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是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主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圖書體裁,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着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迹,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曆史文化的全過程。
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俗稱“譜頭”,内容主要記載姓氏的源流、遷徙、分布、墓葬、祠堂、祭禮圖等等;
第二部分為主體即正文,俗稱:“譜堂”,包括“總世系圖”和“世系年表”。年表行傳按“生卒葬娶”四要素,“五世一擡頭”原則分别介紹各人的字号、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這些介結性的文字,長者50餘字,短者僅二三字,實際是人物小傳。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
第三部分為附錄,俗稱“譜尾”。包括“文傳”和“文藝”兩塊,文傳記載已故先人典型的事迹;文藝記錄家族文人的詩詞歌賦、文章等。從字面來看,宗譜、族譜和家譜是有很多不同的,順序上也是從大到小的,但是随着曆史的發展,三者的概念也越來越模糊,許多時候都已經将其看為同一件事物了。
什麼叫宗譜?
宗,本義為祖廟。《說文》釋:“尊祖廟也。”漢賈誼曰:“流派所出為宗。”又《禮喪服小記》釋:“别子為祖,繼别為宗,繼祢為小宗。”所謂别子,是指古代天子、諸侯的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
這裡可釋為别子本代稱其上為祖,而别子之後裔稱其上為宗。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後裔劃分為不同類型。按“宗”的含義,實還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後裔。至于宗譜則應是同祖之完全譜牒,如缺其一支,或隻記其一支,均還不為宗譜,這就是宗譜區别于家譜的地方。
什麼叫族譜?
古釋:“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旁支别屬。”所謂直系與旁系是相對而言,均可上溯為同祖。他們“共相聯屬”的,這個“屬”,就是這個宗下特定的族衆。族衆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與族,族之于家。宗之下有因分衍或遷徙等形成一個族體,族體之下的基本單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譜”名的譜牒應是某宗下的一個新開辟的族體。
族譜不是一個完全的宗族譜系,它隻記述了這個宗族部分後裔。例:某支遷某地形成一個族體,它的譜系則是族譜。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于宗譜也區别于家譜。
什麼叫家譜?
古釋:“有夫有婦然後為家。”又“家,謂一門之内”。所謂家譜,狹義地講應是一直系内的本家之譜。漢以前,見之于正史載錄的譜牒類書多以“世家”為名,且屬王侯大夫及有社會重大影響的人物才具有。
如魯周公世家、孔子世家、陳涉世家。至漢,以“世本”為書目,專門記錄姓氏、世系、居、作。例:世本十五篇。至隋,屬譜牒的籍名多樣,如:家傳、家紀、家記、家史、世系、家牒、譜記等。
按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載:“漢書藝文志是秦漢以前著述的總錄,隋書經籍志是隋以前著述的總錄。”那麼“家譜”一名的取用應在漢至南北朝時期。所以,有說以“家譜”為名始于宋代,是不确切的。作為家譜,本應為一直系之本家譜。
但後來,絕大多數是凡同一區域内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後裔的共同譜牒統稱為家譜。從曆史上譜牒用名看,宗譜、族譜、家譜應是有一定區别的。
什麼叫支譜?
顧名思義,支是主幹之外的分支,意屬為同祖之下分衍的衆多後裔,而後又各有其世系的支派。所謂支譜,就非常明确了它的譜牒定位,即局限在該祖這下的一個獨特分支。
形成或成為“支譜”的因素往往也是因分衍、擇業、遷徙等原因,遊離在原宗地所發展而成的,所以冠以“支譜”,它本身就表明了它屬某宗之下的一個分支。支譜仍屬于族譜範疇。
總之,同宗不同族;同族不同支,同支不同家。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鄒同心,華夏一脈;血濃于水,葉落歸根。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清代著名史學家章學誠更是把家譜與國史、方志相提并論。
中國的家譜一般都有家規族訓,對于規範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積極的意義。“文傳”是更詳細地記載先人的事迹;“文藝”更是家族文化的标志内容。
一部家譜是家族曆史、文化的傳承,能夠比較真實地了解當時的曆史面貌、時代精神、社會風尚,了解在那個曆史背景下人們的生産、生活情況。家譜是和正史、方志一樣重要的曆史典籍,是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圖文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