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各省鹧鸪是什麼樣子

各省鹧鸪是什麼樣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8 23:32:48

各省鹧鸪是什麼樣子(扒一扒鹧鸪斑紋及窯口)1

各省鹧鸪是什麼樣子(扒一扒鹧鸪斑紋及窯口)2

各省鹧鸪是什麼樣子(扒一扒鹧鸪斑紋及窯口)3

黑釉盞中數建盞名貴,建盞中又以曜變、鹧鸪斑、油滴等釉紋最珍貴。

鹧鸪斑是福建建窯宋代黑釉茶盞上特有的一種紋飾,傳世品及窯址出土标本甚少。“鹧鸪斑”是什麼樣子的紋樣呢?因古代文獻記載過于簡單,至清代已很難見到實物,故乾隆時朱琰所著《陶說》将鹧鸪斑紋與兔毫紋等相比,曰“鹧鸪斑即兔毫盞”,晚清寂園叟《陶雅》曰“兔毫盞即鹧鸪斑,第鹧鸪痕寬,兔毫針瘦亦微有不同”。可以說他們是想象或推測而得出的錯誤結果,不足信。

《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對鹧鸪斑的解釋是“一種結晶釉,亦稱灰被釉,用含鐵量不同的兩種黑釉在生坯上挂兩次,以釉低于燒制其他結晶釉的溫度焙燒,因較多鐵元素在釉裡結晶,黑色釉面便呈現鹧鸪羽毛一樣花紋”。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不知所言。

《中國工藝美術史》曰“釉中所含鐵的成分因燒制火度不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種美麗的褐斑紋。有的細絲如毛,稱‘兔毫’;有的成羽狀斑點,稱‘鹧鸪斑’;有的如銀星密布,稱為‘油滴’”。褐斑成羽狀斑點為鹧鸪斑?是羽毛狀還是羽毛上的點狀白圓斑?一、鹧鸪斑紋飾的主要觀點

1、将異毫盞(圖1)的黑褐彩斑紋當作鹧鸪斑(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福建省考古隊《福建建陽縣水吉北宋建窯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0年12期);目前學術界已無從者。異毫(或稱毫變、俗稱西瓜皮,有學者稱“鐵鏽斑”)不同于鐵鏽斑,葉文程、林忠幹合著的《建窯瓷鑒定與鑒賞》(江西美術出版社2000年版)稱異毫“應具備三個特點:1、它是一種毫毛狀的花紋,不同于通常兔毫;2、它的花紋呈色與常見的呈色不同;3、它的數量很少”。我認為還要加上一條:它是二次局部施彩釉而成;建窯異毫盞很少,因為是二次局部施彩釉一次燒成,故難度非常大,筆者收藏多件足底刻“供禦”或印“進琖”的生燒或半生燒異毫盞殘件,釉面隻剩部分黑釉,二次施上的褐黃色彩釉多已剝落,與二次點白彩的生燒或半生燒鹧鸪斑盞(學術界已達成二次點釉之共識)一樣釉面白斑多脫落。

2、以範冬青(《鹧鸪斑考》,《上海博物館集刊》第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熊寥(《中國陶瓷美術史》,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為代表的學者認為油滴即為鹧鸪斑;從者不少,如呂成龍《日本所定國寶中的中國瓷器》(《故宮博物院院刊》2003年1期)持第二種觀點,同時認為:鹧鸪斑(油滴)可謂鳳毛麟角,燒成純屬偶然,窯工不知哪件能燒成,故油滴盞外底不見“供禦”銘,又因黑釉點白斑的仿鹧鸪斑很容易燒成,故都被刻上“供禦”銘。其實“供禦”、“進盞”銘油滴标本也與異毫、兔毫、烏金、雜色釉标本一樣時見出土,而“很容易燒成的黑釉點白斑的仿鹧鸪斑”标本卻很少發現。如果将油滴釉與鹧鸪斑混淆會給學術研究等造成語言文字交流上的麻煩。如熊寥著《中國陶瓷美術史》(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版)在“宋代黑瓷”中專列有“鹧鸪斑與油滴”曰“宋代所講的黑釉瓷上面的鹧鸪斑,就是鑒賞家所推崇的黑釉油滴。”在其後編著的《中國曆代瓷器紋飾裝飾大典》中,已不見“鹧鸪斑”條,僅在“油滴釉”條下列“鹧鸪斑與油滴釉”并持上說。再者,幾個省市均産油滴紋碗,是否也稱“鹧鸪斑”?

