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還沒開始,已經炸出來許多實力與美貌兼具的運動員小姐姐。
比如,俄羅斯花樣滑冰選手亞曆山德拉·特魯索娃。
在網上一段花滑視頻播放量400多萬,這就是美少女的待遇吧。
網友一般叫她莎莎,又叫莎莎·大魔王。
她是史上首個能當場完成五次4周跳的女選手。
花滑的時候她的标志性長發為她增添一份唯美仙氣的感覺,仿佛不是在參加競技體育,而是被押在賽場上的精靈公主。
之前還和羽生結弦在加拿大舉辦的花滑聯賽上夢幻聯動。
雖然纖細小巧,但在賽場上卻發散出令人感到驚訝的專業性。
這次冬奧會她已經拿到了參賽資格。
不止是莎莎,冬奧會上還會出現很多非常優秀的運動員。
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看她們是怎麼在冰雪上遊刃有餘,把原本寒冷枯索的冬變成自己的福地的。
話說,最近翻看一些古代小姐姐的冬日圖鑒,發現她們的多姿多彩完全不輸現代er。
冬天也蓋不住愛美的心
那時候沒有暖氣,沒有特别輕便的保暖内衣等出來,古代小姐姐穿什麼保暖呢。
首先,她們衣櫃裡一定有一件裘。
裘是窮人富人都能穿的禦寒之物,有錢人家一般穿狐裘、貂裘等,而窮人一般穿鹿裘、羊裘、狗裘。
△《探梅圖》
在《國風、秦風·終南》裡有寫:“君子至止,錦衣狐裘。”
裘算是非常早的冬服一種了。
在《紅樓夢》裡,賈母送給寶玉一件“雀金裘”,是用孔雀毛和金絲掂成線織成的,非常名貴。
寶玉不小心把它弄破一個洞,大半個城的繡娘見不都沒見過,隻能由晴雯帶病補了一夜才補好。“
其次是氅。
和裘區别在于氅主要材料是動物羽毛,到了明清的時候用布料代替的也叫披風,是明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邊服,長袖收腰,直領對襟,領下系帶。
據說唐代的安樂公主有一件白鳥裙子,就是把羽毛制成披風,可以在不同的光線下,折射出不同的顔色。
這也是《紅樓夢》裡面冬季出場最多的時尚單品。
按照地位不同,性格不同,每個人穿的披風各有特色。
比如賞雪,黛玉穿大紅羽紗面白狐皮裡的鶴氅,束一條青金閃綠雙環四合如意縧,頭上罩了雪帽。
薛寶钗穿的是蓮青鬥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羓絲的鶴氅,雖然聽起來素,但是用到的織物很名貴,很符合她低調的個性。
“衆姊妹都是一色大紅猩猩氈與羽毛緞的鬥篷。”
而邢蚰煙因為家庭平常,并沒有穿鬥篷。
但真正比較基礎的穿着是襖。
襖最早記載在《魏書》中,裡面有襯裡的叫做”夾襖“,裡面填充絲綿的叫”棉襖“。
△戰國時期的鳳鳥花卉紋繡淺黃絹面綿袍
最早出現南北朝時期,在明清的時候棉襖比較流行。
一般長度在膝蓋上,按照長度分為長襖、短襖。按照材質分為夾襖、棉襖和皮襖。
而且襖子還分大襖和小襖。小襖是貼身穿的襖,外面可以穿褂子和大襖,而大襖可以直接外穿。
△金黃團壽雲龍紋織金緞棉袍
《紅樓夢》裡寶玉過生日,寶玉覺得熱,讓大家把“大衣裳”都脫了,身上穿的都是長裙短襖。
除了衣服,古代女性們在保暖的同時,也會有很多既保暖又好看的小物件。
比如抹額。
在漢代的時候,婦女用巾帛來裝飾自己的頭部,巾帛從前面繞到後面在後腦勺系結,為了方便搭配衣服,抹額也有不同的顔色。
△唐代壁畫裡的女性佩戴抹額形象
到了宋代的時候,女子們通常在上面繡花紋,綴珍珠,不僅保暖還彰顯品位。
在明清的時候,抹額就是女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冬季單品了。
