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家禽快訊 )
首先,我們先來看雞的消化系統,也就是下圖标注的彩色部分:雞消化系統包括:口腔→食道→嗉囊→腺胃→肌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大腸(盲腸、直腸)→洩殖腔。
雞無唇,具有角質化、錐形的喙,方便采食,采食細碎的粒狀飼料比粉料容易。雞口腔沒有牙齒,無咀嚼作用。舌頭味蕾的數量少,味覺能力差,尋找食物主要靠視覺和嗅覺。飼料在口腔内停留時間很短。唾液腺不發達,澱粉酶含量很少,消化作用不大,隻能濕潤飼料,以便于吞咽。雞無軟腭和頰,飲水時靠仰頭才能流進食道。
雞的食道中間部有膨大球形的嗉囊,嗉囊彈性很大,主要作用是貯存飼料,并分泌黏液以濕潤和軟化飼料,嗉囊可根據需要有節奏地把食物送進胃裡。有時候發生病變,嗉囊腫大,跟氣球一樣,如果解剖翻過來後,嗉囊表面會有一層刷狀的白色念球菌。
雞的胃部分為兩部分腺胃與肌胃:
往往我們看雞的病變時需要用剪刀把它從中間剖開,沖洗幹淨後拍照,如下圖:
上圖是比較正常的腺胃肌胃,腺胃乳頭飽滿,不出血,雞内金光滑有光澤,沒有裂口。腺胃很小,但消化腺特别發達,能分泌大量的消化液(主要是鹽酸和蛋白酶),飼料在腺胃停留的時間很短,與消化液混合之後很快進入肌胃。肌胃是雞特有的消化器官,胃壁特别發達,由堅厚的肌肉構成,胃内表面覆蓋着堅韌的角質膜。雞沒有牙齒,全靠肌胃角質膜和采食時積存的沙礫,通過肌肉強有力的收縮運動來磨碎飼料,起着咀嚼作用。下圖是一個病變的腺肌胃:
雞的小腸由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組成,是腸道中最長的部分。小腸分泌澱粉酶、蛋白酶;胰腺分泌的澱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經胰管進入十二指腸末端;膽囊分泌的膽汁,起中和酸性食糜和乳化脂肪作用,經兩根膽管進入十二指腸末端。在這些消化液共同作用下,蛋白質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澱粉被分解成單糖。然後,經腸壁吸收後由血液運送到肝髒,再經肝傳送到全身組織和器官。
雞的大腸包括兩條發達的盲腸和很短的直腸。由于雞沒有消化纖維的酶,飼料中的粗纖維主要在盲腸中被微生物分解,但小腸内容物隻有少量經過盲腸,并且微生物的分解能力也很有限,所以,雞對粗纖維的消化利用很少,可忽略不計。
雞的消化道總長度比較短,因此消化道容積小,不能在短時間内容納大量的飼料,所以必須增加喂料的次數或采食的時間,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飼料通過雞消化道的速度比較快,雞排出的糞便中尚有20%~25%的營養物質未被消化吸收。
雞的洩殖腔是直腸、輸尿管、生殖器的共同開口,故其糞便表面有一層白色的尿酸鹽。
雞有非典型新城疫時可以看圖中這幾點:腺胃乳頭、十二指腸降端、卵黃蒂下淋巴濾泡、盲腸扁桃體,如果有2個或者2個以上的淋巴濾泡隆起就可以判斷為新城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