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後縱韌帶解剖圖

後縱韌帶解剖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9 10:22:53

在骨科門/急診,幾乎每天都能碰到因韌帶損傷而就診的人群。雖然每天都在診斷各種損傷,但你知道如何快速定位具體是什麼韌帶損傷嗎?熟悉全身韌帶的解剖、起止點及分布走形可幫助你快速定位具體的韌帶損傷。今天早讀我們就來詳細學習這些韌帶的精細解剖及走形分布,值得收藏學習!

(一)颞颌部韌帶起止點的精細解剖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1

(1)颞下颌韌帶:即外側韌帶,呈三角形,上寬下窄,其與關節囊的外側壁愈合。其上方起自颞骨顴突的下緣,斜向後下方,止于下颌頭和下颌頸。

(2)蝶下颌韌帶:位于關節内側的扁薄韌帶,連結蝶骨角棘與下颌小舌之間。

(3)莖突下颌韌帶:為頸部深筋膜的一部分,位于咬肌和翼内肌之間,起自颞骨莖突斜向前下方,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的後緣。

(二)上肢韌帶起止點的精細解剖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2

(1)胸鎖前韌帶:位于關節囊的前面,比較寬闊。上方的纖維起自鎖骨胸骨端的前上部,斜向内下方,止于胸骨柄的前上部。

(2)胸鎖後韌帶:較前韌帶薄而緊張,位于關節的後面。上方起自鎖骨胸骨端的後面,斜向内下方,止于胸骨柄的後上部。

(3)鎖間韌帶:較強韌,橫過胸骨柄的頸靜脈切迹,連結兩側鎖骨胸骨端的上緣。此韌帶向下方發出一些纖維束,與胸骨柄的上緣相連;其向上方移行于頸深筋膜。具有制止鎖骨下降運動的作用。

(4)肋鎖韌帶:為強韌的纖維組織,上方起自鎖骨内側端的肋粗隆,向下止于第1肋骨和肋軟骨。可分為前後兩層,前層向外上方;後層向内上方。兩層之間夾有黏液囊;兩層于外側部相愈合,而内側部則與胸鎖關節囊相連。具有制止鎖骨内側端的上提和加強關節囊下部的作用。

(5)肩鎖韌帶:為肩鎖關節囊上部增厚的部分,呈長方形,連結鎖骨肩峰端與肩峰的上面之間。

(6)喙鎖韌帶:為一強韌的纖維束,連結鎖骨下面的喙突粗隆與肩胛骨的喙突之間,可分為内外兩部。

(7)斜方韌帶:居前外側,較薄,呈斜方形,連結鎖骨的喙突粗隆與肩胛骨喙突之間。其前緣遊離,而底部與喙肩韌帶相接;其後緣較短,與錐狀韌帶的後外側部相鄰。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3

(8)錐狀韌帶:居前者的後内側,呈錐狀,較肥厚。其底部與鎖骨下面的後緣相接,其尖端連于喙突根部的内側緣與後緣,并有一部分纖維與肩胛上橫韌帶相愈合。喙鎖韌帶有固定關節的作用,又能防止鎖骨的滑脫。另外,斜方韌帶還可防止鎖骨的肩峰端向前方移動。錐狀韌帶則限制其向後方移動。

(9)喙肩韌帶:呈三角形,連結喙突外側緣與肩峰尖部的前緣之間。其前後部較厚,而中間部很薄,呈薄膜狀,此韌帶構成所謂的“喙肩弓”,可防止肱骨頭向内上方脫位。

(10)肩胛上橫韌帶:為三角形的小韌帶。連結肩胛骨背側面的上緣與喙突根部之間,橫跨肩胛切迹的上方,因此,将切迹圍成一孔,其内有肩胛上神經通過。

(11)肩胛下橫韌帶:呈薄膜狀,連結肩胛岡的外側緣與關節盂的周緣之間,其與骨面之間圍成一孔,其内有肩胛上動脈和肩胛上神經通過。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4

