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集美們!還記得上周,小編發的一篇如何選水杯的文章嗎?
原來比起選水杯,更讓媽媽們“頭凸”問題是:寶寶不愛喝水怎麼辦?
别急别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碰到育兒難題有小編嘛~
今天咱就見招拆招,看看怎樣才能培養一個“噸噸噸”愛喝水的寶寶。
不過,在這之前,有一些很重要的問題得先搞清楚。
016月齡以内的寶寶需要喝水嗎?這可能是“掰頭”很激烈的一個話題了,還動不動就會上升到“家庭矛盾”。
其實,6月齡以内,不管母乳喂養,還是喝配方粉的寶寶,隻要正常喂養,真的不需要額外喝水。
因為之所以要喝水,主要是為了給身體補充液體,而對于6月齡以内的寶寶們而言,喝奶就是他們補充液體的最佳方式。母乳裡面80%的成分都是水,配方粉裡大部分也是水,足夠支撐身體的日常所需。
額外添加水,反而會影響寶寶奶量,會加重腎髒代謝負擔,長期下去可能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的問題。
但有一種情況除外,如果寶寶有腹瀉,為了預防脫水,可以遵醫囑補水,但這裡的水指的可是稀釋了口服補液鹽的水哦~
02怎麼判斷寶寶是否需要喝水?等到6個月後,寶寶們就得解鎖喝水的技能啦!
誰都希望可以收獲一個“噸噸噸”愛喝水的娃,我家也不例外,老媽每天都追在孩子屁股後面催:
孩子不喝,她老人家就着急又失落,生怕孩子“上火”,然後又會不停地循環“念經”。
其實,孩子喝不喝水,喝多少,并不能由大人們的“感覺”來判斷。
看眼屎、舌苔、嘴唇、便便的幹燥程度等等都不靠譜。
最關鍵的是要看——尿液顔色和排尿次數
判斷孩子需不需要喝水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尿液顔色(非晨尿),隻要尿液是無色或淺黃色的,就說明他體内不缺水,家長就不要強迫他們喝啦!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尿液偏黃,并且一天的排尿次數少于6-8次時,就該提醒他們喝水了。
總之,在孩子喝水這件事上,大人千萬不要“就水說水”。而是要把着眼點放在液體上,隻要有足夠的液體攝入,孩子就不會缺水。
03不同月齡喝多少水?不同月齡的寶寶喝水量不同,并不是喝越多越好。
小月齡寶寶如果喝水過多,會導緻過多的鈉通過腎髒流失掉,還可能造成“水中毒”,讓寶寶變得煩躁、哭鬧、昏睡,急性水中毒時,還會出現精神紊亂、癫痫抽搐,甚至昏迷。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給出了0-6歲嬰幼兒總水攝入量參考建議:
這個階段的寶寶,從母乳或者配方奶中已經得到了所需的所有水分,所以不需要再額外補充。
這個階段的孩子每天的總水攝入量為900ml左右。其中540ml左右來自母乳或配方粉,剩下的就需要從輔食和飲水中攝取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推薦每天要攝入1300ml的水。其中奶量占大概500ml,一日三餐占大概500ml。剩下的這300ml就需要喝水來補充。
每天總水适宜攝入量約為1600ml,其中包括每天的飲水量800ml,一日三餐或牛奶中攝入的水量約800ml。
需要提醒家長們的是,這裡的總水攝入量是包含了食物中的水、奶(母乳、配方奶、牛奶等)中的水以及飲水中的水,并不隻是孩子每天需要飲水的量,畢竟有些食物的含水量還是很高的。當然,如果天氣炎熱或孩子運動出汗較多時,可以适當增加飲水量。
04終極難題——孩子不愛喝水怎麼辦?知道了如何判斷寶寶缺水,每天的适宜飲水量之外,最最最困擾家長的可能就是,如何搞定不愛喝水的寶寶了。
遇上不愛喝水的娃,那真的得是鬥智鬥勇,精力耗盡,也不一定能灌進去一滴水。
不過,這些怎麼可能難倒我育學園小編?
我請教了我們的醫生,綜合了粉絲媽媽、同事,再結合自己兩年多的實戰經驗,總結出了搞定不愛喝水之“五步走戰略”。
此外,為了幫助寶寶們養成一個良好的喝水習慣,下面這些問題媽媽們也需要注意一下: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晚上睡覺時間長會口渴,睡前就給孩子先喝點水。但這樣會導緻孩子腎髒負擔比較重,排尿次數變多,很容易被尿憋醒或者被換紙尿褲吵醒,進而影響睡眠質量。
1歲以下的寶寶不建議喝果汁、飲料,可能有齲齒和肥胖的風險,1歲以上的寶寶也不建議多喝,喝多了這些帶有甜味的東西,想讓寶寶再接受喝白開水就太難了。
孩子不喝水很容易讓大人抓狂,孩子越不喝大人越擔心,然後會進一步威逼利誘,這樣一直催孩子喝其實并不好,反倒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更抗拒喝水。
對孩子來說,他們的口腔黏膜和食道黏膜更為嬌嫩,對高溫的耐受度更差,我們認為的溫度還好的熱水,對他們來說可能就很燙了,很容易造成黏膜的損傷,水溫在20-30℃最佳。
寶寶不愛喝水這事兒,别催、别急、别亂灌,積極地引導,多想想辦法,還要記得随時表揚這些可愛的小寶貝哦~
大可愛們,還有沒有其他的“妙招”鴨?
有的話就快快給我們評論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