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水俣病的主要危害

水俣病的主要危害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10 11:20:37

水俣病的主要危害?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複蘇,工業飛速發展,但由于當時沒有相應的環境保護和公害治理措施,緻使工業污染和各種公害病随之泛濫成災20世紀60年代日本發生了四大環境公害事件,兩次都是水俣病事件,分别是發生在水俣市和新潟縣該事件因傷害之大、範圍之廣,被列為世界八大公害之一,并直接推動了具有強制減排義務的國際公約《關于汞的水俣公約》的出台時至今日,水俣病事件仍然沒有結束,随着受害者老齡化,胎兒水俣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多,水俣病行政訴訟還在持續,護理和福利救助等任務仍很緊迫,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水俣病的主要危害?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水俣病的主要危害(持續半個世紀的水俣病事件)1

水俣病的主要危害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複蘇,工業飛速發展,但由于當時沒有相應的環境保護和公害治理措施,緻使工業污染和各種公害病随之泛濫成災。20世紀60年代日本發生了四大環境公害事件,兩次都是水俣病事件,分别是發生在水俣市和新潟縣。該事件因傷害之大、範圍之廣,被列為世界八大公害之一,并直接推動了具有強制減排義務的國際公約《關于汞的水俣公約》的出台。時至今日,水俣病事件仍然沒有結束,随着受害者老齡化,胎兒水俣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多,水俣病行政訴訟還在持續,護理和福利救助等任務仍很緊迫。

水俣病事件回顧

熊本縣水俣市位于日本九州島不知火海海濱。不知火海水流平穩,與外洋幾乎不能對流,而水俣灣又是不知火海的内灣。新日本氮素株式會社(後更名為氮素株式會社)水俣工廠就坐落于此。1932年開始,工廠在生産乙醛過程中使用低成本的汞作催化劑,工業廢水未加處理,有上百噸汞随廢水流入不知火海,緻使灣内水體、沉積物和生物體受到汞的嚴重污染(沉積物汞的含量高達幾百ppm)。實驗表明,沉積物的微生物能将無機汞轉化成毒性大的甲基汞,加之,水俣灣内無波無瀾,比重如此之大的汞一經入海便自行沉降,被魚、貝所食,水俣灣水産品中富含甲基汞,由此引發疾病,其症狀的輕重與甲基汞攝入量和持續作用時間有關。在食用水産品後進入人體的甲基汞主要侵害腦組織,引起中樞神經性疾病,至今尚難以治療,往往導緻死亡或遺患終身。更為糟糕的是,水俣病有遺傳性,對後代贻害無窮。

水俣病事件原因

回顧日本水俣病事件的始末,未加處理的含汞工業廢水直接排放是導緻水俣病事件的直接原因,而政府認為經濟發展優于環境保護是本次水俣病事件造成惡劣影響的根本原因。

含汞工業廢水的直接排放是水俣病事件的直接原因。據資料顯示,太平洋每升海水含汞0.1—0.27微克,不知火海卻達1.6—3.6微克,高出10多倍;不知火海底質泥每千克幹泥最高含汞2010毫克;一般海魚每千克含汞0.3毫克,不知火海的魚卻達50毫克。魚肉中50%—70%的汞是以甲基汞形式存在的,甲基汞比無機汞更具毒性。根據1972年伊拉克在小麥殺菌中使用甲基汞導緻中毒事件的研究結果,體重50公斤的成人體内蓄積總量25毫克甲基汞時産生感覺障礙,55毫克時出現步行障礙,90毫克時造成構音障礙,200毫克時緻死。初期水俣病患者多發于居住在水俣灣周圍食用海灣内的新鮮魚貝類較多的漁民家庭,後來擴大到不知火海沿岸的其他地區。在水俣病死者的肝、腎和腦等器官中,汞的含量分别為20.0—70.5毫克、22.6—144.0毫克及2.6—24.8毫克,分别為正常人汞含量的99倍、15倍和17倍。

經濟發展優于環境保護是水俣病事件的根本原因。1956年3月該病出現後,到政府最後确定發病原因花了12年的時間。1959年7月,熊本大學德臣副教授提出了有機水銀是原因物質的研究結論。此後,企業、地方政府、日本化學工業協會一如既往進行反駁。氮素株式會社是戰後日本化工界前茅、水俣市的稅收大戶。水俣市大部分議員來自氮素公司或是與公司相關的人士,而且當時成立的“奇病對策委員會”并沒有中央代表的參與。在這場認定博弈中,政、商、學屆相關方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僅有極少數專家用科學态度探究水俣病原因。專家估計整個水俣病患者總數應該在20萬左右,而被認定的患者隻有不足3000。當時的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認為經濟發展優于環境保護,在事件中不作為和缺位,是水俣病事件持續半個世紀之久的根本原因。

