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鎮長本人
公衆号:大樹鎮長
借調,永遠是年輕公務員們關注的最熱切的問題之一,在上級部門的“驚鴻一瞥”,承載着無限遐想。
有的是把借調作為往上級機關跳的過渡,有的想多認識幾位上級機關的朋友,還有的是希望通過借調實現其他目的……
當然,還有的想被借調,有的不想被借調,很多讀者的來信涉及隐私比較多,也比較具體。索性,小鎮就不貼具體問題了,這一期就全面地聊聊對“借調”的一些看法。
本期内容将從個人的職業發展角度出發,重點是怎樣避免“借調”帶來的弊端,最大限度的通過“借調”幫助我們進步,或者通過“借調”解局,希望有所啟發。
01
借調是一種非正式的人員流動方式,在不同時期,借調的目的、原因、發揮的作用以及借調結束後被借調人員的去向都不同。
在2000年以前,确實有很多人通過借調實現了正式調動。
曾任雲南省副省長的高樹勳,借調并留用改變了他的命運
典型的就是老師,上世紀很多老師被借調到黨政機關部門,然後大多轉為了機關幹部。
這是有曆史原因的,那個時候老師文化水平比較高,機關對于編制管理也沒那麼嚴格。但是随着教育普及和編制管理完善,尤其公務員考試制度确立,老師通過借調留在機關單位就不再普遍了,這也是一種大勢。
“教師從政”的影響深遠,第18屆政治局常委中李克強、張德江就曾有教師生涯
到了現在,再想通過借調,實現從非機關轉到機關、從邊緣機關轉到核心機關、從下級機關到上級機關,已經很難了,但并不是說借調對個人就沒有幫助了。
如今限制人事流動是一個大趨勢。像小鎮當年還可以從基層公務員通過國考直接到中央部委,趕上了窗口期。
後來,基層公務員一入職就限制5年最低服務期,中央部委和省廳機關的招考名額也被選調分去很多,往大機關跳的路子越來越難。不僅僅是體制内,就連體制内往體制外跳都開始被限制。
因此,在編制管理越來越嚴的當下,借調反而成了一個更好操作的方式。
除了正式留下來的難度更大,其他好處反而并沒有消減多少。不好留下來,反而意味着競争的激烈程度下降了。
02
為了啟發大家,我先講幾個身邊的例子,有順心如意的,也有不那麼完美的。
第一個例子,在山東某地級市。
一位朋友剛考上公務員,即被一路分配到縣裡。可他家裡有點門路,通過借調同機關市區單位,實現了“回家”。
雖然後來因為整頓,借調的人都被清理回原單位了,但是起碼避免了一年多異地生活。而他和另外一位同事,還借着借調的“香火情”,通過在借調單位那留下了好印象,優先搭上了内部調整的順風車,真正調回去了。
第二個例子是兩地分居的,老公在北京,老婆則在河南某地級市。
為了團聚,老婆考上了北京的在職研究生(注意,在職研究生不用轉檔案,不用辭職),然後以需要上學深造為“杠杆”,借調到駐京單位。最後她幸運地留在了駐京單位,避免辭職到北京的風險,還實現了團聚、上學、工作的兼得。
另外,直接借調來京上在職研究生,她的時間更加充裕,認識更多同學,人脈也豐富了。
第三個例子,則在陝西西安某區。
有一位本來要晉升領導崗位的朋友,突然借調到上級機關來當“小兵”。當時聚會時,我們都笑他“傻”,唯獨他笑而不語。
一年後,當地官場震蕩,這位朋友因不在其職,受到的牽連減少,最起碼最後沒丢工作。
當然,第三個例子還有反例,也有人為了躲避一些個人“生活問題”,借調出來避風頭以躲避糾纏。結果最終反而因為事主找不到人,最終爆發,魚死網破。
第四個例子,類似借調,即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這是這幾年的新情況。實話說,這個崗位相當辛苦,尤其是生活上很多人并不适應,但是相比援藏援疆,更容易申請到,而且離家更近。
小鎮有個在單位比較邊緣的大學同學就主動申請擔任了。由于是單位裡敢于吃苦第一個,領導很高興,為他充分調用原機關資源,牽線搭橋做成了一些事,還成了正面典型,最終甚至進入了“主線幹部”培養序列,仕途一片大好。