(12)喙肱韌帶:為一寬而強的韌帶,起自喙突根部的外側緣,斜向外下方,達肱骨大結節的前面,與岡上肌腱相愈合。其前緣和上緣遊離,後緣和下緣與關節囊愈合。此韌帶加強關節囊的上部,并能限制肱骨向外側旋轉,還防止肱骨頭向上方脫位。

(13)盂肱韌帶:位于關節囊前壁的内面,可分為上、中、下三部。上部起自喙突根部附近的關節盂邊緣,斜向外下方,止于肱骨小結節的上方;中部連結關節盂前緣與肱骨小結節之間;下部起自關節盂下緣,斜向外下方,到達肱骨解剖頸的下部。該韌帶加強關節囊的前壁。

(14)肱骨橫韌帶:為肱骨的固有韌帶,它橫跨結節間溝的上方,即連結大、小結節之間,其一部分纖維與關節囊愈合。韌帶與結節間溝之間,圍成一管,其内為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通過。該韌帶對後者有固定作用。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5

(15)尺側副韌帶:其呈三角形,比較肥厚。上方起自肱骨内上髁的前面和下面,向下呈放射狀,分為前中後三部:其前部止于尺骨冠突的尺側緣;中部較薄,止于鷹嘴與冠突之間的骨嵴上;後部向後方,止于鷹嘴的内側面,其表面有幾條向下斜行的纖維束與橫跨鷹嘴和冠突的橫纖維相交織。後者的下緣與骨之間形成一裂隙,當肘關節運動時,滑膜層可經此處膨出。兩側的副韌帶有防止肘關節的側屈作用。

(16)桡側副韌帶:亦呈三角形,較肥厚,連結肱骨外上髁的下部與桡骨環狀韌帶之間,其後部的部分纖維經過環狀韌帶止于尺骨的旋後肌嵴。此韌帶加強關節囊的外側壁,有防止桡骨頭向外脫位的作用。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6

(17)桡骨環韌帶:為一強韌的環狀韌帶。起自尺骨的桡切迹的前緣,環繞桡骨頭的4/5,止于尺骨的桡切迹後緣,但有少部分纖維則緊貼桡切迹的下方,繼續環繞桡骨,形成一完整的纖維環。韌帶的上緣和外側面與關節囊愈合。環狀韌帶實際上是呈杯形,上口大,下口小,因此,可防止桡骨頭脫出。4歲以下的兒童,由于桡骨頭發育還不完全,桡骨頭與桡骨頸的粗細相似,故在伸肘關節時而突然牽拉前臂,此時桡骨頭可被環狀韌帶卡住,形成桡骨小頭半脫位。

(18)方形韌帶:薄而松弛,連結桡骨頸和尺骨桡切迹的下緣之間,被覆在關節下端的滑膜表面。此韌帶有支撐滑膜的作用。

(三)桡腕關節韌帶起止點的精細解剖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7

(1)桡腕掌側韌帶:寬闊而堅韌,位于關節囊的前外側部,其上方起自桡骨下端的前緣和莖突,斜向内下方,止于舟骨、月骨、三角骨和頭狀骨的掌側面。

(2)桡腕背側韌帶:較掌側韌帶薄弱,位于關節囊的後面,其上方起自桡骨下端的後緣,斜向内下方,止于舟骨、月骨和三角骨,并與腕骨間背側韌帶相移行。

(3)腕桡側副韌帶:上方起自桡骨莖突尖部的前面,呈放散狀止于舟骨、頭狀骨和大多角骨。

(4)腕尺側副韌帶:呈扇形,其上方起自尺骨莖突,并與關節盤的尖部相愈合,而再向下分為兩部:一部向前外側方向,止于豌豆骨和腕橫韌帶上緣的内側部;另一部分則與三角骨的内側面和背側面相連。