3、部分拍賣公司将定窯黑釉褐斑盞當成鹧鸪斑,但學術界少有認可,2002年拍出1239萬港元的定窯“黑釉鹧鸪斑碗”,如果也可稱“鹧鸪斑”的話,那麼這種小黃褐斑紋碗,建窯以外窯場不少。

4、是将吉州窯部分褐斑碗(圖2)當成“褐釉鹧鸪斑紋大碗”(高立人《吉州永和窯》);當然,這個問題争論由來已久,不僅國内有争論,日本也分為兩派,一派認為“類似鹧鸪胸毛的白色圓斑才是鹧鸪斑”,另一派認為“鹧鸪背部紫赤色條紋相似,也是兔毫盞的一種”。而我國部分學者也曾斷言否定建窯燒造鹧鸪斑,說“鹧鸪斑隻有吉州窯,建窯有鹧鸪斑的說法是錯誤的”等,就連陳柏泉先生在《吉州窯燒造曆史初探》一文中也支持了馮老先生的觀點。而1988年鹧鸪斑實物标本終于被曾凡先生發現,并在1990年發表了《“建盞”的新發現》一文,陳顯求教授見後高興地說“這就是鹧鸪斑!國内外學者們對此問題争論多年了,現在解決了”(曾凡《福建陶瓷考古概論》),而且得到了1992年中國古陶瓷科學技術國際研讨會與會學者們的共識。然而,時至2001年劉楊、趙榮華先生合著的《吉州窯瓷鑒定與鑒賞》一書中,還持用過時的“當時燒造鹧鸪斑的隻有吉州窯……而鹧鸪斑是吉州窯獨有的産品,建窯遺址不曾發現有這種标本,《清異錄》記載的‘閩中造盞,花紋鹧鸪斑’應為永和吉州窯之誤,而《陶雅》中把它與兔毫混為一談,那更是屬錯誤了”。該書談到“鹧鸪斑的形成也是高溫中鐵質元素帶到釉層表面,流動中鐵結晶變化的結果。細小條狀的如兔毫,而較大的鐵斑凝成像羽毛狀的灰白色圓點花斑,就是鹧鸪斑了”,而所提到的彩圖39的類鹧鸪斑紋明顯不是“高溫中鐵質元素……流動中結晶變化的結果”,顯而易見是二次點釉的結果,與建窯鹧鸪斑一樣均為二次點白色圓斑,它與結晶釉不同,其釉中色彩是由施釉方法和釉藥配方的區别而形成的。黑釉白斑(花)工藝早在唐代河南魯山窯、禹縣窯、郏縣窯及陝西耀州窯、湖南長沙窯、廣西桂州窯等多處窯場已見實物标本,稱之為“花釉”,它應是建窯鹧鸪斑盞的啟蒙老師。鐵源主編的《宋遼陶瓷鑒定》也附和曰:“鹧鸪斑紋,宋代吉州窯瓷器釉色之一種。為黑釉的一種,是以鐵為着色劑的結晶釉。由于鐵元素在釉裡結晶,緻使釉面呈現出如同鹧鸪羽毛一樣的花紋……在區分兔毫和鹧鸪斑時唯一要注意一點,細小條狀的為兔亳,咖啡色長條羽狀的則為鹧鸪斑。”

