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瘦馬”, 其實與馬無關。為何稱為“瘦馬”。從明朝開始,在揚州一帶,出現了大量經過專門培訓、預備嫁予富商作小妾的年輕女子,而這些女子以瘦為美,個個苗條消瘦,因此被稱為“揚州瘦馬”。
“瘦馬”為何會風行起來
“瘦馬”的風行,與揚州的經濟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在明清時期,揚州出現了一批富得流油的鹽商。揚州城内,繁華騷動,歌舞升平。
在那些大腹便便的鹽商身邊,圍聚着一堆惡心的蒼蠅,隻要他們稍稍透露了納妾之意,那些人口販子就會一窩蜂撲将上去。在揚州,從事介紹“瘦馬”職業的人達到百人。繁華的揚州城,“瘦馬”在經過一番苛刻的調教後,被賣到全國各地。
“瘦馬”的命運
“瘦馬”多是貧苦人家的孩子,牙公和牙婆先出資把貧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女孩買回後調習,教她們歌舞、琴棋書畫,長成後賣與富人作妾或入秦樓楚館,以此從中牟利。因貧女瘦弱,“瘦馬”之名由此而來。初買童女時不過十幾貫錢,待其出嫁時,可賺達千五百兩。一般百姓見有利可圖,競相效法,蔚為風氣,明代揚州鹽商壟斷全國的鹽運業,腰纏萬貫、富甲天下,故在當時全國,揚州“養瘦馬”之風最盛。
“瘦馬”的結局
并不是所有的“瘦馬”都能成功地嫁入富豪之家。最後,有些被挑剩下的“瘦馬”不得不被送入秦樓楚館。在秦淮河畔,“揚邦”歌女大多是“瘦馬”出身。而那些“有幸”被官宦富商、貴公子納為小妾的“瘦馬”,也并不見得從此就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