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民以食為天最想吃的食物

民以食為天最想吃的食物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7 10:19:36

問:如何在春季正确吃喝,達到養生目的呢?

答:需注意以下幾點。

民以食為天最想吃的食物(問答民以食為天)1

冬去春來,由寒轉暖,春季陽氣生發、生機盎然,但春天陰寒未盡,天氣多變,也是各種病毒、細菌,極易繁殖,從而造成流行病高發,以及體弱老人宿疾易發。曆來春天是中醫非常重視的季節。關于春季養生,古代醫家早已認識,《内經》雲:“春三月,夜卧早起,廣步于庭……養生之道也。”這句話什麼意思呢?用現代口語解釋就是:春日氣候融和,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多作戶外活動,呼吸清新空氣,舒展筋骨,這是正确的養生方法。自古以來養生就是跟中醫分不開的,中醫的觀點來看養生又是如何的呢?

在展開講解之前,我先給大家簡單講述一樣中醫的一些基本理念:陰陽五行。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這五種物質之間,存在着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約的關系,在不斷的相生相克運動中維持着動态的平衡,這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那麼陰陽呢?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為什麼要提到陰陽五行呢?因為在中醫理論中,髒腑均與四季有一一對應的關系,在季節養生中,無時無刻不體現着中醫天人合一和整體觀念。根據陰陽五行學說,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在春季萌發、生長,喜暢達疏洩而惡抑郁。在中醫春季養生中,養肝則表現為先。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在氣候由寒轉暖的春天,人們飲食生活的安排須順應陰退陽長的“天時”。中醫認為,春季與五髒中的肝髒相對應,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對脾胃産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飲食不當,很容易造成身體内環境的不平衡,從而發病。如何在春季正确吃喝,達到養生目的呢?需注意以下幾點。

适補營養,維持均衡

春天陽氣生發,一方面人體各組織器官功能開始日趨活躍,增加了對營養物質的攝取,另一方面不時襲擾的春寒又會加速體内蛋白質的分解,導緻抵抗力下降。從飲食科學的觀點來看,春季強調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防止飲食過量、暴飲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

此時應适當攝入魚肉、雞肉、雞蛋、豆漿、牛奶、牛肉等優質蛋白質以及紅薯、黃豆、核桃、芝麻等熱量較高的食物。飲食營養要合理搭配,易于消化,可采取肉絲、碎肉、燴肉末羹、肉丸子等制法,或一些富有營養的食物共同炖煮、燴炒,如豬骨炖海帶、莴筍炒肉片、紫菜蛋湯等。

省酸增甘,重在養肝

祖國醫學認為,肝禀風木,外合于春,故春天人體肝氣易亢。這是因為春季為肝旺之時,肝旺可傷脾,影響脾胃對飲食的傳輸和消化功能。這時我們就應該省酸增甘。所謂省酸增甘即少吃點酸味,多吃點甜味的食品。根據中醫五行學說,五味入五髒,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斂,多吃不利于春天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洩,還會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對脾胃造成更大傷害,這正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在春季容易複發的原因之一。

所以,春季當注意養陰疏肝,而不是一味去補肝。肝髒可從吃中養。飲食養肝首先要注意少喝酒,其次少吃油膩和辛辣食物。中醫認為,肝喜酸,酸性食物可以養肝,對于肝氣不足的病人,可以在春季适當進食一些酸味食物,提升肝氣。對于肝火過旺的病人來說,則要控制酸味食物的攝入量,但可吃些甜味食物。

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氣健旺,人可益壽延年。所以養肝之餘,還不忘補脾。唐代藥王孫思邈曾講“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此時可适當進食米粥、大棗、蜂蜜、花生、山藥、土豆之類滋補脾胃的食物以及具有清肝養脾功用的黃綠蔬菜、豆制品、蛋類和各種瘦肉,少吃過酸或過于油膩的肥肉及糯米等不易消化的食品,以“甘平”為宜。

溫涼适宜,偏于養陽

陽,是指人體陽氣,中醫認為“陽氣者,衛外而為”,即指陽氣對人體起着保衛作用,可使人體堅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氣的侵襲,此外陽還包括腎陽。根據祖國醫學“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早春飲食宜微于辛溫,可适當吃些蔥、姜、蒜、韭、蓼、蒿、芥,以此祛散陰寒,助春陽升發,使人體陽氣充實,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風邪為主的邪氣對人體的侵襲。而且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

此時應少吃如瓜類果蔬等性寒之物。晚春氣溫日漸升高,飲食宜微于清涼,可适飲綠豆湯、赤豆湯以及綠茶,防止體内積熱,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當然也得根據不同的體質進行辨證,在正規的醫療機構或專業中醫師、養生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食療,以達到陰平陽秘的和諧狀态,千萬不要輕易濫用補藥。

多進時蔬

老人們經過冬季之後,普遍地存在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春天人們易發生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以及出現“春困”現象。為有效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不足,要注意多吃胡蘿蔔、菠菜、芹菜、花菜、油白菜、莴筍、蓮藕等時令蔬菜。據研究,蘑菇、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保健品。

此外,春天正值各種既具營養又有療疾作用的野菜茂盛之時,如荠菜、馬齒苋、魚腥草、蕨菜、竹筍、馬蘭頭、香椿等。

另外,用鴨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熱、潤肺;胃腸消化差的,可多吃蘿蔔,以理氣、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胃寒的人可以經常吃點姜,以驅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點生姜蜂蜜水,以潤燥鎮喘;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

平時要多喝水

飲水可增加循環血容量,有利于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洩,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此外,補水還有利于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飲香氣濃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發冬天積在體内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郁滞疏散。而适量飲茶,還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貪冷飲。

順應春季六節氣的食物:

糧食類: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薏苡仁

肉蛋水産類:鵝肉、鹌鹑、雞蛋、鲫魚

蔬菜類:香椿、韭菜、香菜、莴筍、山藥

幹鮮果品類:蘋果、橘、荸荠、梨、桃、櫻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