水俣病事件影響

本次水俣病事件發生之後,日本政府逐步加強環境保護的目标,積極推動國際公約《關于汞的水俣公約》的出台,不斷完善公害訴訟制度和受害者救助體制,日本環境社會學得以興起,水俣市由此也向環境模範都市轉型。

促使建立新的環境法治機制。1958年日本制定了《公用水域水質保護法》《工業排水控制法》,視為環保法治化的開端。其後,頒布了《公害對策基本法》《電力工業法》《大氣污染控制法》《水質污染防治法》《廢棄物處理及清除法》《公害糾紛處理法》《公害健康受害補償法》《土壤污染對策法》《環境影響評價法》。1970年召開第64次臨時國會,被稱為“公害國會”,一舉修訂了14個與環境相關的法律。由此,實現了環保目标的逐步加強。針對汞污染防治,從1974年開始日本分别設立各類廢物中汞含量标準,并從技術升級和産業結構調整等角度全面推進各行業的汞減排。2013年10月在日本簽署《關于汞的水俣公約》。

完善公害訴訟制度和受害者救助體制。水俣病事件在日本掀起了反公害運動浪潮,新潟水俣病訴訟和熊本水俣病訴訟被列為日本四大公害訴訟案。以1967年的新潟水俣病訴訟為開端,公害訴訟的運動日趨激烈,并不斷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其後于1980年、1989年又提起兩次訴訟。三次裁判均是受害方勝訴。1989年第三次訴訟,更是首次把國家推上被告席。2004年,日本大法院裁定日本政府應對水俣病負責。1970年的臨時國會召開,促進了日本公害訴訟制度和受害者救助體制的完善。一些水俣市以外的社會活動家發起并支持組建水俣病患者互助組織,如“螢之家”“相思社”“火熱之舍”“水俣論壇”等,主要是支持患者互助,以及在世界各地傳播水俣病事件的教訓。

水俣市積極向環境模範都市轉型。1997年水俣市啟動水俣灣淨化作業工程,并在填埋區海灘邊緣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生态公園,在市中心修築了水俣病紀念碑。2005年,熊本大學設立“水俣病學研究中心”,繼續推進水俣病調查研究,并舉辦國際公害問題論壇。該中心還設有水俣市市立水俣病資料館、熊本縣環境中心、國立水俣病綜合研究中心、國立水俣病情報信息中心、水俣病曆史考證館等多種研究機構。其目的是,一方面向世人全景式記錄和展示水俣病受害者的痛苦經曆和頑強抗争;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廣泛開展環境保護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以及人才培養與教學實踐。

水俣病事件啟示

汞污染防治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部門、多領域、多行業,國家需要在政策、管理和技術等方面采取綜合的戰略措施推進汞污染防治。我國是汞生産、消費、進出口和排放大國,作為《關于汞的水俣公約》的第一批簽署國,在履行公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自2017年8月公約生效以來,我國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建立汞污染履約機制。2010年3月起,按照環境保護部要求,在對外合作中心成立汞工作組,2013年10月升為汞公約履約處,負責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以及發達國家在汞污染防治領域開展合作,如中瑞、中挪合作項目。2017年,成立了由環境保護部、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組成的國家履行汞公約工作協調組,加強部門協同合作,共同推進履約工作。自2013年簽署公約後,我國開始開展全國汞污染排放源現狀調查評估,學界也紛紛開展調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防治對策。

不斷健全和完善汞的全過程綜合管理體系。推進重點行業減少用汞、排汞。将汞列入排放管控指标,涉及火電廠、水泥工業、鍋爐等大氣污染物排放标準,汞冶煉排放許可等。目前我國部分重點企業已經實現汞排放在線監控。限制産品中汞的使用和添加,涉及幹電池、濕度計、溫度計、血壓計、熒光燈、牙科汞合金等産品。出台相關政策,淘汰涉汞重點行業落後産能,如氯堿工業。加大研發力度,推廣使用低汞、無汞技術及推進含汞廢物回收利用。2013年修訂的《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将汞回收處理技術列為鼓勵類,2014年發布《含汞廢物處理處置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目前,我國主要針對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固體以及土壤等制定了相關汞排放标準。我國現有汞監測技術方面多采用原子熒光法、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冷原子熒光法,也有使用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的标準。如《土壤和沉積物汞、砷、硒、铋、銻的測定微波消解/原子熒光法》(HJ6802013)、《土壤質量總汞的測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6-1997)中都對汞的測定方法進行了相應的規定。自2021年1月1日起,禁止相關添汞産品的進出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