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0周年)“數”說澳門——回歸20年發展令人矚目
中新社澳門12月1日電 題:“數”說澳門——回歸20年發展令人矚目
中新社記者 龍土有
“回歸這20年,是澳門開埠以來最輝煌時期。”說起澳門回歸20周年的成就,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如是說。
“20年前,澳葡政府轉移給澳門特區政府的财政僅20多億(澳門元,下同);如今,本地财政儲備與外彙儲備加起來已超過7000億。”
人口67.6萬,面積32.8平方公裡,這就是澳門。從規模上說,澳門隻是個小城市,土地有限、人才有限、發展空間有限……然而,回歸20年來,數字所證的巨大變化,卻令人矚目。
資料圖:僑胞拍照留念。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領導關懷備至
澳門特首崔世安在今年國慶酒會上稱,回歸20年來,澳門跟随國家發展的步伐,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實現了自身更快更好的發展。澳門當前穩定發展的局面,離不開中央的關心支持。
“澳門回歸後,同志先後5次來澳門。”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主任傅自應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數家珍般講述了國家主席對澳門的關懷。
早在2000年6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到訪澳門,推動閩澳開展經貿合作;2001年10月,第二次到訪澳門,與澳門就進一步加強閩澳經貿、旅遊、教育等議題達成廣泛共識;2005年1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第三次到訪澳門,呼籲加快浙江與澳門的全面合作。
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後,更是關注澳門的發展。2009年1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莅臨澳門考察訪問,為澳門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鼓勁加油;2014年12月,再次莅臨澳門,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帶來全國各族人民的問候和祝福,擘畫澳門的發展藍圖。
除5次親臨澳門外,還先後4次給澳門同胞回信,通過書信方式溝通交流,關心澳門的發展。
資料圖:11月8日,第十九屆澳門美食節在澳門西灣湖廣場開幕,現場彙聚了超過160個美食攤位,為澳門民衆呈現一場世界美食的饕餮盛宴。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經濟快速增長
澳門回歸20年來,是澳門曆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各項宏觀經濟指标表現亮眼。
據澳門統計局公布的數字,本地生産總值從回歸之初的518.7億增加到2018年的4249億元,人均8.3萬美元;特區政府财政儲備、外彙儲備保持充盈,至2018年底,累計财政盈餘達到5088億元,外彙儲備為1636億元,較1999年分别增長193倍和6.2倍,大大增強了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
經濟多年持續的發展,帶來了澳門的高就業率、低失業率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失業率由1999年的6.4%,降至2018年的1.8%,近年一直維持在這一低水平。居民月工資中位數由1999年的4890元,增至2018年的16000元,增長2.27倍。
兩地孩子共同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 芊烨 攝
民生保障充分
回歸以來,澳門特區全力建設社會保障體系、住房、教育、醫療、人才培養、防災減災六大民生長效機制,讓社會各階層能夠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柳智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澳門,每位65歲以上的老人每年享有以下福利:養老金43560元,敬老金9000元、現金分享10000元、公積金7000元、養老補貼3630元,算下來平均每年可達73190元,可以說,“老在澳門”是一種福氣。
住房方面,截至2018年,特區政府共建5.1萬套公共房屋,改善澳門居民住房問題。為解決澳門青年“首期多、上樓難”的現狀,特區政府放寬澳門青年首次置業的貸款比率,最高貸款比率達90%。
特區政府2007年起實施幼兒園到高中15年免費教育,入學率達到100%。同時,按學年發放“學習用品津貼”、“膳食津貼”及“學費補助”,最高每人每學年可達16050元。自2011年起推出“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對參加計劃的居民給予每人6000元的補貼。
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特區政府持續加大公共财政對醫療衛生的投入。衛生局2018年總開支約為71.9億元,較2009年的27.3億元增加163.3%;澳門居民健康狀況顯著改善,平均預期壽命從1999年的77.9歲提高至2018年的83.7歲。
20年彈指一揮間。站在新的曆史起點,澳門面臨前所未有的曆史機遇,必将随着祖國快速發展的浪潮,繼續揚帆遠航。(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