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一說到關節炎很多人首先隻會想到膝關節炎、肩周炎等。其實在60歲以上的骨關節炎患者中,髋關節炎占了近30%,且女性比男性更易得。
到底什麼是髋關節炎?髋關節炎通常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緻髋關節面長期負重不均衡所緻的關節軟骨變性或骨質結構改變的一類骨關節炎性疾病。在髋骨關節炎發展過程中,以髋臼盂唇和關節面的損傷為主要病理表現,而且這是不可逆的一種變化,最終導緻關節功能紊亂,結構畸形,活動受限以及疼痛。
髋關節炎臨床症狀
一、疼痛
常見于腹股溝、大腿處疼痛,可放射至臀部或膝蓋。不當的承重或行走時間過長可加重。
二、活動受限
屈腿、大腿内外旋轉的受限特别明顯。另一常見症狀為緩慢發作的髋關節活動受限, 病人常感行走、上樓梯和由坐位站立時困難;有些患者伴有跛行。
三、肌力減退
對于髋關節炎患者患側肌肉力量減弱同時肌肉體積減小。髋外展肌/臀中肌在病理進展過程中出現萎縮。
這些症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工作能力存在極大的影響。此外,65歲以上患者人群中,骨關節炎這一疾病,已緊随心腦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成為最為常見的緻殘性疾病。
髋關節骨關節炎的原因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原因是創傷、下肢力線失調(通俗來說就是0型腿或X型腿)、滑膜疾病、感染等
髋關節骨關節炎更常見的原因是繼發性:繼發于某種明确的疾病,如血友病、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壞死、髋關節發育不良所緻的骨關節炎。
中年人骨關節炎常見的原因是髋關節發育不良和股骨頭壞死。病因總類雖繁,但最終臨床表現與疾病轉歸特點大同小異。
如何檢查?
體格檢查:對于出現髋關節疼痛的關節炎患者多可見關節的内旋畸形。關節活動逐漸受限提示骨關節炎逐漸進展到晚期。
影像學檢查:常常利用X光以及MRI檢查。
X線常常可以看見,髋骨關節炎中晚期表現髋關節間隙為非對稱性, 不均勻性狹窄, 甚至關節間隙完全消失, 軟骨下骨硬化帶及大量骨贅增生,失去了正常髋臼形态。
但是早期髋骨關節炎是以軟骨退變為主,X光難以發現,需要MRI檢查以明确診斷。
如何治療?
随着年齡的增長,結締組織的老化,自然的病程演變一般不能逆轉,但通過治療,可解除症狀,改進活動範圍,增強關節穩定,延緩病情進程。
治療目标首先是改善關節功能,減少患者的疼痛,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髋關節功能。
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又包括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包括各種藥物(詳細藥物需醫生确診後對症下藥)、物理治療、鍛煉和替代療法。
而手術方法包括截骨術,關節融合術以及關節置換術等。重度髋關節骨性關節炎行人工全髋關節置換術。人工全髋置換術在緩解疼痛和恢複關節功能方面效果顯著,且手術技術成熟。
對年紀較輕(20~40歲)的髋臼發育不良患者,可以先考慮髋關節周圍截骨術,緩解症狀并延緩骨關節炎症程,推遲人工關節置換術。
目前對50歲以上的髋關節骨關節炎症人,有明顯疼痛和運動障礙者,特别是因損傷、畸形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繼發性骨關節炎症人,傾向于作全髋關節置換術。
人工關節置換具有解除關節疼痛、保持關節活動度、保持關節穩定性和不影響或修複肢體長度的綜合優點,并且病人可早期起床活動。
很多運動愛好者很苦惱,得了髋關節炎還能運動嗎?其實,被診斷為髋關節炎後,可選擇遊泳、踩自行車、散步等運動,但爬山、走樓梯、下蹲等對關節負荷較重的運動應盡量避免。髋關節炎患者的運動應以循序漸進和不過度疲勞為原則,避免劇烈的過量運動,如長時間跑、跳、蹲、跪、踢等,這些都可能會加重關節症狀。
原創作者:廣州市正骨醫院髋關節專科梁笃團隊
指導醫生:廣州市正骨醫院髋關節專科梁笃主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