第五個例子,某中央機關确實需要人手,希望能找到比較靠譜的,但不準備走考試或者調動。
于是領導決定通過私人關系,讓北京和河北的幾位前同事推薦合适的人選,經篩選後安排借調。
這種情況是比較少見的,需要信息極為靈通才行。最終有兩位來自北京某區級局和河北某縣級市團委的“小兵”通過這種途徑,從小機關到了頂級的大機關。
第六個例子也比較特殊,而且很隐秘。
有的省級機關會定期安排人到經常聯系的上級機關工作兩三個月,而且來的還是比較高級别的工作人員(處長、副處長級别),在那裡待上一段時間,聯絡聯絡感情。
這段經曆對于這些工作人員來說是很大的好事,有了兩三個月的相處,以後和上級單位的工作更好開展了,而且這往往還能成為他們晉升的優勢。
最後回歸兩個常見案例。
比如上級有工作,人手不足,讓下級機關安排人幹活。這一類基本幹完活就走,除了特别專業的點名抽調,一般都是下級機關安排人過來。這一類也是很多朋友經常問到的,機會也比較容易拿到。
最後一個例子也是常見操作。同機關事業單位通過本單位領導協調,借調到同機關行政機關(如從省種子公司借調到省農業廳),好好工作幾年,讓大家熟悉,然後在原事業單位提副處。
現任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吳曉軍昔日就曾從計委系統的信息中心借調省計委并留任的經曆
幾個月後,組織關系轉到借調的行政機關任同級别職務,實現事業編制轉行政編制。
03
總的來說借調從去向上可以分為三種:上到下、平級間、下到上。
上到下比較少見,但近年來擔任村第一書記等職務的人越來越多,這一類挂職跟借調也有了一定的相似之處,姑且可以放在一起;
“全國優秀共産黨員”黃文秀,生前即是自百色市委宣傳部副科長派駐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
平級之間,包括跨地區或者跨單位借調,往往是從邊緣地區到中心城區,又或者從弱勢單位到強勢單位,又或者事業單位到行政單位;
下到上非常常見,就不贅述了。
但在小鎮看來,從我們個人發展角度,最關鍵的是有沒有準備,是主動還是被動,而這往往也跟利弊大小直接相關。
主動借調:從自己實際需要出發,自己主動去創造機會,實現借調。
這種方式整體節奏都在自己把握中,對于要去的地方也比較了解,去幹什麼能得到什麼更是思路清晰。像這樣有備而來的,利大于弊是基本的。
半主動借調:這種情況比較複雜,可以是借調通知來了才臨時起意去争取,又或者突然發生意外被迫選擇借調暫避,又或者争取到的借調機會和自己努力方向不一緻等等。這一類一般準備都不會太充分,利弊與否更看個人如何把握。
被動的:直接被單位通知去某某地方的,都是這種情況。這樣的借調往往過于突然,完全不在自己考慮範圍内,不僅工作計劃被打亂,生活上也受到沖擊。
去吧,一頭亂麻;不去吧,人在機關身不由己。更何況,能淪落到被組織安排的,往往不是啥好安排,填坑的苦活累活居多。
這種情況,能盡可能止損就不錯了,如果在已經被動的情況下,再情緒不對,和組織鬧别扭又或者出現别的岔子,極有可能壞上加壞。
04
借調很多人說是不歸路,但也沒那麼可怕。
可怕的是對借調寄予了不切實際的幻想,沒把事情做好,否則完全可以魚和熊掌兼收。
1、放棄通過借調實現調動的想法
從現實中,包括小鎮舉的例子,确實有人通過借調作為翹闆,實現了人事調動。但是絕大多數是沒有任何可能的,即使少數個例,也有太多天時地利人和,以及一些不為人知的門道——
就算是小鎮身邊的朋友,人家肯定有很多更關鍵的東西是不會說的,是沒法複制的。
因此,對自己能力和背景有清楚認知的讀者,建議一開始就把這個想法忘掉,以免空歡喜一場。
2、絕不能斷了根
很多朋友一借調出去幾年,來信說要回原單位了,特别尴尬,感覺借調幾年也沒留下,原單位也沒顧上。
