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風蕭蕭兮,凄雨彌漫
肅穆的醫學大廳,氣氛凝固,所有醫生的目光盯着這張胸部X光片—傳說中的“白肺”。一位肺癌患者術後第七天,呼吸困難,氣管插管接呼吸機,給予純氧,氧飽和度極低,心跳驟停,不治身亡。結合病史及氣管鏡檢查,“支氣管殘端瘘”的診斷在每一位醫生腦海裡浮現,一聲歎息,惋惜感慨。
“白肺”,這個名稱在胸外科醫生心中是一個沉甸甸的詞彙;“支氣管殘端瘘”,同樣也是一個令人神傷的名字。二者有因果關系,但并非絕對的同時存在,未手術患者的肺部重症感染可以引起“白肺”;支氣管殘端瘘導緻胸腔積液倒灌入肺組織也可以引起“白肺”。其實,肺癌術後支氣管殘端瘘患者多數能得到救治,“白肺”的确少見,就讓我們來看看二者究竟是啥意思吧。
支氣管殘端瘘,顧名思義,就是肺癌手術後支氣管殘留的斷端出現裂口,與胸腔形成了異常通道。胸腔内的液體可以沿着這個通道倒灌入肺裡面,導緻咳嗽、感染、膿胸、肺纖維化,甚至“白肺”導緻死亡。咳出胸水一樣的痰液及氣管鏡下觀察到瘘口可以明确診斷。
白肺,指患者胸片上顯示肺髒區域一片白霧,密度增高,而正常人的肺髒區域是黑色的,密度較低,二者黑白分明,差異顯著。白肺的出現往往說明肺組織水腫、實變,失去了原有的海綿樣、彈性佳的性狀,就好比海綿吸足了水,氣體交換的區域變厚,組織無法攝入氧氣,最終缺氧而死。
這一項并發症無法完全避免,發生率雖然低,但是很嚴重。醫生在手術結束前需要往胸腔内灌入生理鹽水,查看有無瘘的發生;如果有瘘,會有氣泡溢出水面,可以馬上加針縫合瘘口。這項用水試瘘的舉措就好比修補輪胎一樣,補好之後用水來檢驗是否漏氣。但您知道嗎?補好的輪胎在今後應用當中是否會再次漏氣?恐怕沒人答得出來。同理,術中試水無漏氣,術後是否會發生“支氣管殘端瘘”也沒人講的清楚!
“支氣管殘端瘘”的發生與組織的愈合能力、血供欠佳、感染、殘端過長、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長期服用激素都有關系。術中及術後早期發現,可以加針縫合關閉瘘口;發現不及時的話可以引起“白肺”,危及生命。
對于那些二次手術修補支氣管殘端瘘口仍舊失敗的病例而言,長期置管引流,不得已做“開窗”、“胸改”等緻殘性的手術,都對患者帶來難以磨滅的痛苦及心理上的創傷。但無論如何,這些痛苦相對于“白肺”而言,已經算是輕的了,畢竟,命保住了。
“肺癌手術,年輕醫生怕出血,老法師醫生怕殘端瘘”,這是業内廣為流傳的一句話,而“白肺”的存在更是把“支氣管殘端瘘”的風險推到了極緻!再有經驗的醫生、再小心謹慎的醫生,也有碰到“瘘”及“白肺”的可能,對醫生、家屬、患者而言,這的确是災難性的并發症。
正所謂: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刀刀都要好,哪有那麼好?早期如發現,乾坤立扭轉,二次去修補,“開窗”加“胸改”,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恐“白肺”現,迷霧危機顯,生死一線天!
作者: 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
副主任醫師 趙曉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