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馬東喜劇大賽打分

馬東喜劇大賽打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0 10:26:48

喜劇就是創造正向情緒價值。

馬東回到了主場。

無論是《奇葩說》還是《樂隊的夏天》,馬東在節目中展現的,都是一個局促的形象:他在辯論和樂隊兩個領域都算“外行”,所以就算是節目的發起者,也要被辯手和樂手調侃。

在今晚首播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裡,馬東變得遊刃有餘:他請來黃渤、徐峥、于和偉和李誕做他的搭檔,輸出看法,做綜藝效果,在整個場域裡非常自如。

馬東喜劇大賽打分(為啥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1

這檔節目是米未今年的“重頭戲”。手握《奇葩說》《樂隊的夏天》兩檔知名綜藝IP的米未,将原有的項目延後,集齊全公司之力,朝着新領域發起沖刺。

即使是有家學淵源的馬東鎮場,喜劇節目對于米未來說,依然是一個全新的命題。前幾日,毒眸專訪了米未傳媒創始人CEO馬東,跟他聊了聊米未在制作這檔綜藝中經曆的故事,和他對喜劇的看法。馬東告訴毒眸,喜劇是米未一直想去做的事。

節目正式上線之前,馬東和徐峥喝酒。像每一個站在幕後準備登台的演員一樣,徐峥問馬東,你覺得這個節目會好嗎?

馬東的回複是:“我覺得這一定會是一個好節目。至于能不能做成爆款,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事情。按照牌理出牌,把輸赢交給命運。如果這個節目觀衆看完之後産生了正向情緒,那它的存在就是有價值的。”

米未的另一場冒險

2020年夏末,米未的所有合夥人開了一場關乎内容方向的重要會議。會議讨論的是一個A與B的選擇:是繼續做《樂隊的夏天》,還是另起爐竈、換個新的方向。

兩季“樂夏”的豆瓣評分都在7分以上,并且如同米未團隊最開始期待的那樣,觀衆們都知道了新褲子、五條人等樂隊的名字。樂隊被更多人看到,甚至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果”——音樂節開始一票難求。

馬東喜劇大賽打分(為啥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

但到了第二季的中後期,團隊已經開始猶豫:樂隊是《樂隊的夏天》的核心,而一個垂類題材節目連播幾季就會面臨的問題已經悄然浮現——他們沒有信心,讓下一季節目比前兩季更好看。

與兩年前米未初入樂隊領域、“從零開始”的情況不同,“樂夏”現今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綜藝IP,一旦觀衆對于品牌擁有了市場認可度,那麼之後的延展便相對容易。

“我們都知道這個節目繼續做,哪怕不做樂隊,做别的音樂類型,都是可以做的,市場認可度高,”馬東直言,“但是慣性是思維的敵人,跳出慣性思維,是一個人和一個團隊,最大的能力。”

這個曾經跳出《奇葩說》“慣性”,開啟了《樂隊的夏天》的團隊,再次扭轉了方向盤,駛向他們籌謀已久的賽道,喜劇綜藝。

米未對于喜劇的興趣由來已久,馬東告訴毒眸,米未四年前找到金靖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公司做喜劇題材的未來。

這家公司的喜劇基因似乎很好理解:創始人馬東是著名相聲演員馬季之子,合夥人牟頔曾經是喜劇綜藝《喜樂街》的總導演,旗下的簽約藝人金靖,大學就與搭檔劉勝瑛一起進入了即興劇團,出道并一炮而紅的首秀,是喜劇綜藝《今夜百樂門》。

馬東喜劇大賽打分(為啥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3

但當下喜劇綜藝領域的現狀,可以說困難重重。

喜劇并不是綜藝領域的新品類,這條賽道曾經有過耀眼的成績。早在2014年,以《笑傲江湖》為代表的近20檔綜藝的出現,讓那一年被稱作“喜劇節目元年”。2015年,《歡樂喜劇人》播出,收視率2.8%,豆瓣評分高達8.3,這檔老牌喜劇節目已經成為了同類綜藝裡的“常青樹”,直到今年年初,還播出了最新的第七季。