(四)腕骨間韌帶起止點的精細解剖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8

(1)腕骨間掌側韌帶:有兩條,位于桡腕掌側韌帶的深面,分别連結舟骨與月骨及月骨與三角骨之間。

(2)腕骨間背側韌帶:也有兩條,分别連結舟骨與月骨及月骨與三角骨之間。

(3)腕骨間骨間韌帶:有兩條,分别介于舟骨與月骨及月骨與三角骨之間,并與骨間掌側和背側韌帶相愈合。此韌帶與舟骨、月骨及三角骨共同構成桡腕關節的關節頭。

(4)腕骨間背側韌帶:共有三條,分别連結大、小多角骨之間、小多角骨與頭狀骨和頭狀骨與鈎骨之間。

(五)脊柱韌帶起止點的精細解剖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9

(1)前縱韌帶:人體中最長的韌帶。上方起自枕骨的咽結節,向下經寰椎前結節及各椎體的前面,止于第1或第2骶椎的前面。韌帶的寬窄與厚薄各部不同,于胸椎部及各椎體前面的部分均較窄而略厚;于頸腰部和椎間盤前面的部分則相反,即較寬而略薄。

前縱韌帶由三層并列的縱行纖維構成,淺層纖維可跨越3~4個椎體;中層者跨越2~3個椎體;而深層纖維僅連結相鄰的兩個椎體。它與椎間盤及椎體的邊緣緊密相連,但與椎體上下緣之間的部分則連結較為疏松。可限制脊柱過度後伸。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10

(2)後縱韌帶:細長而堅韌,位于椎體的後方,椎管的前壁。起自第二頸椎體,向上方移行于覆膜;向下沿各椎體的後面至骶管,與骶尾後深韌帶相移行。韌帶的寬窄與厚薄各部也不同,在頸椎、上部胸椎及椎間盤的部分則較寬;而下部胸椎、腰椎和各椎體的部分則較窄。

其淺層纖維可跨越3~4個椎體;而深層者隻連結相鄰的兩個椎體之間。其與椎體的上、下緣之間則緊密相連,而與椎體後面的連結則較松,其間有椎體的靜脈通過。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11

(3)弓間韌帶或稱黃韌帶:本身呈膜狀,由彈力纖維構成,位于相鄰的兩個椎弓之間。上方起自上位椎弓闆下緣的前面,向下止于下位椎弓闆的上緣及後面。韌帶的前面凹陷,正中部有一裂隙,為靜脈所穿通。其厚薄與寬窄各部不同,于頸椎部則較薄而寬;胸椎部者則較窄而略厚,其中以腰椎部者最厚。

此韌帶有時發生肥厚,可壓迫馬尾或神經根,常發生在第4與第5腰椎之間。可限制脊柱過度前屈,并維持身體直立姿勢。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12

(4)橫突間韌帶:連結相鄰的兩個橫突之間,在頸椎部此韌帶常缺如;胸椎部者常呈細索狀;腰椎部者發育較好,呈膜狀。

(5)棘間韌帶:較薄,連結相鄰的兩個棘突之間,從棘突根部至其尖部,呈矢狀位;後方移行于棘上韌帶。在腰部者則寬而厚,呈四方形;胸椎部者則窄而較長;頸椎部者則往往發育不佳。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13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14

(6)項韌帶:為三角形的彈力纖維膜。其底部向上方,附着于枕外隆凸和枕外嵴;尖部向下方,與寰椎後結節及下六個頸椎棘突的尖部相連;其後緣遊離而肥厚,為斜方肌的附着部。項韌帶于四足類動物很發達,具有協助肌群支持頭頸部的作用。在人類屬退化結構,作用類似于黃韌帶,與維持身體的直立姿勢有關。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15

(7)寰枕前膜:其形态比較寬闊,連結枕骨大孔前緣與寰椎前弓上緣之間。韌帶的前面中部,因有前縱韌帶移行而變厚;其兩側略薄,多與關節囊相愈合。

(8)寰枕後膜:較寰枕前膜薄而略窄,連結枕骨大孔後緣與寰椎後弓上緣之間。該膜的中部略厚;其前面與硬脊膜緊密相連;後面接頭後小直肌;兩側移行于關節囊;其與寰椎後弓的椎動脈溝之間,圍成一管,其内有椎動脈和枕下神經通過。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16

