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有什麼風俗習慣?2.節日方面:理論上來說回族按照伊斯蘭教曆來過節(開齋節,登宵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不過漢族傳統的節日但我從小生活在回族散居區是和漢族朋友一起過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但是我們家是正月初二過年,包餃子吃,正月初一也走親戚,相互問好但是不磕頭),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回族有什麼風俗習慣?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2.節日方面:理論上來說回族按照伊斯蘭教曆來過節(開齋節,登宵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不過漢族傳統的節日。但我從小生活在回族散居區是和漢族朋友一起過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但是我們家是正月初二過年,包餃子吃,正月初一也走親戚,相互問好但是不磕頭)。
3.回族婚禮:要經過提親,定親,下聘禮,迎娶,回門等步驟。尤其是結婚頭一天要請阿訇念古蘭經與尼卡哈,也叫寫伊軋布。讓新郎新娘當衆誦念清真言,作證言等,回族結婚的四個必須的條件,其中之一就是新郎新娘都是穆斯林,而當衆誦念清真言、作證言(即統一信仰)。
其次讓男女雙方明确表示是自願結婚,即讓新娘念“達旦”即我願意嫁的意思,如果害羞可默認,新郎念“該比樂圖”我願意娶的意思。(不允許逼婚、包辦婚姻)。
再一個就是新郎向新娘拿聘禮,多少雙方商量,可多可少,必須要拿,除非新娘自願放棄,否則即便一枚棗也要拿,即最少不能少于一枚棗。
公開結婚,即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理智健全的成年人證明,不可私奔。
4.回族葬禮:我們稱逝者為亡人。在葬禮上阿訇不讓亡人的親屬哭泣,因為這樣會讓亡人心中不安,不忍離去。另外回族提倡薄葬,速葬,亡人下葬不使用棺椁,一幅白布裹住身體,象征着人赤着來到人世,又赤着離開,不帶走一絲一毫。
5.回族每日有五次禮拜(女孩從9歲,男孩從12歲)。一般我們這邊老人去,年輕人過節才會去。
6.服飾:回族女性穿着往往保守,通常佩戴頭巾遮發,對于穆斯林來說身體是羞體,不能外露。男性也着長衣長褲,通常在禮拜日會戴上無沿帽去清真寺做禮拜。
7.穆斯林齋月:在回曆的九月,日出前食,從日出到日落這段時間不食,滴水不沾,日落五分後食,每日如此。有漢族都不理解,為什麼要折磨自己,而齋戒的意義在于:當我們生活不愁吃喝的時候,往往會忽略食物來之不易,還有人過着艱辛的生活,這一個月讓我磨練意志,更讓我們明白食物的珍貴,體會窮人的不易,懂得去幫助别人。有些比較傳統的回族家庭會在齋月封齋。
回族是我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全國各地都有回族定居地,因此在習俗上也有一些差異,不過上面所舉的主要習俗應該都差不多。
總結:其實我們在遵從我們教門的同時,生活上也無特别之處同樣為衣食住行溫飽而奔波。
無論身屬哪一個民族,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中國人。我反對一切以民族,宗教的名義進行的分裂祖國的活動。少數極端的伊斯蘭教徒不能代表整個回族,大部分的回族人都是勤勞勇敢,安分守己的中國公民,在建設祖國,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奮勇前行,也做出了大的貢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