這意味着,米未面臨的不再是一片新生的藍海,而是一個足夠擁擠、觀衆容易産生倦怠的賽道。團隊要在觀衆的認知基礎上,生産出新穎的内容。

創新需要打磨,團隊的高濃度喜劇基因,也不代表創作過程就會一路順遂。

在此之前,米未曾兩度組建節目組,一次嘗試是即興喜劇,一次是情景喜劇,甚至一度從國外請來情景喜劇的老師為整個團隊培訓,聲勢浩大到兩年前米未和愛奇藝談樂夏這個節目時,對方起初還以為他們準備的是那檔籌備之中的喜劇節目。但最終,兩次籌備都在正式錄制之前被叫停,項目組兩度解散。

馬東喜劇大賽打分(為啥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4

“内容的生長過程是順向的,你會越想越對,但是走到一個地方,你得停下來看看,很多節目失敗都是創作者嗨過頭,陷入到自己的邏輯循環,等發現不對的時候,節目已經錄完了,”馬東說,“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停地問自己,觀衆憑什麼應該了解、應該喜歡這個?前面兩次建組都是中間發現不對,然後我們就不做了。”

等到團隊終于想通了,配合兩年多的摸索和兩次建組的經驗,米未終于看到了節目路徑的雛形,弄明白了方法論,《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也終于拉開帷幕。

不要“角兒”,要共創

米未确定的第一件事,是不做“角兒”的節目。

看到馮鞏的“我想死你了”就會鼓掌叫好,看完宋丹丹、蔡明、潘長江的小品就會去放炮,是觀衆和老牌喜劇明星,用多年時間建立起來的默契。“角兒”剛一登台,就會萬衆矚目。

馬東喜劇大賽打分(為啥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5

大咖聚齊的喜劇節目早就出現過,在這些節目中,演員們會面臨極大的壓力。馬東給毒眸舉了個例子:“如果一個國民級的喜劇明星,去讓他錄一個戶外真人秀節目,他不會有那麼大的壓力。但如果是上台表演一段喜劇,他會悶3個月什麼也不幹,因為他覺得那是我的作品,會承擔巨大的壓力。”

另一方面,喜劇行業也面臨着缺人的困境,新一代喜劇人中,除開沈騰馬麗賈玲等一衆頭部喜劇演員,也陷入青黃不接。

馬東喜劇大賽打分(為啥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6

在思考節目路徑的過程中,米未也嘗試去突破對喜劇明星的消耗。他們觀察西方社會喜劇結構的搭建方式,去思考喜劇學校、《周六夜現場》等節目以及情景劇明星誕生的共通點。他們逐漸發現,“共創”是這些喜劇背後的生産方式。

“一個喜劇想要長久地生存下去,依賴單一的編劇,即使他是神仙也不行,神仙也會累死的,”馬東告訴毒眸,“大家思維步調一緻,明确一個方向,在‘yes,and’的哲學思維去建構自己的内容,這種共創的方式作為内容的創作核心才是對的。”

所以,米未在節目中選擇的呈現形式也是“共創”。導演團隊給自身的定位是“放大器”,他們選擇一群有才華的“新新喜劇人”上台,并通過這個舞台,将他們的才華推向全國觀衆。

選手中有上了春晚的金靖、蔣詩萌,有上過《奇葩說》的小鹿,但大多數都是初次上綜藝的新人,比如宗俊濤、史策、孫天宇……原本藏在幕後的編劇這次也走到台前,每一個作品表演結束,導師都會問到合作編劇,讓觀衆席裡的編劇,在鏡頭下談談創作的故事。

馬東喜劇大賽打分(為啥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7

上過春晚的蔣詩萌

當然,舞台喜劇是表演和創作一體的藝術,像第一期節目中的《互聯網體檢》《三毛保衛戰》等作品,編劇都坦言,這是和演員們一起“鼓搗”出來的節目。“有的演員極有天賦,上台非常精彩,但很難沉澱,在台上嗨完了下台就忘了,”馬東說,“這個時候有人記下來,幾個人一遍一遍淘洗,最終就成了作品。”

到了後期,導師也會加入這個創作的團隊。據透露,黃渤經常來米未公司看排練,提着飲料和零食,在排練室裡一泡就是一晚上。于和偉遠在劇組拍戲,不方便來看彩排,就在短暫的休息時間,躲在洗手間,看完排練視頻,給選手連發20多條60秒的長語音。

