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胡曉雨 鄧英傑 川觀新聞記者 蘭珍
金秋十月的甘孜,一派豐收的景象。10月18日,在甘孜縣拖壩鄉馬鈴薯高産高效示範種植基地,拉運馬鈴薯的拖拉機來來往往,農戶們結隊而來收獲種薯。高原深處的農民群衆喜笑顔開,忙個不停地從旱地裡刨出“金疙瘩”。

早期生長中的馬鈴薯,長勢良好
“相比傳統馬鈴薯,這次推出的馬鈴薯新品種種出來的土豆個頭大、病害少、産量高,畝産7000斤都很常見!”說起新品種的好處,拖壩鄉楚洛村村民康珠高興得合不攏嘴。

記者從甘孜縣農牧農村科技局獲悉,今年甘孜縣在拖壩鄉竹溪村、拖壩村、楚洛村、扶貧移民新村建設馬鈴薯高産高效示範種植基地3150畝,引進黃心226及228、冀張薯12号、希森6号、V7等馬鈴薯新品種,馬鈴薯高産高效栽培基地平均産量達到7000斤/畝。特别是冀張薯12号最高産量達到了14000斤/畝,創甘孜縣馬鈴薯畝産新高,而單個薯塊重量也在100克—500克之間。初步統計,整個馬鈴薯示範種植基地總産可達1102.5萬斤。

馬鈴薯采收運輸
據了解,甘孜縣作為康北糧倉,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甘孜縣積極探索一套适宜本縣發展馬鈴薯産業的新技術、新模式,通過構建“公司 基地 農戶”産業發展新模式,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機制,積極推動“企業做基地,百姓增收益”,實現就業有“薪金”、土地流轉有“租金”、承包管理有“酬金”。2021年企業共支付流轉費157.5萬元,企業分紅優質種薯100斤/畝,折合現金共計63萬元,支付務工費200餘萬元,讓四個村351戶1669人人均增收2519.5元。

村民采收馬鈴薯
下一步,甘孜縣将繼續探索由企業供良種、保技術、下訂單的新模式,加快發展萬畝馬鈴薯産業基地,打造馬鈴薯産業“特”“優”發展之路,真正成為甘孜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薯光産業”。
彭宏偉 攝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