5、是認為“其說可從”幾種都是鹧鸪斑(劉濤《宋遼金紀年瓷器》)。

6、是以正圓白點二次點白釉的類似珍珠紋(圖3)的标本是鹧鸪斑(曾凡《建窯的新發現》,1992年中國古陶瓷科學技術國際研讨會上,曾凡與陳顯求等人提交了研究成果《關于建盞“鹧鸪斑”問題》一文,獲得與會者共識),福建學者多支持該觀點,如林蔚文、謝道華等;

7、是葉文程、林忠幹先生著《建窯瓷鑒定與鑒賞》一書所言“鹧鸪斑”品種可細分為:“正點鹧鸪斑”、“類鹧鸪斑油滴”、“類鹧鸪斑曜變”三種。并認為“鹧鸪羽毛黑地白點的外觀突出了其主要特征,正是宋代建窯工匠經常觀察而獲得的深刻印象,因此啟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而燒制成類似花紋的黑釉白點碗盞。所以,用于比喻建盞此類花紋,其構成要素應落實在斑點上,宋代文獻記載的建窯碗鹧鸪斑,應是斑點而不是條紋,無論斑點的疏密或大小。正如兔毫紋的呈色有多種變化一樣,鹧鸪斑也不一定全都是白點,也允許有多種色彩。”

筆者基本上支持第6、7的觀點,但不認為隻有二次點白釉的才是鹧鸪斑,也不認為凡二次點白釉的都是鹧鸪斑。鹧鸪斑的命名應在既要尊重曆史文獻記載,同時也應認同部分約定俗成的稱呼或外來(日本)稱謂。故應根據鹧鸪斑與油滴的最主要特征加以區分,二次點釉的建窯産品可稱為鹧鸪斑,而吉州窯二次點白釉的黑釉産品隻能稱類鹧鸪斑或仿鹧鸪斑;建窯部分一次施釉自然窯變而成的白斑較大者可稱鹧鸪斑,而斑點稍小的已與鹧鸪斑特征不太類似的有金屬光澤的應仍稱油滴,而不要用“正點鹧鸪斑”、“類鹧鸪斑油滴”、“類鹧鸪斑曜變”将原有兩種名稱合用一名。應保持原有的約定俗成稱謂。二、鹧鸪斑的産地及窯口

要研究鹧鸪斑,首先要弄清産地及窯口,隻有這樣才能正确探讨該問題。目前,産地之争隻有“建窯說”與“吉州窯說”。“吉州窯說”者,多依據馮先銘的“文獻記載錯誤說”。著名學者馮先銘多次調查建窯遺址,一直至去世,也未見過鹧鸪斑碎片,因此,也認為“鹧鸪斑是吉州永和窯的獨特風格,建窯遺址沒有發現這種标本。《清異錄》記載的‘閩中造盞,花紋鹧鸪斑’應為吉安永和之誤”(馮先銘《從文獻看唐宋以來飲茶風尚及陶瓷茶具的演變》),但并未提出永和窯的鹧鸪斑是什麼樣子。

如果說“《清異錄》記載的‘閩中造盞,花紋鹧鸪斑’應為吉安永和之誤”,我們看一下兩宋的有關建窯鹧鸪斑的詩詞,明白無誤說明是閩地。如黃庭堅《和答梅子明王揚休點密雲龍》“建安甕碗鹧鸪斑,谷簾水與月共色”(《宋詩鈔·山谷詩鈔》),明确了“建安甕碗鹧鸪斑”,但許智範先生《“贛中瓷葩”吉州窯》一文置“建安”而不顧,非要說:“宋代文人黃庭堅曾盛贊吉州瓷‘研膏濺乳,金縷鹧鸪斑’”。楊萬裡的“鹧鸪碗面雲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雖沒說明“鹧鸪碗”的産地,但詩名《陳蹇叔郎中出閩漕别送新茶,李聖俞郎中出手分拟》(《宋詩鈔·朝天集鈔》)卻明白地告訴我們“出閩”。難道這些宋人都将永和誤為“閩中”、“建安”、“出閩”了?産地之争應該可了結了吧?三、“鹧鸪斑”紋飾考

