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衣,也叫老衣裳,特指為死者穿戴的衣服。在過去,老年人生前就要做好死後要穿的衣服,認為這樣可以為老人添福增壽。
依照舊俗,老人上了60歲,兒孫就要張羅着為其趕制壽衣。做壽衣的時日多選擇閏年,之所以選擇閏年做壽衣,是因為閏年比平年多一個月。兒孫在閏年為老人趕制壽衣,以期這種樸實的情感可以為老人增壽。
那麼問題來了,兒孫都是現代人,為什麼老人的壽衣還要做成古裝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人死後為什麼要穿古裝壽衣?
其一、曆史原因:據傳明末吳三桂向清軍投降時,曾特别提出這樣的要求,那就是清軍南下後允許漢人生時穿清服,死後穿明服。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說漢人死後穿明服,是對滿清剃發易服政策的不滿(清朝當時隻規定了生者需易服,而未提及死者)。
其二、樸實情感:古裝壽衣的質地和款式,是中國古代财主等有錢人才能穿得起的衣服。兒孫為死者做古裝壽衣,是希望死去的親人在陰間或投胎轉世做個有福的人。
其三、宗族觀念:壽衣一定要是傳統的式樣,哪怕是時過境遷、改朝換代,平時再也不穿的民族傳統服飾,等到臨死那一天,還要恢複原來的裝束。傳統宗族觀念認為,人死後就要去見遠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認不出自己的子孫,是不讓他認祖歸宗的。
其四、臨終願望:古裝壽衣多數為棉衣,據傳人死後化為鬼,而鬼生活在暗無天日、陰風陣陣的陰曹地府。兒孫為死者穿上棉衣,再供上食品,是希望親人在陰間能夠吃飽穿暖之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