抹額形式也多種多樣,如有那種緊緊紮在額間的,也有用紗羅裁制成條狀,虛掩在眉間的。
為了顯得吉祥,抹額上面也會繡很多圖案,比如比翼鳥,喜鵲登梅等等。
也可以托物言志,在上面繡思念心上人之情的。
一般人家姑娘戴抹額材質是绫、素緞、素紗、棉布、夏布。奴仆、優伶不能用絲絹、緞等高檔面料。而且,除了富貴之家是不能用金、銀、寶石等來裝飾抹額的。
△《胤禛美人圖》
因為抹額太流行了,當時的貴族害怕平民搶了風頭,還頒布了抹額佩戴基本法。
除了女性戴,男性也戴。《紅樓夢》裡寶玉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戴了“二龍搶珠金抹額”。
除了抹額,冬季婦女還喜歡戴“昭君套”,也叫“卧兔兒”。
△《曉雪山行圖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烘爐觀雪軸》
昭君套名字由來,相傳是王昭君出塞的時候戴着有條狀貂皮圍于髻下額上的帽套,顯得很美豔動人。
覺得這就是加厚版的抹額。
昭君套一般是貂鼠、水獺等珍貴皮毛制成的額巾,系裹在額上,可以用來裝飾也可以禦寒。
昭君套在明清的時候非常流行,而且是當時小姐姐們比攀财力的小物件之一。
有一回劉姥姥見鳳姐時,見她穿着秋闆貂鼠昭君套,圍着攢珠勒子,穿着桃紅撒花襖。
但暖耳才是最實用的。
暖耳是古代人戴在耳朵上禦寒的,也是在清朝開始流行。
暖耳分兩種,一種是和帽子連在一起,一種是單獨的暖耳,上面可以繡各種花紋,也很精緻。
看來,不論古今,女性在裝飾物上的巧思都是共通的。
古代小姐姐都玩啥
在冬天這個容易emo的季節,古代女性們也摸索出了屬于自己的放松方式。
在室内,畫消寒圖是必備消遣遊戲。
古代小姐姐們從立冬時就開始畫《九九消寒圖》。
《九九消寒圖》有文字版、畫圈版和繪畫版。
比如文字版的消寒圖,紙上需要有九個剛好是九畫的漢字,剛好是八十一畫,每天一筆,畫着畫着冬天就過去了。
如果覺得這個遊戲一個人玩沒勁,還有博戲。
也就是打牌擲骰子論輸赢,不過女性不怎麼看重輸赢,而是看重其中的樂趣。
在秦漢的時候以陸博雙戲為主,當時的宮女嫔妃都喜歡玩博戲,漢武帝時期的公主細君出嫁時都不忘帶一套賭具。
到了唐朝玩的花樣就更多了,唐朝後宮的嫔妃裡有很多高手。
而且當時的嫔妃為了侍寝機會,就想出擲骰子的招,最後誰赢了誰就能侍寝。
這不是編的,是《清異錄·君道》裡面的記載。
△唐周昉《内人雙陸圖》局部
李清照也很擅長博戲,還專門寫過文章分享自己總是赢的心得。
她在《打馬圖序》裡講,”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寝食。“
是真遊戲玩家呐。
到了明清的時候,女性們更青睐于牙牌和葉子戲,葉子戲也就是紙牌。
而室外的消遣也不是沒有,而且還蠻野的。
大家還記得安陵容為了複寵,節食減肥練冰嬉暈倒,還是甄嬛看不下去,給了她息肌丸減肥。
她也真的靠冰嬉再次得到了皇上的關注。
冰嬉是古代女性冬天流行的戶外運動之一,也是冰上運動的總稱,包括滑冰、坐冰搓等。
在清朝是皇室的最愛。
△《冰嬉圖》局部
乾隆很喜歡冰嬉,每年都要舉行冰嬉大典,還把冰嬉作為國家儀典編入《皇朝通典》。
本來是遊戲,但乾隆認為其中還有很多不同之處,反正霸總說啥就是啥咯。
而坐冰搓是很多住在京城的女性所喜歡的活動之一,當時的北京護城河結很厚的冰,據說還有女孩子雇冰搓去西直門,因為速度太快,冰搓陷在冰裡了,幸好被人救了起來。
可能真的是在家裡憋壞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