(9)寰枕外側韌帶:連結寰椎橫突的上面與枕骨的頸靜脈突之間,有加強關節囊外側壁的作用。

(10)寰樞前膜:長而堅韌,位于兩側的寰樞關節之間,上方起自寰椎前弓的前面和下緣,向下止于樞椎體的前面。膜的中部因前縱韌帶相移行而增厚。

(11)寰樞後膜:薄而寬闊,位于寰椎與樞椎之間,連結寰椎後弓的下緣與樞椎椎弓上緣之間。其中部略厚,兩側有第2頸神經穿過。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17

(12)寰椎橫韌帶:堅韌而肥厚,連結寰椎左右側塊的内側面。前面微凹;中部略寬,有一纖維軟骨構成的關節面,其與樞椎齒突後面的關節面相關節。

寰椎的椎孔,由此韌帶分成為前、後兩部:前部小,隻有齒突;而後部大,容納脊髓及其被膜等。自韌帶中部,向上、下方各發出一條縱行纖維束,前者稱為上腳,其末端附着于枕骨大孔前緣。後者稱為下腳,其與樞椎體的後面相連。此上、下二束纖維與寰椎橫韌帶共同構成寰椎十字韌帶。

當暴力引起寰椎橫韌帶撕裂時,齒突則移向後方,從而壓迫延髓引起嚴重的後果。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18

(13)覆膜:位于椎管内,寬闊而強韌,自斜坡沿齒突及其周圍的韌帶後面下降,于樞椎體的後面移行于後縱韌帶。其外側與寰樞外側關節的關節囊相愈合;前面連結寰椎十字韌帶。

(14)翼狀韌帶:為強韌的圓索狀韌帶,左右各一條,位于寰椎橫韌帶的上方。起自齒突尖的兩側,各自斜向外上方,止于枕骨髁内側面的粗糙部。并分别與寰齒前、後關節囊及寰枕關節囊相愈合。可限制頭部過度的前俯和旋轉運動。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19

(15)齒突尖韌帶:為細小的索狀韌帶,位于兩側翼狀韌帶上緣之間,連結齒突尖與枕骨大孔前緣,并分别與寰枕前膜和寰椎十字韌帶(上腳)相愈合。頭部後仰時緊張;前俯時松弛。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20

(16)骶尾前韌帶:位于骶骨及尾骨的前面,為前縱韌帶向下的延續部分,到達骶、尾骨的前面而終止。

(17)骶尾後深韌帶:為後縱韌帶的延續部分,沿第5骶椎體和第1尾椎體的後面下降,于第1尾椎的下緣與終絲及骶尾後淺韌帶愈合。

(18)骶尾後淺韌帶:為棘上韌帶的延續部,自骶管裂孔的邊緣,沿尾骨的後面下降。此韌帶經過骶管裂孔的上方,幾乎完全封閉該孔。

(19)骶尾外側韌帶:連結骶骨外側緣的下端與第1尾椎橫突之間。其上方與骶結節韌帶愈合;其與骶骨外側緣之間,圍成一孔,有第5骶神經的前支通過。

(20)尾側韌帶:連結尾骨尖與皮膚之間。

(六)胸背部韌帶起止點的精細解剖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21

(1)肋頭輻狀韌帶:位于肋頭關節囊的前方,自肋骨頭的前面和上、下兩緣,放散于相鄰的兩個椎體及其椎間盤。上部的纖維斜向上方,附着于上位椎體的外側面;下部者則斜向下方到達下位椎體的外側面;中部的纖維則較少,呈水平方向前伸,與椎間盤相連。

(2)肋頭關節内韌帶:位于關節腔内,由緻密而堅韌的短纖維構成,連結肋頭嵴與椎間盤之間,分隔關節腔為上、下兩部。第1、第10、第11及第12肋頭關節腔内無此韌帶。

(3)肋頸韌帶:由堅韌的短纖維構成,連結肋頸的後面與橫突的前面之間。韌帶、橫突及肋頸之間,有一裂隙,稱為肋橫突孔。第11和第12肋骨的肋頸韌帶,一般都已退化。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22