“隻要有天賦的人,放在一起共同創作,就一定會很好笑。”馬東笃定地告訴毒眸,共創是他們的底層方法論。

馬東喜劇大賽打分(為啥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8

米未要做的另一件事,是突破以往喜劇節目中呈現的喜劇形式。

在毒眸往期文章中曾提到,大衆在喜劇偏好和笑點上的差異是長期存在的,隻是在當今的媒介環境裡,這種差異被放大了,觀衆對于相聲、小品、舞台喜劇等多元喜劇品類的口味不同,難以被歸納到同一審美和形式評判。

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裡,幾乎沒有對喜劇形式的限制,sketch(素描喜劇)、漫才、小醜戲和音樂劇等新嘗試,都平等地出現在這個舞台上。

在對喜劇作品的評判标準上,也沒有一個權威性的角色站出來“一錘定音”。比賽的投票機制是一人一票,一票100分,就算是被請來現場坐鎮的導師們,也和觀衆享有同等價值的一票,不能左右比賽的最終結果。

“我們做節目的核心是價值中立,你覺得不好笑就不投票,我覺得好笑就投票,”馬東說,“笑是一件自然的、有價值的事情,所以讓笑去決定輸赢,而不是其他的方式,這件事情無比重要。”

喜劇,正向情緒價值

喜劇的内核到底是什麼?

這是喜劇節目,乃至于喜劇創作本身,繞不開的母題。節目播出之前,節目組也曾經向五位導師提問:喜劇是什麼?

身兼導演和演員雙重身份的徐峥,認為喜劇是HAPPY ENDING;出身上戲學院派的演員于和偉,回答喜劇是思考,并在節目裡重申了自己的觀點,說“喜劇都有一個悲劇的核”。

而分别操盤着兩檔喜劇節目的李誕和馬東,給出了有些相似的答案:李誕認為喜劇是真誠,馬東回答喜劇是鏡子。這兩個答案共同指向了一點,即喜劇是解構生活,觀衆從喜劇中看到自己的一瞬,才獲得了喜劇的回甘。

馬東喜劇大賽打分(為啥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9

被視為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的《摩登時代》,觀衆看着留着一撮小胡子的卓别林哈哈大笑,又看到了工業化飛速發展時代下對于小人物的壓榨和摧殘,用悲憫的底色托起所有荒誕搞怪的元素。

在馬東看來,所謂的“喜劇都有悲劇的核”,不是說喜劇必須轉化為悲劇就算好的喜劇:“有一個喜劇的核,整個戲裡沒有任何悲劇的東西,但是你看完了之後,會心生一絲悲涼,心生一絲感慨,你回甘的那一瞬間感受到的東西,叫作悲劇的核。”

他喜歡周星馳的電影,比如《功夫》,潑天狗血,大笑一通,“但最後一點的那一絲悲憫,是回甘。”

第一期節目中赢得全場最高票數的節目《三毛保衛戰》,用诙諧的喜劇手法,描繪了“最後三根頭發”努力讓自己不脫落的經曆,但背後代表的,是天天加班、壓力過大的當代社畜群像。觀衆看着他們,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收獲快樂的同時,也收獲情感共鳴。

馬東喜劇大賽打分(為啥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10

“觀衆要看到因為所以,情緒才會共鳴,你得讓他看到,演員不知道哭過多少回,才有了台上這幾分鐘的表演,才形成了和觀衆的情感共鳴,”馬東認為,“快樂是多巴胺産生的,但你被帶動的情感共鳴,那個是内啡肽産生的,那個叫幸福。對我們來說一個綜藝節目,或多或少是要讓人有内啡肽的分泌,讓人有幸福感,而不僅僅是當時那麼一樂。”

正如在過去的無數個場合中,米未曾經反複提及的,創造正向情緒價值,是好内容的根本,也是米未始終想要在内容中傳達給觀衆的東西。

節目總預告片的最後,馬東對着鏡頭總結陳詞:“很多人說喜劇是治愈,是揭穿,是心理治療,你哈哈大笑完了以後,那個瞬間突然在他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

“就那一刻,所有的喜劇,就都值得了。”

文 | 龍承菲

編輯 | 趙普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