這種案例就是絕不可取的。雖然要把借調的單位當做自己的家去努力,但是一定要明白借調的單位不是自己真正的家,自己的家還是原來的單位。
借調期間決不能斷了根,要保證自己有回頭路,更要學會通過借調幫助自己在原單位的發展。
比如說,時刻關注原單位的情況下,借調可以避開很多的是是非非,反而更容易獨善其身,立于不敗之地。
比如說,在借調單位積極關注原單位的需求,結合自己借調期間的工作關系、人脈往來,幫助原單位做一些事情。哪怕是最簡單的在合法合規限度内催一催進度、碰到原單位來人主動迎來送往等等都可以,有可能的話幫助把原單位的訴求實現就更好了。
小鎮的一位在借調後成功在原單位實現提拔的河南鄭州某市局的朋友就提供了這樣一個經驗:
定期(如半個月、一個月),主動整理挂職工作體會,向原單位主管領導彙報工作情況,請領導幫忙指正等等。
注意,一定是請教領導,人是喜歡幫助别人的,被請教潛意思是承認領導能力更強。更重要的是,這些“請教”的内容,還能間接幫助領導掌握上級機關的動态。
總之,咱們若是借調,從工作、私人以及組織關系上一定保持和原單位遠而不疏的關系。
3、 一定把借調崗位的工作做好
體制内工作,名聲非常重要,千萬不能抱着負面情緒,覺得借調“沒結果”、“被利用”就不努力工作了。要知道,好事不出門,壞事可是會傳千裡的。
一般借調,都是去的上級單位或者更核心的單位,這些地方本就是信息集聚地和大家關注的地方,如果不好好表現,很容易傳出來負面的評價。
借調本身就一定程度代表原單位,這種負面評價一旦傳回去,會讓原單位領導非常難堪。
而這也是借調的人辛苦的根源之一,但是還是要擺正心态。現在的借調,除非自己主動,否則一般不會太長,總有機會離開,即使不容易,撐撐也就過了。不如索性全身心投入進去,換來好名聲,積累好人品。
現雲南省副省長陳舜,借調曾給他帶來仕途上的新起點
怎麼做好工作,小鎮本不該啰嗦,但還是要提醒一下:多工作,多幫人分擔,多找機會和借調單位以及其他單位人建立良好的工作合作關系。以後回了原單位,這些經驗和人脈就是自己的核心法寶。
4、 不參與借調單位的是是非非
借調,一定要心裡有數,畢竟還是外人,借調單位的風風雨雨不要去參與,做好自己的事就行。千萬不要站隊,按照組織原則服從指揮就好。
5、 經常自省,調整心态
人很容易因為所處的環境迷失自己,迷失有的是過于自大,有的是看低了自己,這都沒必要。
借調是很容易會産生心理誤差的,因此需要經常自省,對自大或者自輕等等偏差及時矯正,避免時間長了,突然停止借調,轉不過彎來。
小鎮就聽過一個故事,某冷門省廳有一位副處長,去了某大縣挂職幾年副縣長,在那前呼後擁的,頗有派頭。
回來後,人還是得繼續幹以前的雜活,可一身官氣卻收不回來了,最後竟然得了精神分裂症,隻能養病去了。
還有的基層機關雷厲風行的精英,來了上級機關後,很快習慣了大機關的味道。然而過了一兩年回去後,就不知道怎麼處理基層的事了,還變得自大起來,覺得基層的局長也不過科級等等,後來的仕途也就不說了。
所以人一定要時刻自省,想清楚自己到底是什麼人、什麼身份,不能因為環境歪曲了自己。
6、 回原單位後,繼續保持和借調單位的聯系
借調其實是很好的機會,對于體制内來說,工作環境、接觸的人是很穩定的,調動太難、辭職代價太大,因此借調是非常好的豐富見聞、結實新朋友的好機會。
借調的時候不能斷了原單位的根,那回了原單位也不能斷了和借調單位的情誼,把朋友處的多多的,有敵意的越少越好,無論在什麼環境,都是王道。
05
總之,讀者們若是能拿到借調機會,一定要調整好心态,放棄不太現實的訴求,珍惜好兩邊單位的聯系,給自己留好退路,再去争取更進一步。
對公務員來說,要圖長久,不求一時利弊,要算總賬,在大多數時候先立足不敗,不出問題,然後伺機而動,動則必勝,這才是平時說的“吃虧是福”的真谛。
與大家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