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優甲樂吃多了對人有什麼害處

優甲樂吃多了對人有什麼害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8:43:18

對于現代生活的人們來講,甲減不再是一個陌生的疾病。左旋甲狀腺素(優甲樂)作為治療甲減的主流藥物,可以幫助甲減患者過上更正常和更有活力的生活。

研究表明,左旋甲狀腺素也用于甲狀腺腫大的治療,也可以用于因甲狀腺癌症、手術、放療或激素失衡引起的甲減。

優甲樂吃多了對人有什麼害處(優甲樂吃多了危害多)1

一般情況下,正常劑量優甲樂的使用被認為是安全的,幾乎沒有與藥物相關的副作用。然而,如果你服用的劑量太高,會導緻一些了藥物過量所緻的甲亢症狀,使你感到難受。

如果不小心服用過量的優甲樂會有哪些症狀?

藥物過量的症狀和體征可能不同,但一些常見的症狀包括:

脈搏和血壓升高;心跳特别快,不舒服;

頭痛;脫發;胸痛;焦慮,緊張,顫抖;

情緒不穩定,暴躁或沮喪;注意力難以集中;

失眠;乏力;特别怕熱,即使在寒冷的冬天;

出汗多;腹瀉;

即使吃得很多,體重也不會增加。

矛盾的是,在某些情況下,藥物過量的症狀可能與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症狀相似。你可能會感到比平時更加疲憊,或者疼痛,就像得了流感一樣;你可能會增加體重,即使是處于亞臨床甲亢狀态。

然而,抽血檢查結果卻發現這些症狀實際上是由于藥物過量所緻。但,這類情況還是很少見,因為個體差異的原因。

優甲樂吃多了對人有什麼害處(優甲樂吃多了危害多)2

哪些情況下會發生優甲樂過量?

服用甲狀腺替代藥物有很多種可能導緻過度用藥,有時需要反複試驗才能得到合适的劑量。常見的有以下4種情況:

1、藥物用量不合适,藥品産家不一樣。

尤其是很多病人在剛發現甲減時,醫生給相對較大的劑量盡快恢複體内激素水平,實際上,有可能這劑量是高的。

如果你正在服用左甲狀腺素鈉片的另外一種牌子-雷替斯,然而,後面又更改為優甲樂。因此,每次補藥調整時,即使是藥效的輕微變化,特别是當補藥來自不同的左旋甲狀腺素制造商時,都足以使你的甲功出現明顯波動。

這就是為什麼要密切監測甲狀腺激素水平,這意味着在開始使用甲狀腺激素替代品、更改劑量、更改藥品牌子後的4-6周内需要複查你的TSH。

優甲樂吃多了對人有什麼害處(優甲樂吃多了危害多)3

特别注意最近一次續藥後出現的症狀。可能是用藥錯誤或配方改變。就像最近很多甲友更換新版優甲樂後,出現了很多不适症狀。

2、飲食發生改變的影響。

飲食的改變會影響甲狀腺激素藥物的正常吸收。例如,如果你吃了很多纖維,然後減少了攝入量,此時優甲樂的吸收就更好了;或者你喜歡早上吃完優甲樂後就喝豆漿或牛奶,有一天知道不能同時吃,你改變這個習慣後,優甲樂吸收得更好了。

因此,改變一些影響優甲樂吸收的習慣後,優甲樂吸收好了,也會導緻體内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造成藥物過量的現象。

優甲樂吃多了對人有什麼害處(優甲樂吃多了危害多)4

3、補充劑:食物或藥物的影響。

某些補充劑會幹擾甲狀腺藥物的正常吸收。特别注意以“甲狀腺支持”、“能量支持”、“甲狀腺腺”、“腎上腺腺”和“動物腺體”為特色的補充劑。其中一些補充劑含有來自動物的甲狀腺激素,可能會導緻過度用藥。

含有碘的補充劑,海帶或海藻也是罪魁禍首。特别是過多的碘會加重甲狀腺,引發甲狀腺機能亢進。

含有雌激素的藥物,如激素替代藥物和避孕藥,會幹擾甲狀腺激素的吸收。因此,當你停止服用這些藥物時,你的甲狀腺藥物的吸收可能會增加,導緻你用藥過量。

優甲樂吃多了對人有什麼害處(優甲樂吃多了危害多)5

3、橋本氏甲狀腺炎。

如果你患有橋本氏病,你可能正處于一個甲狀腺功能波動的時期,你的甲狀腺自身産生的激素,加上你的甲狀腺激素替代物,會暫時引起甲狀腺機能亢進。

4、妊娠狀态的改變。

在懷孕期間,你對甲狀腺激素的需求增加,所以你可能需要開比平時更高劑量的藥物。一旦寶寶出生後,對甲狀腺激素的需求就會下降,因此你在懷孕期間服用的甲狀腺激素替代量可能會在産後期間過高,導緻甲狀腺機能亢進。因此,建議甲減婦女在分娩後6周複查甲功,以調整優甲樂劑量。

優甲樂吃多了對人有什麼害處(優甲樂吃多了危害多)6

定期監測優甲樂是否過量

在複查時,醫生通常會根據你的甲功結果來評估你優甲樂是否過量或不足。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你的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在參考範圍的低端,或低于正常值的低端(低于0.3 - 0.5),你将會有過度用藥的症狀。T4和T3水平高于參考值,也可是藥物過量。

當發現藥物過量時,适當減少劑量即可,一般藥物過量的症狀在幾天後就會消失。

#慢病防治知識#,#癌症防治手冊#,#心理健康科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