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除鞑虜,恢複中華”,這句話在中國曆史上主要出現過三次,第三次是滅清時的口号;第二次是中日“甲午戰争”時期,日本喊出來口号就是“驅除鞑虜,恢複中華”;第一次是明太祖朱元璋攻打蒙元的時候喊出來的口号。
元朝時期,漢人的地位最低,而人口衆多,蒙古貴族們為了維持自己的奢侈生活,于是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民族壓迫十分嚴重,漢人被掠奪更為常見。
所以雖然元朝很強大,但是高層被舒适的生活所腐蝕,而底下的人民終于受不了壓迫奮起抗争;自公元1283年開始,江南各族人民起義凡兩百餘起,公元1289年更增至四百餘起。在這前後,爆發了廣州歐南喜、黎德和福建黃華、鐘明亮等人領導的幾次規模較大的起義。
那日本人是怎麼知道這句口号的呢?這還要從明末一個大儒開始說起,這個大儒就是朱之瑜,或許很多人沒聽過,但是他與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顔元一起被稱為“明末清初中國五大學者”。并與王陽明、黃宗羲、嚴子陵稱為餘姚四先賢。
明朝被滿清所滅後,朱之瑜不斷參加和主導反清複明活動,曾于1660年的時候與鄭成功、張煌言一起北伐,并一度收複瓜州,攻克鎮江,收複四府二州二十四縣,直抵南京城郊,兵威震動東南。但因為主帥鄭成功目光短淺,盲目屯兵南京堅城之下,贻誤戰機,且律兵不嚴,最終北伐失敗。
鄭成功逃回了台灣,張煌言後被捕遇害,朱之瑜則出海逃到了日本,當時日本已經閉關鎖國40年,原本是不準許任何人進出日本,但是當時日本幕府看到是大儒士朱之瑜,特地打開了已經封鎖了40年的國門,讓他在長崎租屋定居下來。
朱之瑜定居日本時曾反複強調自己并非想倡明儒學于異域,僅是為了蹈海全節;但是終究還是在日本收徒講學,主要是在長崎、江戶一代,傳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
當時日本國副将軍、水戶侯德川光國十分推崇朱之瑜,在德川光國影響下,日本學者、達官顯貴也紛紛詣門求教,或執弟子禮,或聽其講學。
朱之瑜在日本定居的這些年,冷靜地回顧和研讨明亡的曆史教訓,寫下了對日本影響極大的《中原陽九述略》;而能夠來聽朱之瑜講學的,幾乎都是當時日本最頂尖的一層人,哪怕是“明治維新”後。
所以朱之瑜對明朝的思念和對清朝的憤恨,也影響了日本;所以日本人對于甲午戰争并不後悔,他們認為這是在幫明朝複仇,幫朱之瑜完成夙願;但是這可能隻是最開始的一瞬間的想法而已,也可能隻是說服自己的借口。
其實本質上,日本對中國的戰争仍然是侵略戰争,不論中國的王朝更替如何,都是中國内部的問題,從理來說,還輪不到日本來管,從現實來說,那隻是一個出兵的理由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