(4)肋結節韌帶:短而強韌,自橫突尖部,斜向外上方,止于肋結節。第11和第12肋骨的肋結節韌帶一般都缺如。

(5)肋橫突前韌帶:起自肋頸嵴,斜向外上方,止于上位椎骨橫突的下緣。外側則與肋間内韌帶相移行;内側緣與椎體之間圍成一孔,有肋間動脈和肋間神經後支通過。

(6)肋橫突後韌帶:較肋橫突前韌帶細而薄,呈條索狀,自肋頸的後面,斜向内上方,止于上位椎骨橫突和下關節突的根部;其外側與肋間外肌相接。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23

(7)胸肋輻狀韌帶:呈三角形,薄而寬闊,自肋軟骨内側端的前面,放散于胸骨的前、後面。其淺層纖維與對側同名韌帶的上、下方纖維相交錯。于胸骨的前面,此韌帶與胸大肌的起始腱相愈合,并形成胸骨膜,被覆于胸骨骨膜的表面。

(8)胸肋關節内韌帶:一般出現在第2胸肋關節,其餘的胸肋關節則有無不定。其本身由纖維軟骨構成,自第2肋軟骨内側端,橫行向内與胸骨的第2肋切迹相連。此韌帶往往把第2胸肋關節腔分為上、下二部。

(9)肋劍突韌帶:連結第6或第7肋軟骨的前後面及胸骨劍突前後面之間,于肋軟骨和胸骨前面的部分則較明顯。

(七)下肢韌帶起止點的精細解剖

1.骶髂關節韌帶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24

(1)骶髂前韌帶:寬而薄,位于關節的前面,連結骶骨骨盆面的側緣與髂骨的附關節溝之間。

(2)骶髂後短韌帶:起自髂骨粗隆、髂骨耳狀面後部和髂後下棘,斜向内下方,止于骶外側嵴和骶關節嵴;淺層的稱為骶髂後長韌帶,自髂後上棘,抵達第2至第4骶椎的關節突,其外側與骶結節韌帶相連,内側接胸腰筋膜。

(3)骶髂骨間韌帶:很堅韌,被骶髂後韌帶覆蓋,連結髂骨粗隆與骶骨粗隆之間,由縱橫交錯的短纖維構成,填充于關節囊的上方與後方。

2.髋骨與脊柱的韌帶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25

(1)骶結節韌帶:為強韌的扇狀韌帶,位于骨盆的後下部。起自髂後下棘、骶骨下部的外側緣和尾骨的上部,斜向外下方,經骶棘韌帶的後方,止于坐骨結節的内側緣,有一部分纖維則呈鈎狀,繼續延伸至坐骨支,稱為鐮狀突。

(2)骶棘韌帶:位于骶結節韌帶的前方,較薄,呈三角形。起自骶骨和尾骨的外側緣,向外方與骶結節韌帶交叉後,止于坐骨棘。

(3)坐骨大孔:梨狀肌、臀上動靜脈、臀上神經、坐骨神經、股後皮神經、臀下動靜脈、臀下神經通過。

(4)坐骨小孔:閉孔内肌腱、陰部内動靜脈、陰部神經通過。

(5)髂腰韌帶:為肥厚而強韌的三角形韌帶。起自第5腰椎橫突前面、橫突尖部的後面及第4腰椎橫突的前面和下緣,呈放射狀止于髂嵴的内唇。

(6)骶腰韌帶:為髂腰韌帶的一部分,起自第5腰椎體與橫突,止于髂窩與骶骨底。

3.恥骨聯合部韌帶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26

(1)恥骨上韌帶:連結兩側恥骨之間,中部與恥骨間纖維軟骨闆愈合。此韌帶有加強恥骨聯合上部的作用。

(2)恥骨前韌帶:肥厚而強,位于恥骨聯合的前面,由相互交錯的斜行纖維構成。

(3)恥骨弓狀韌帶:較肥厚,呈弓狀跨越恥骨聯合的下方,連結兩側的恥骨下支之間。上面與恥骨間纖維軟骨闆愈合;下面遊離,與尿生殖隔之間以裂隙相隔,有血管通過。

4.髋關節的韌帶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27

(1)髂股韌帶:長而堅韌,呈倒置的“V”字形,位于關節囊的前面。上方起自髂前下棘的下方,向外下方呈扇形分散,止于股骨的轉子間線。此韌帶的内側部和外側部較厚,中間部則較薄。内側部的纖維呈垂直方向,附着于轉子間線的下部;外側部的纖維斜行下達轉子間線的上部。此韌帶限制大腿過度的後伸;其内側部的纖維限制大腿的外展;外側部者則限制大腿的外展和旋外。

