解一下。
用蒙太奇手法讓觀衆在舞台上看到時光倒流,充滿了電影畫面感,質感足足。
《笑吧,皮奧萊維奇》背景構思奇妙——
在這裡,“搞笑”就是死罪。
演員将多種喜劇元素毫不違和地融合在一起。掉凳兒,抖包袱,反正話,諧音梗等等專業術語,在情景中被闡述得明明白白。
順便緻敬了脫口秀、二人轉和傳統相聲。
作品有很多梗,但包裹了一個非常高級的立意——人活着到底是為了生存本身,還是生活的意義。
不能笑,毋甯死。
笑在這個時代越來越難,朋友們,肆無忌憚地笑吧,把松弛、快樂、簡單當作一種信仰吧。
《一出不好戲 》通過調侃編劇艱難的創作過程,把影視圈改編亂象連骨頭帶皮都扯開。
經典童話故事改成甜寵劇、大女主劇、寶萊塢歌舞劇……當下什麼紅,編劇們就給制片人往哪個方向編。
甚至,小紅帽可以愛上大灰狼——“外婆失去的隻是生命,而小紅帽得到的是愛情啊。”
流量當道,炒CP,蹭IP,不注重内容邏輯,萬物皆可甜寵,怎麼狗血怎麼來,怎麼能創作出一出好戲呢?
馬東曾經在2021愛奇藝世界·大會上說過,這檔節目的重點是關注“喜劇作品誕生的過程”。
這個過程裡最重要的是,對當下發生的事情的精準捕捉,創作者充滿切實的生活體驗,與時代的同步感和共振感,是那種把腳深深紮在泥土裡的創作者,才拿得出的底氣。
《偶像服務生》裡吃不上飯的練習生應聘飯店服務員,諷刺内娛和飯圈文化。
天菜、私生粉、回鍋肉、balance、yyds......火遍網絡的娛樂詞彙也都在此集錦。
要點個魚?這個魚可以,但那個魚不可以。為什麼?因為“那(nei)魚(yu)完了”。
内娛完了,瑞思拜,老豆瓣人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精準展現各種手機軟件,如何不知不覺切割掉現代人的時間。
朋友圈、表情包、群聊天、短視頻、熱搜榜,刷一刷,倆小時就刷沒了。
手機像牢籠,讓人們活得更加焦慮緊張,深夜結局都是emo。
《生日快樂》講述一個年輕人在家獨自過生日,熊娃娃、木偶和冰箱都複活,陪他慶祝。
熱鬧隻活在童話,當淩晨12點的鐘聲響起,一切回歸現實。除了“祝我生日快樂”,也隻能鼓勵自己:一個人也沒什麼不好。
節目播完上了熱搜,“請把裝在我窗台的攝像頭拆了”。
關注獨居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吧,他們的自閉和孤單的心事,讓人心疼。
《艱難抉擇》把打工人每天中午點菜的糾結還原得惟妙惟肖。
20塊錢,到底是點黃焖雞還是麻辣燙?!這是個需要思考讨論12個小時的艱難抉擇。
最後,得,來11碗米飯!覺得幹?咱們都有“小幹媽”。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作品沒有以往喜劇類節目的老套路和模式化——
在這些作品裡,看不見“喜頭悲尾”的創作風格,這本身就是創作能力的體現。
(陳佩斯曾在《圓桌派》裡直言為什麼我們的喜劇一直都偏向“喜頭悲尾”,因為這是一個技術環節。如果沒有能力讓笑料翻升,就隻能用一個最簡單的辦法收場。)
就像黃渤說的,唯一重要的就是,真的好不好笑,真的有沒有生命力。
除了強大的創作能力,
在喜劇大賽裡,還有純粹的創作氛圍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一次讓編劇從幕後走到台前,不僅每個節目演出後,都給機會分享創作意圖;
而且,在最後頒獎禮上,還把第一個獎項頒發給最佳編劇。
大鎖感慨萬千——終于有編劇被認可了。
喜劇大賽設置了搭檔獎和團隊獎,沒有單人獎項。
這是在肯定“創作不是孤立的,不是一個人的事”,它是搭擋和隊友的相互激發扶持,合力完成的過程。
這種價值觀,對于内娛的明星中心制,其實是意義深遠的。
但最最感人的,其實是幾對搭檔之間的情誼。
倆人參加節目才相識,成為搭檔,在一個個作品中完成了解與默契。
蔣龍是電影學院表演系的高材生,他的老師也是黃曉明和陳坤的班主任。
