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時候,玩了幾個月摩托,加了一些車友會,也出去玩了幾次,發現中國的摩托文化,缺失的相當嚴重。
問題主要集中在用戶的心态,以及企業的狀态上。
1、企業的狀态。
目前中國摩托的銷售工作依然以外資企業主導,本田、鈴木、寶馬等企業仍然是高端摩托車市場霸主,入門摩托方面呈現國産主導,外資搶奪的局面。
非常明顯能夠感知到的是,4萬以上摩托車市場,中國品牌已經沒有搶奪力。
也就是說,中國品牌仍然隻是具備普通的競争力,低端市場生存空間不大,高端市場沒有任何話語權以及定價權。
一般來說,外資擁有更強的利潤率以及盈利能力,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是摩托車作為一個全新崛起的市場,呈現的不平衡發展現狀。
2、摩托的定價。
不平衡的發展現狀根本,是中國品牌缺乏核心競争力,口碑、市場、技術等等都不夠完善,使得産品定位普遍較低,在更高端市場沒有參與能力。
所以我們看到的一個現象是,外資摩托定價可謂想定多少定多少。
一台500cc的摩托車定價5萬,一台800cc的摩托車定價12萬,一台1200cc摩托車的定價,則需要20多萬。
寶馬水鳥價格多少?一台1.2L的寶馬摩托車定價高達24萬,放在兩年前,能夠買到一台寶馬3系,其中的生産成本、稅收成本、核心價值誰更足,我想不用多說了。
電控系統再強,水鳥在3系的面前,終究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摩托車的定價可以說非常難以理解,昂貴的背後是外資企業對巨大利潤的渴望,因為沒有中國企業搶奪市場,所以外資企業沒有對手,瘋狂蔓延自己的品牌價值。
3、玩摩托的心态。
摩托車永遠隻講究一個字,快。
事實上,摩托車的快一定建立在不夠安全的基礎上, 動辄就是5秒的加速,仍然有大量的車主覺得這樣的加速不夠快,追求更快的加速,4秒、3.5秒,最後要求3秒的加速。
上頭,很多車主管不住自己的右手。
汽車的快是需要更高的成本推動的,比如說一台5秒加速的車就需要幾十萬,一台4秒加速的車就需要百萬,3秒加速的車需要幾百萬。
門檻更高,買的人就少,再加上開車的訴求可能更多是遮風擋雨,所以心态更安全,再加上結構的優勢,就算汽車快,它也要比摩托車的快安全。
很多摩托車車主,管不住自己的右手。
見微知著看摩托車的事故率有多高,萊西市(山東)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處理的1100餘交通事故中,摩托車事故占到31%。
這樣的事故率已經非常高。
而對于普通摩托車來說,真的需要動不動就500cc、800cc甚至公升級的摩托車嗎?很多企業将賽道設計的摩托車拿到市面上銷售,本身就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做法。
比如說,川崎的H2系列,就是一台賽道車,加速已經快到3秒,這些企業都是隻負責賣車不負責做車主心态教育,管不住自己的右手,隻能加大安全隐患。
其實在歐洲,摩托車駕駛證也是分層級。
不僅僅對應的車型,還要對應年紀,你年紀不到,不允許駕駛重量級摩托,為什麼?為的就是磨練自己的心态。
AM級駕照,隻能讓不到20歲的年輕人駕駛50cc以内的摩托,A2可以開最大35kW的摩托車,但年級鎖定20歲。
歐洲對年紀、對排量、對功率都有要求,就是因為摩托車加速太快,動不動就是5秒加速,管不住自己的手就會出事兒。
但國内并沒有針對這些做出要求,隻要你考了駕照,就能直接買川崎H2這種暴力機器。
而我在各種社交平台上看到的是,摩托車車主說的最多的詞不是安全,而是“崩直線”,隻要有人超自己車,就一定要崩回來,往往換回來的是不理性的駕駛方式以及超速的罰單。
回頭再問,中國摩托車市場,真的有所謂的騎士精神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