(2)恥股韌帶:呈三角形,起自髂恥隆起、恥骨上支、閉孔嵴及閉孔膜,斜向外下方,移行于關節囊及髂股韌帶的内側部。此韌帶限制大腿外展及旋外運動。

(3)坐股韌帶:較薄,位于關節的後面,起自髋臼的後部與下部,向外上方,經股骨頸的後面,一部分纖維移行于輪匝帶;另一部分則附着于股骨大轉子的根部。此韌帶限制大腿的内收及旋内運動。

(4)輪匝帶:呈環形,緊貼滑膜層的外面,由關節囊纖維層的環形纖維構成,環繞股骨頸的中部。其外側部肥厚,略向關節腔突出。此韌帶有一部分纖維分别與恥股韌帶及坐股韌帶愈合,但不直接附着在骨面上。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28

(5)股骨頭韌帶:其為關節囊内扁平的三角形纖維帶。基底部附着于髋臼橫韌帶及髋臼切迹兩部分;尖部連結股骨頭凹的前上部。韌帶周圍有滑膜包繞。此韌帶的發育程度常因人而異,有時可完全缺如。其功能目前尚有争論,有人認為是營養股骨頭的血管經過之途徑;有的則與上述觀點相反;另外,有人提出此韌帶起着關節墊的作用等。當大腿前屈及内收時,此韌帶緊張;外展時則變松弛。

(6)髋臼橫韌帶:也在關節囊内,很強韌,呈橋狀橫跨髋臼切迹的上面,由此圍成一孔,有血管和神經通過。此韌帶與關節囊及股骨頭韌帶相愈合。

5.膝部韌帶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29

(1)髌韌帶:肥厚而堅韌,位于關節囊的前部,為股四頭肌腱延續的部分。上方起自髌尖和髌關節面的下方,向下止于胫骨粗隆及胫骨前嵴的上部;其内外兩緣分别移行于髌内側支持帶和髌外側支持帶。韌帶與關節囊的滑膜之間,有膝脂體;與胫骨之間則以髌下深囊相隔。伸膝時,此韌帶松弛;屈膝時則緊張。

(2)髌内側支持帶:為股内側肌肌腱的一部分。起自股内肌肌腱及髌底,沿髌韌帶的内側向下,止于胫骨上端的内側面。

(3)髌外側支持帶:為股外肌肌腱的一部分。起自股外肌肌腱及髌底,沿髌韌帶的外側向下,止于胫骨上端的外側面。此韌帶的外側與髂胫束愈合。

(4)腘斜韌帶:扁寬,位于關節面的後面。為半膜肌肌腱的延續部分。其起自胫骨内側髁的後部,沿關節囊的後部斜向外上方,止于股骨的外上髁。有一部分纖維與關節囊後部的纖維層愈合。該韌帶有防止膝關節過度前伸的作用。

(5)腘弓韌帶:位于關節的後外側。起自腓骨頭後面,斜向後上方,分為前後兩部,前部與腓腸肌的外側頭愈合;後部則附着于胫骨髁間後區的後緣。

(6)胫側副韌帶:扁寬而堅韌,位于關節的内側。上方起自股骨内上髁,向下止于胫骨内側髁及胫骨體的内側面。韌帶的前部與髌内側支持帶愈合,其與關節囊之間有黏液囊相隔;其後部則與關節囊及内側半月闆愈合。