一身才華,三好學生,但畢業後幾年也沒戲可拍,他是《逐夢演藝圈》男二号,這片子豆瓣評分2.2,成了自己身上的“槽點”。
(前陣子在《風起洛陽》裡看到他,和黃軒搭戲,雖然是小角色,但确實不錯)
張弛從小學京劇,十幾歲就拿獎。如今京劇無人欣賞難出頭,2020年拿過《星光大道》總決賽亞軍。
張弛的掙紮在作品《台下十年功》裡,表現得淋漓盡緻,那種即便知道結局,但也義無反顧,用人生實驗信念感的追夢人,讓我破防落淚。
而在《最後一課》裡,表演專業學生在劇本殺裡演僵屍,還被指導拉丁僵屍,甚至被新學弟學妹圍觀,大型心酸社死現場。
《這個殺手不大冷》是殺手不受控制地被音樂操控,即便在人生已經完全妥協利益的荒誕下,DNA裡還刻着藝術。
《悟空》是在資本和人脈裹挾的圈子,創作者對創作的本心與堅持。
他們的作品,把台下的于和偉看哭,讓畢業兩年沒戲拍的徐峥感同身受。
這不單純是作品,是他們的人生——
熱愛被碾壓,尊嚴被無視,小人物九死未悔,溫柔堅定,破碎的尊嚴,被孤獨的自己捧在手心小心呵護。
大鎖和天宇是創作型,把熱點拿捏得死死的,喜劇人裡的公号主,之前提到的《偶像服務生》就獲得了“觀衆最喜愛作品”。
他們在來喜劇大會之前,際遇都不太好。
大鎖五年前在銀行工作,為追求夢想,辭職北漂當編劇。他說,想在三十歲前再折騰一下,怕再晚,夢就追不上了。
能拿獎,被認可,他哭得像個孩子一樣。
孫天宇錄《一年一度喜劇大會》,錄到一半要出去接活才能付房租,簽了壹心娛樂四年也窮到差點去當服務員(《偶像服務生》有他自己的生活體驗)。
在米未吃飯他吃很多,大鎖說他習慣了吃一頓頂一天。
大鎖開玩笑說羨慕天宇這麼年輕,就能遇到這麼好的搭檔,但更真誠感慨過“沒有天宇那我怎麼活”。
史策和王皓是我私心最喜歡的“皓史成雙”,每次他們出現我就心跳加速。
他們不是情侶,也是參加節目才認識,但竟然用作品完成了一個完整的愛情體系。
《世上最美的女人》《愛人錯過》《浪漫洩漏》《志勝一擊》《走花路》《披星戴月的想你》,囊括了初見、戀愛、分手、結婚,甚至決賽作品裡“有了孩子也離婚了”。
你們一定連在一起看,是一整個史策王皓的愛情宇宙,那種心跳感,三言兩語無法抵達。
頒獎禮上大鎖說找搭檔比找對象難,蔣龍說他和張弛是“先婚後愛”,史策和王皓一直強調他們是搭檔,現實中沒在一起——
沒事,真情最可貴,真心就夠了。
米未和愛奇藝幹得漂亮
從《樂隊的夏天》,到《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關注小衆從藝者,給低迷的樂隊和喜劇從業者更多舞台,被更多人看到。
不得不說,這麼帥氣的事,米未和愛奇藝幹得漂亮。
馬東不僅攢了這個節目,決賽還請到國内影視圈各大甲方坐鎮,這畫面簡直不可思議。
連沈騰都說,領導們都在上面坐着。
行業大咖不僅僅來頒獎,而是把真實的頭部資源都給到創作者們,幫這些位于腳部但有才華的創作者搭建出路。
壞猴子影業CEO王易冰替導演甯浩帶話,他的電影在等着大家,還特意補充,壞猴子除了甯浩外還有19個導演。
檸檬影業聯合創始人更是直接帶着合同來的。
原本要簽王皓參演《二十不惑2》,見到“皓史成雙”後當即決定給王皓在劇中寫一個女朋友。
荷爾蒙不要停!糖給我撒起來!漫天飄雪!把我淹沒!
播出平台愛奇藝更加有氣度。
大賽第一個作品《互聯網體檢》諷刺的就是視頻平台亂收費。
就這一點,獲得節目最佳編劇獎的六獸誠摯地說感謝愛奇藝。
而一個願意躬身入局、能聽調侃、能自黑的大廠,顯然才是一個更加接近這個時代年輕人,真正謙卑、有格局,最重要,深刻地尊重内容的大廠。
但事實,在節目開播前,愛奇藝已經做出取消會員超前觀看收費的決定。
一篇文章怎麼囊括我對《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愛呢?它是我在葫蘆如意都入睡後,深夜裡的快樂天堂。
整個節目真的都太好了。
希望他們永遠保護這些最珍貴的初心,這樣内娛就不會完,這裡還有最清澈的創作希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