要研讨“鹧鸪斑”就要知曉其名稱的來龍去脈。最早出現在古籍上的黑釉紋飾“鹧鸪斑”是五代至宋初人陶穀《清異錄》(亦有部分學者考證該書成于南宋,是假托陶穀之名。可參見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迎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考古學”國際學術讨論會論文集》中李民舉《建窯初論稿》)中即有“閩中造盞,花紋鹧鸪斑點,試茶家珍之,因展蜀畫鹧鸪于書館,江南黃是甫見之,曰:‘鹧鸪亦數種,此錦地鷗也’”。後見于詩詞中的有黃庭堅《滿庭芳》“香泉濺乳,金乳鹧鸪斑”(《全宋詞》卷一);惠洪《無學點茶乞詩》“盞深扣之看浮乳,點茶三昧須饒汝,鹧鸪斑中吸春露”(《石門文字禅》卷八)及《與客啜茶戲成》“金鼎入浪翻螃蟹眼,玉瓯絞刷鹧鸪斑”(《宋詩鈔·石門詩鈔》)、“或有點點鹧鸪斑,亦有毵毵兔毫茁”(蔣蘅)等。

黑釉鹧鸪斑紋是以一種胸前有白色斑點的鹧鸪鳥的特征而命名。鹧鸪鳥給人最明顯而突出的印象是身上白色圓斑點特征。唐代劉恂《嶺表異錄》曰“鹧鸪……臆前有白圓點,背上間紫赤毛,其大如野雞,多對啼”(《叢書集成》本),宋代範成大《桂海虞衡志·志禽》“鹧鸪大如竹雞,頭如鹑,身文亦然,惟胸前白點正圓如珠,人采食之”,範成大還在《桂海虞衡志·志香》寫到“鹧鸪斑香亦得之于海南沉水蓬萊及絕好箋香中,槎牙輕松,色黑褐而有白斑點,點如鹧鸪臆上毛,氣尤清婉似蓮花”(《知不足齋叢書》)。

從古籍與鹧鸪鳥看,鹧鸪鳥最主要也是最獨特的是臆(胸)前白點正圓如珠。

又從宋代詩詞“研膏濺乳,金縷鹧鸪斑”或“香泉濺乳,金乳鹧鸪斑”、“盞深扣之看浮乳……鹧鸪斑中吸春露”、“建安甕碗鹧鸪斑,谷簾水與月共色”,鹧鸪斑鬥茶有這樣的特征:“研膏濺乳”或“香泉濺乳,金乳”、“看浮乳”、“月共色”,因此,鹧鸪斑應是乳白、月白色,像乳汁濺浮于黑色釉面。與鬥茶時的白色沫饽交影飄浮,不易散去,為鬥茶之上上品。

另外幾首詩詞歌賦雖未提到鹧鸪斑,但都是言建盞的。如呂岩(字洞賓,号純陽,自稱回道士,世稱“回仙”,傳說中“八仙”之一)《大雲寺茶詩》:“兔毛盞淺香雪白,蝦眼湯翻細浪俱”;蘇轼《茶詞》:“湯發雪腴酽白,盞浮花乳輕圓”;範仲淹(989 1052年)《和章岷從事鬥茶歌》:“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圓中蟾……紫玉瓯心雪濤起”等。詩歌中的意思是:茶色雪白、肥腴,白色沫饽在茶盞裡飄浮聚散變化時如朵朵白花,似片片銀元,研膏茶形若滿月,中有方孔如圭,建盞中如雪花濤湧等。從這些詩詞看,建盞鬥茶最好,建盞中鹧鸪斑紋盞更佳。通過這些文獻,從另一側面佐證鹧鸪斑是圓形雪白似乳的。正如李輝柄《近代瓷學研究與鑒定的兩個階段》所言“文獻史料與實物史料是不可缺少的兩大方面。”

微信平台ID:xj55610021←長按可複制(每天推送最新古玩資訊,藏界訊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