(7)腓側副韌帶:為索狀堅韌的纖維束,位于關節的外側。上方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止于腓骨頭外側面的中部。此韌帶與關節囊之間有疏松結締組織相隔。與半月闆之間,以腘肌腱相隔,二者不直接相連。當屈膝及小腿旋内時,胫側與腓側副韌帶均松弛;相反,伸膝及小腿旋外時則緊張,因此,有限制膝關節過度伸展及旋外的作用。

(8)膝交叉韌帶:位于關節囊内,為連結股骨與胫骨之間堅強的韌帶,可分為前、後交叉韌帶,它們彼此相互交叉。

前交叉韌帶:起自胫骨髁間前區的内側,斜向後外上方,止于股骨外側髁内側面的上部。此韌帶分别與内側半月闆的前端和外側半月闆的前端相愈合。

後交叉韌帶:居前交叉韌帶的後内側,較前交叉韌帶短而強韌。起自胫骨髁間後區與外側半月闆的後端,斜向内上方,止于股骨内側髁的外側面。

膝交叉韌帶的主要功能是使胫、股兩骨緊密相接,防止胫骨沿股骨下端向前後方移位。前交叉韌帶限制胫骨前移;後交叉韌帶則有制止胫骨後移的作用。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30

(9)膝橫韌帶:呈圓索狀,橫行連結兩個半月闆的前端,其出現率為55.53%。

後縱韌帶解剖圖(90條韌帶的精細解剖)31

(10)闆股前、後韌帶:闆股後韌帶起自外側半月闆的後緣,沿後交叉韌帶的後方,斜向内上方,止于股骨的内側髁;闆股前韌帶起自外側半月闆的後部,沿後交叉韌帶的前方,斜向内上方,止于股骨内側髁。

6.胫腓部韌帶

(1)胫腓前韌帶:為一堅韌的三角形韌帶,位于胫腓二骨的前面。起自胫骨下端踝關節面的邊緣,斜向外下方,止于腓骨下端的前緣及附近的骨面上。韌帶的前部與跟腓前韌帶的起始部相移行;後部接骨間韌帶。

(2)胫腓後韌帶:較胫腓前韌帶強韌,連結胫、腓二骨下端的後面。前部與骨間韌帶相連;下部愈合于胫腓橫韌帶。

(3)骨間韌帶:由許多強韌的短纖維構成,連結胫、腓二骨下端的相鄰面之間,其向上移行于小腿骨間膜。

(4)胫腓橫韌帶:為一強韌的索狀韌帶,起自胫骨後面的下緣,斜向前外下方,止于外踝的内側面。此韌帶對保持踝關節的穩固性,防止胫腓骨沿距骨上面向前脫位,有重要的作用。

7.踝關節韌帶

(1)三角韌帶:為強韌的三角形韌帶,位于關節的内側。上方起自内踝的前後緣及尖部,呈扇狀向下止于跗骨。由于各部的附着部不同,可分為以下四部:胫距後部位于後部,為一短韌帶,略斜向後方,止于距骨的内側面及距骨後突内側的小結節,此韌帶有防止胫、腓二骨向前脫位的作用。胫跟部位于中部,肥厚而堅韌。起自内踝的尖部,向下止于跟骨的載距突,此韌帶有防止足向後脫位的作用。胫舟部位于前部;起自内踝的前面,斜向前下方,止于舟骨粗隆與跟舟足底韌帶的内側緣。

胫距前部位于胫舟韌帶的内側,起自内踝前緣,止于距骨内踝關節面的前緣。三角韌帶(前部除外)主要限制足的背屈;其前部纖維則限制足的跖屈。

(2)距腓前韌帶:位于關節的外側,起自外踝的前緣,向前内方,止于距骨外踝關節面的前方及距骨頸的外側面。于足跖屈及内翻時,容易損傷此韌帶。

(3)距腓後韌帶:很強韌,位置較深,起自外踝後緣,水平向後内方,止于距骨後突。該韌帶有防止胫、腓二骨向前脫位的作用。

(4)跟腓韌帶:為一強韌的圓形纖維束,起自外踝尖部的前方,向後下方,止于跟骨外側面中部的小結節。當足内翻時,容易扭傷此韌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